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十三五”時期,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發展要求更加緊迫,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更加突出,要立足國情農情,順應時代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農業生產有四大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各大要素的比重不同,形成 了農業生產力發展的不同階段。傳統農業階段,土地和勞動要素比重大,幾乎沒什么 資本;而現代農業是資本密集型,資本的比重已占主導地位,其本質表現是用資本替代勞動力。
當人們開始使用西方的自然科學的學科體系與思維模式對它們加以審視時,就會發現中國傳統的農業與醫學雖不能以“現代科學”予以充分的認識與解讀,但是它們在生產與醫療實踐中是可以“古為今用”的。于是便有了古今農業與中西醫藥學的區分,這或是中國農業與醫藥學史研究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中較早起步的契機之一。
集互聯網、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方式,與科學的管理制度相結合,正在實現著現代農業生產的實時監控、精準管理、溯源管理、遠程控制和智能決策。當農業變得“智能”,基于數據化在線化的新農村和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新農民也在“跨越發展”和“彎道超車”中應運而生。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
近日,山東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節水農業和水肥一體化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水肥一體化面積增加到750萬畝,設施蔬菜和果樹的化肥利用率提高20個百分點,大田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