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加快推進農業“調結構、補短板、供應側改革”三項工程。這三項工程的實施,從本質上看,就是推動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
為此,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年艷就現代農業未來發展的特點、方向及戰略機遇提出自己的思路和展望。現代農業具有可持續、多功能與產業融合、優質安全食品與生態友好、高效、現代科技武裝、競爭力六大特點。
在創新中把握發展機遇
推動資源創新,建立多元性引領性高端性農業。首先,創新種質資源。利用分子技術及其他“高、精、尖”技術手段,開展種質資源的創新。其次,圍繞農業多元產業發展需要,發揮農業多功能特點,創新新型農業產業資源,如農業旅游資源的創新,農業工業原料資源的創新等。第三,創新生產條件資源。第四,創新區域市場資源。主要是做好品牌引領、綜合服務平臺的搭建及消費熱點問題制造與傳播能力構建。
推動產品創新,建立現代市場性農業。農業產品的創新,其出發點是:推動農業原料形態的產品向農業商品化的產品轉型,同時,面向區域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開展產品研發創新。按照多業融合發展創新多元化的產品,創建有形產品與無形產品相結合的產品體系。
推動營銷創新,創建區域市場服務綜合體。改變傳統小農為主體的批發市場模式,創建具有現代綜合性、電子商務與傳統門店相結合的市場模式。面向全球區域市場,創建網上網下,固定與移動,大商與微商相結合的營銷體系。改變單一自產自銷模式,創建綜合性、窗口式、服務性的銷售聯合體。推動體驗營銷創新。
推動市場創新,構建現代農業市場。首先,推動全國一體化的統一的市場體系建設。其次,創新市場功能,充分發揮市場的服務功能。第三,變本地市場為區域市場。第四,依據現在農業經營主體及市場變化的新形勢,與網絡相結合,創建特色鮮明的現代新型市場。
在新政策實施中把握機遇
農業結構調整是農業發展的永恒主題。那么,如何調整?
首先,要向精品農業方向調。其次,向高效益方向調。第三,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調。第四,向市場導向型農業發展方向調。第五,向滿足與引領市場需求的方向調。第六,向促進區域發展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方向調。
調結構,補短板,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具體的措施。
目前,農業發展的短板主要表現:第一,農民增收緩慢。要解決農民增收緩慢難題,通過發展高效農業,提高農民收益能力。第二,生產與生活基礎設備相對滯后。第三,農業生產綜合條件質量下降。從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出發,提升農業綜合價值能力。
供應側創新是現代農業必須把握的機遇。首先要創新需求,適應新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健康,更營養、更功能的需求正在成為消費主流,人們渴望生態、有機、功能化的營養產品。其次,要引領未來需求。引領是面向未來的,是推動由潛在的需求逐步變成現實需求的發展過程。
再次要創新供給,主要是通過創新的手段來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產品服務。對一個具體的產業或者企業來說,往往通過“五個一批”的方式來創造供給。我們稱之為:研究一批,研發一批,制造一批,銷售一批,淘汰一批的創造供給模式。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