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作為近些年才進入人們視野的新興產業,在短時間內展現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可觀的發展前景。文化創意產業規避了傳統產業的各項弊端,具有改變經濟增長模式、創造巨大社會價值的強大功能,越來越呈現出發展潛力大、產業融合性強、資源消耗低與科技含量高的特性。當下供給側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將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成我市的支柱產業正是響應供給側改革的號召,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路徑之一。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概念及其發展現狀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界定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新興的概念,談到文化創意產業,就不得不說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概念來源于“文化工業”的概念。“文化工業”來自于法蘭克福學派學者阿多諾和霍克海默的《文化產業:欺騙公眾的啟蒙精神》一文,用單數形式首次揭露了當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化具有大工業的特征,是一種缺乏思想深度與社會批判精神、適合大眾口味的、快餐式的精神消費品和由機械復制而成的千篇一律的文化工業消費品。后來文化發展實踐層面上的探討與研究越來越成為更受歡迎的話題。各種政府組織也開始從政策方面把文化產業作為一個嚴肅的命題來對待。上世紀80年代,大倫敦政務院第一次在財經政策上使用了“文化產業”一詞,這隱含文化產業是人們所消費的全部文化商品的總和。在蒙特利爾會議上將文化產業定義為:“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把文化產業定義為:“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曼徹斯特大學大眾文化研究所執行主任賈斯汀奧康納認為:“文化產業是指以經營符號性商品為主的那些活動,這些商品的基本經濟價值源自于它們的文化價值”。澳大利亞麥覺里大學經濟學教授、前國際文化經濟學會主席大衛索斯比在《經濟與文化》一書中用一個同心圓來界定文化產業的行業范疇。在我國,文化部這樣概括: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兩者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我國學者胡惠林認為:可以把文化產業定義為生產和經營文化產品、提供文化服務的企業行為和活動。江藍生等認為“一個巨大的建立于大規模復制技術之上的產業群”。張曉明認為“文化產業是現代社會以工業化的方式生產文化符號以滿足精神消費需要的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這一概念是我國臺灣地區在2001年提出的,其后北京、香港、上海等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使用。2006年9月13日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文化創意產業概念首現黨和政府重要文件;2006年12月,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聯合制定發布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標準》,第一次從產業鏈的角度將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是以創作、創造、創新為根本手段,以文化內容和創意成果為核心價值,以知識產權實現或消費為交易特征,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體驗的具有內在聯系的行業集群。在上海,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以創新思想、技巧和先進技術等知識和智力密集型要素為核心,通過一系列創造活動,引起生產和消費環節的價值增值,為社會創造財富和提供廣泛就業機會的產業,主要包括研發設計、建筑設計、文化藝術、咨詢策劃和時尚消費等幾大類。在廣州市,廣州統計局創意產業課題組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由文化、創意、科技三者深度結合形成的產業集群,它既聯系于文化,是各行各業都可以用來提升行業價值、樹立行業特色的元素,同時,它又區別于文化,強調更多的是創造、創新、創作,重點特點在于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文化導向,對產品研發起帶動作用。
2009年7月22日,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由國務院原則通過,其中,第一項即加快發展文化創意、影視制作等九項重點文化產業,承載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任務。由政府出面力挺文化創意產業世無僅有,各地“十一五”規劃也多將它作為支柱產業和發展戰略,用“文化創意產業”和“創意產業”取代“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一個非常令人矚目的政策導向。
(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尚處起步階段,且各地區呈現出趨同的發展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文化產業企業數量增長較快,但發展質量有待提高,整體結構仍不合理。我國的文化企業,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近年來在數量上呈現迅猛增長的勢頭,尤其是在新興產業領域,但發展質量普遍不高,文化產業的整體結構仍不合理。在三四線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仍然處于粗放式經營的階段,嚴重依賴地方現有的資源,這一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文化產業尚未形成自己獨有的品牌形象和價值延伸。文化創意產業的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尚處于培育階段,科技型文化產業的示范作用逐步顯現。
第二,大型骨干文化企業較少且國際競爭力較弱,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國文化企業法人單位的平均年增加值僅為218萬元/家,上市公司數量僅為全部上市企業的1.8%,在國內沒有一家文化企業進入全球500強名單。我國文化企業規模仍然偏小,無論對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均未形成一定的影響力。據亞太總裁協會2012年9月發布的國際文化產業領軍企業名單顯示,中國沒有一家企業進入前30強,在50強中僅有中國出版集團排名第40,中國電影集團排名第44,中國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排名第47,這表明中國的文化企業開始崛起并躋身世界50強,但仍然缺乏具有強勢競爭力的文化領軍企業。
第三,文化產業呈現出產業集中度低,產業鏈不完整,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動漫卡通在數字化技術引領下出現了迅猛發展,尤其是數字出版增幅很快,但產業集中度依舊較低,其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文化企業規模小、實力弱;二是市場占有率低,如在一般圖書領域,中國出版集團的市場占有率最高,也只有6%左右,排在第二位的只有3%左右,致使重版率和印數都不高。從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現狀來看,盡管各地文化產業發展迅猛,但很多省市文化產業結構不合理,區域發展格局和行業發展態勢極不均衡,尤其是區域間協作機制不健全,低層次同質化競爭現象較為突出,“資源依賴型”的傳統文化產業形態仍占據主要地位,而新興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意型產業發展明顯滯后。各省區市之間文化產業競爭愈加激烈,發展不平衡格局愈加凸顯。
第四,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及有助于文化產業自身的發展,同時也有助于提高相關產業的發展質量。《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應加強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的發展,塑造制造業新優勢、加快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提升旅游發展文化內涵、挖掘特色農業發展潛力、拓展體育產業發展空間。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和科技、金融、旅游、制造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主要的融合領域為數字內容、智能終端、信息媒體、應用服務四個領域,并有進一步深化的趨勢。
近些年,在保定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保定市文化產業有了顯著的發展。2012年保定市文化、體育與娛樂業建設投資29.6億元,2013年達到51.1億元,2014年為43.3億元,2015年為48.3億元。投資金額穩中有升,但從整體看特別是與其他地市相比仍然有所欠缺。
二、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機理
當代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在全球化的消費社會的背景中發展起來的,它是在經濟“文化化”和文化“經濟化”雙向推動的經濟與文化一體化邏輯下演化出現的,是近幾十年來發達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產物。文化創意產業本質是一個具有創新發展的內在確定性內涵同時,又擁有多維度多層次的富于包容力、開放性和可擴展性的綜合概念。文化創意產業是各國基于反映、反思、總結和回應過去以來文化經濟發展狀況,而使用的一種政策框架。經濟學家羅默指出,創意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產品、新市場和財富創造的新機會,創意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原動力。目前,人類社會正在進入創意經濟時代,據有關機構統計,目前全世界創意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并正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從演化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僅通過自身增長帶動經濟發展,其還作為一個復雜的開放的產業系統,通過“創意引入創意擴散創意放大”過程,在產業內部一次投入、多次產出的價值創造的特性,在產業外部滲透融合、關聯帶動、集聚發展的特性。通過把技術、文化、創意等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整合交融,占據產業網狀價值鏈結構中的核心位置,優化生產總的結構的同時,改變原有人類社會發展的生產力結構。從實踐發展到邏輯重塑,一直到價值創新,文化創意產業開創了一個新的發展范式。因此,以創意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動力。創意產業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隨著創意產業在世界各國和地區的蓬勃發展,其已經被視為繼高新技術產業后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其一,創意產業不僅推動經濟發展,還帶動全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體現其高效益的特征;
其二,世界各國創意產業發展實踐表明,創意產業是一個“失敗率很高的產業”,能夠真正獲得成功的創意其實少之又少;
其三,創意產業具有發展迅速、更新換代頻繁的特點,其產業形態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而隨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其四,創意產業可以與傳統產業的相互結合,從而拓寬傳統產業升級渠道,將創意產業的核心要素文化、科技與創意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當中,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
(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源泉
創意產業通過將其創新的理念、文化、意識在不同產業內進行移植、滲透與融合,在改變傳統產品的觀念價值的同時,也開發出新的技術、產品與市場,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從微觀上看,創意產業是由眾多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結合而成。發展創意產業能夠促進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及人才的發展。一方面,具有創意精神的創意人才是構成創意企業的必需具備的元素,是實現產品的內容創新、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動力源泉;另一方面,新的創意的產生離不開由創意企業積極倡導和主辦的多樣化創意活動,其為創意靈感的迸發提供平臺與物質條件。可以說,創意活動具有的活躍性和廣泛性使其成為激勵創意的產生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前提條件。
(三)對城市產業價值鏈的增值和拓展作用
一方面,延展產業價值鏈條,拓寬經濟發展空間。產業價值鏈條的伸展性是對產業廣度的一種衡量,因此其伸展性越大,企業的經濟發展空間越大,產業價值的實現空間越大。產業價值鏈條的長度是對產業之間的關聯度與動態聯結能力的體現,也是其對經濟拉動力的體現。價值鏈會不斷增值,在此期間,創意產業會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創意的創作、復制和生產、傳播和銷售、使用和體驗,這對應于知識產權從創造、開發、交易到消費的過程。
另一方面,提升產業附加值和產品觀念價值。分析創意產業的價值鏈,我們可以發現,創意產業不但能夠產生高的附加值,還能夠締造產品的新的觀念價值。一方面,產品的使用價值表現為一定使用功能,作為商品的物質基礎,通過科技、勞動力等要素的投入形成。另一方面,商品因消費者的主觀感受和體會而具有一定的觀念價值即消費者效用,表現為品味、情趣、感覺、滿足感等無形價值,是文化的一種表現。
(四)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作用
主要體現在對傳統產業結構和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的促進作用。
創意產業能夠優化傳統產業結構。創意產業可以通過優化傳統文化產業結構和傳統的經濟產業結構兩方面來優化傳統產業的產業結構。創意產業對傳統文化產業的促進作用并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的再生產,而是將凝聚人類智慧、知識、創意的思想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整合傳統文化產業所固有的相關資源和生產條件,使傳統產業能夠獲得增值。
創意產業可以促進傳統產業進行結構調整。所有的創意活動的發展,都受到宏觀環境的制約,文化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文化可以促進資本積累的增加。當商品的使用價值保持不變時,附加與產品上的文化價值的增加可以提升產品的整體價值,并且,文化價值的高低與文化品質的高低正相關。另一方面,文化具有高滲透力和強輻射力,它能夠沖破不同產業、產業內不同環節之間的原有界限,整合不存在關聯性或關聯度較弱的產業部門,改變傳統產業的相關內容,幫助實現傳統產業的縱向整合。
(五)對城市形象的塑造與提升作用
城市形象是指對城市的印象、理解、觀念和感覺等的總稱。城市形象的進步不但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及品牌形象,也能夠吸引消費、投資,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創意產品的消費往往蘊含豐富的文化意蘊,是對城市文化的一種體驗,能夠增進城市與消費者之間的感情紐帶。這是創意產品的消費不同于普通產品的地方。能夠代表一個城市形象的創意產業可以以文化為載體在本區域內進行營銷,使得產品價值與城市形象獲得同步的增長。
(六)對城市就業的拉動作用
隨著工業革命革新技術的迅速發展,機器的大量發明和廣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并淘汰了社會勞動力,給社會就業問題帶來隱患。但創意產業的產生與發展卻徹底顛覆了工業經濟中固有的增長規律。
首先,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其包含的門類和形式的多樣性以及傳播載體的多元化,使其產品和服務也以紛繁多樣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中,形成強大的社會覆蓋,并因此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前景;
其次,創意的創造過程需要各行各業大量的創意人才,同時,創意產品化過程也能對相關傳統產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間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最后,創意產業作為價值鏈高端產業決定其在解決就業問題上較之傳統產業更具實力與潛力。
(七)對區域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作用
創意產業所表現出來的創新性、滲透性、高增值力、強輻射力、高科技含量和高風險性等特征與非常符合區域核心競爭力的要求。創意產業的升級與發展能夠強化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其一,創意產業價值鏈的延伸性極強,實現它的價值可以依賴于與其關聯的各個產業,創意產業通過自身發展,與其他傳統產業整合或融合,創造出新的產業,并因此為區域經濟多樣化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和可能性;
其二,創意產業之所以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是因為貫穿其產品的生產、經營、推廣、銷售過程中的創新性,將信息、情感、品味、觀念、技術、資金等資源有機結合,創造出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創意產業在提升產品和服務競爭力的同時,也賦予區域經濟不可替代的競爭實力;
其三,創意產品和服務的生產過程蘊含著文化和創意的積累與傳播,其具有的強滲透性和輻射力會使得某盛行的創意文化迅速實現區域空間和產業空間內的傳播,廣泛影響和促進該創意在產品層面、部門層面、產業層面的傳播,提升區域整體創新能力;
其四,創意產業的增值性表現為通過創意、文化和理念等要素的滲透,附加到產品上的精神觀念價值,這種附加價值不僅帶給創意商品不可替代性,同時也提升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可見,創意產業具備成為區域核心競爭力的要素條件,是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與重要保障。
(八)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創意產業是知識經濟時代城市經濟的新形態,具有低資源消耗的特征,對自然資源的損耗和依賴性最小。
首先,創意產業的發展主要立足于個體的創造能力,而個人的創造能力、智力、技能等顯然屬于可再生資源,可以實現持續的開發與利用;
其次,創意產品和服務多以數字化進行創造、生產、傳播以及消費,其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具有占用空間小、資源損耗少、污染排放小等特點;
最后,創意產業可以運用城市文化、習俗、慣例等要素,將廢棄的舊城區進行改造,通過創意城市文化與之有機結合,把廢舊城區內資源進行回收利用,打造成一個充分創意與生機的創意產業園區,不僅實現文化保留與傳承,同時為創意活動的舉辦提供場所,激發源源不斷的創新靈感,并為城市增添一處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景觀。
(九)對城市功能轉型的推動作用
如果要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實現三個轉變,即經濟發展所依賴的核心要素從生態、環境等自然性資源向知識、技術、文化等可再生資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資源損耗高、浪費嚴重的粗放型模式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集約型模式轉變;城市經濟形態從工業經濟向創意經濟、信息經濟轉變。也就是說,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由城市功能轉型決定。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可以在帶動城市服務業迅速發展的同時,有效引導城市功能進行以上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方面,創意產業通過創意、技術與文化資源的合理運用改變和革新了傳統產業的高污染、高損耗的弱點,通過研發、設計、創作等環節,加強城市內各產業部門之間的經濟聯系,強化城市的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創意產業的發展對于自身自然資源稟賦不足的城市而言,無異于一計良策。創意產業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規避城市發展在自然資源方面的弊端,以創意、科技和文化為核心競爭要素,通過營造創造性、個性化城市環境,吸引創意人才和企業的聚集,以發展高技術、高文化含量、高附加值的創意產品和服務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降低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彌補城市在自然資源稟賦方面的先天不足,加速城市功能轉型。
三、將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成保定市支柱產業
(一)保定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勢
第一,政府政策支持
近年來,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投入不斷增多,在國家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了文化產業的優先發展地位,出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文化發展改革《綱要》、文化產業倍增計劃等政策,文化產業在國家整體規劃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個人創業”等來自政府的聲音,傳遞出國家層面對改革、創新的重視。在文化興國、創新驅動戰略的大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是產業優化升級的必然,是國家政策的傾向。與此同時,河北省出臺《河北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關于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為河北省產業轉型升級、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導。
第二,京津冀一體化帶來時代機遇
京津冀一體化為河北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京津冀協同規劃綱要》中明確河北省作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要率先實現產業轉型,淘汰落后產能。在此背景下河北省獲得了較以往更多的政策支持,承接、參與了更多的京津文化傳播項目。2014年8月,京津冀三地簽署《京津冀三地文化領域協同發展戰略框架協議》,協議指出,京津冀三地應在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統一開放的原則下,推動三地文化發展實現同城化謀劃、聯動式合作、協同化發展。2015年3月,京津冀三地簽署了《京津冀演藝領域深化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了三地文化產業協同發展。相較其他省內城市,保定市區內優勢顯著,京津保三地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北京、天津的優質文化資源將對保定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
第三,保定區劃調整擴大了產業需求
2015年5月保定市公布了區劃調整方案,市區面積增大、人口增多,形成了“大保定”的發展格局。伴隨著區劃調整,保定市對京津冀城市群具有更大的貢獻空間、地位更加凸顯,同時對優勢產業有更大的吸引力,包括文化創意產業在內的創新驅動型產業在保定將發揮更大帶動性作用。在此基礎上,市委十屆十次全會提出“著力建設文化強市”“積極構建緊密型、同城化的京津保文化圈”。2016年保定市制定文化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力爭盡快把文化產業盡快打造成保定市支柱產業。
第四,擁有眾多文化資源
保定市是國務院認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60處,國家級“非遺”項目17項,千年古縣14個。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眾多的文化產業發展支點,涿州影視城,保定東、西大街,劉伶醉遺址,城隍廟等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支持;定瓷、易水硯、雕刻藝術等為保定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實物支撐。
(二)保定市文化創意產業的挑戰
第一,領域窄,質量低
目前保定市文化創意產業主要集中于動漫游戲、傳統手工藝制作和影視制作三個領域,雖有所成就,但遠沒有達到能夠輻射京津冀地區的,有影響力的文化創意品牌程度;而像藝術設計、軟件研發等其他家居創意吸引力的領域尚未得到重視和開發。行業發展的規模小、領域窄,向下研發的深度不夠,創新性不足,造成保定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平衡、質量低,缺乏競爭力。
第二,城市經濟水平不高
文化創意產業是生產力發展到較高程度和消費結構達到較高層次的產物,城市整體經濟水平的高低制約著文化產業的興盛程度。根據保定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4年保定市全年全市生產總值為2757.8億元,占河北省生產總值的9.37%,石家莊全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5100.2億元,占河北省生產總值的17.33%,唐山全年生產總值為6225.30億元,占河北省生產總值的21.16%,通過對比可知,在河北省內而言保定市整體經濟實力不強,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居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和文化市場的發展。
第三,尚未對名人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
保定市歷史名人眾多,在歷史上有影響的近200余位,但是除荊軻、祖沖之、趙匡胤、關漢卿、孫犁等宣傳較多外,尚未對名人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和利用。比如《水經注》作者酈道元為今涿州市西道園村人;“初唐四杰”之一的盧照鄰是今涿州市盧家場人;留下千古名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唐朝詩人崔護為今定州市人;元曲名家,《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為今定興縣易上村人;昆曲藝術家白云生祖籍為河北白洋淀等。
(三)將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成保定市支柱產業的路徑
第一,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再創造力度
對保定市歷史文化資源和傳統手工藝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建設。充分利用歷史資產,打造具有時代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使舊物換新顏。
第二,引進和培養人才
面對北京、天津對人才的強大吸引力,保定不能坐地觀戰,必須增強自己的競爭優勢,進行差異化行銷,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同時為了引進優秀人才,政府需要出臺優惠政策,歡迎外來創新性企業來保定投資、創業。出臺激勵措施,鼓勵保定市大學生開展創意大賽,鼓勵他們走出校門到國內優秀企業參觀學習。加大對大學生科技園、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扶持力度。
第三,創建優勢品牌、提升競爭力
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額文化創意品牌,對目前取得較好成績的企業或個人進行重點培養,幫助其制定發展策略、品牌推廣,是保定市至少具有2到3家知名度、美譽度高的文化創意類企業。
第四,借鑒優秀范例,學習并超越
在京津冀協同的發展的大背景下,保定不能只想借助政策優勢,這樣只會坐吃山空。必須加緊對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的學習,借鑒他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策略,并結合自身情況將先進的理念、技術運用到本市的建設上來,力求有所發展、穩步超越。
來源:保定文化 作者:段洪波 仝廣順 姬鴻飛 張岳 姚立國
需要進一步了解本文信息,請點擊在線溝通或撥
打電話:010-52401598/5229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