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梅花與牡丹文化創意基金會年會暨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CCF50)新年峰會在京召開。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金巍闡述了新文化經濟的三個特征:創新性、融合性、要素性。供朋友們參考。
1月14日,梅花與牡丹文化創意基金會年會暨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CCF50)新年峰會在京召開。本次大會圍繞“金融如何助力新的文化經濟實踐”展開研討,由業內權威專家和學者共同獻計獻策。經濟、金融、投資和文化產業各界人士一百余人參加了大會。
大會由中航國際交流中心董事長柴森主持。樂視控股高級副總裁、樂視金融CEO王永利,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姚余棟,盈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寧辰,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金巍,中國社科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楊濤,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原常務副主任張曉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王海粟,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韓復齡,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吳江等先后發言,就新文化經濟背景下的文化金融發展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以下為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金巍發言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大會的主題是“金融助力新文化經濟實踐”,提出這個命題的原因是:目前文化金融關注的范疇層次感不強,要么居于一隅,要么極度模糊。新文化經濟和新文化經濟實踐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我們在研究視野和實踐上都能夠有個更明晰的認識。
大家都比較了解以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為特征的“新經濟”,那么什么是“新文化經濟”呢?事實上,新文化經濟是新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前的文化經濟形態有什么新的特征呢?我們回溯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文化經濟的特征,我們發現過去所謂的文化經濟,主要是以單一的文化行業、文化產業為中心的文化產業經濟研究和實踐,并相對保守和孤立地游離于國民經濟體系的邊緣。近一兩年來,這一切都開始改變了。實踐往往是領先于研究的,所以新文化經濟是以“新文化經濟實踐”體現出來的,我們已經看到了新文化經濟時代的來臨。
新文化經濟時代有三個特征:創新性、融合性與系統性,從這三個特征我們可以透視文化經濟的三個層面,就是文化產業、泛文化產業和文化經濟。
第一個特征是創新性。強調創業和創新的文化產業業態占主導地位,并以數字創意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標志。
文化產業是文化軟實力建設中的硬實力,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到文化產業為什么要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我們已經觀察到,文化產業發展目前處于“三元動力結構”階段,文化、科技和金融作為產業發展的三個主要動力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文化創新也就是內容創新,需要科技創新也就是發展文化科技,需要金融創新也就是發展文化金融。
特別是,我們觀察到,強調文化科技和數字技術的文化產業特征越來越明顯。國家最近公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規劃,“數字創意產業”成為五大產業或五大產業群之一,這一調整具有很強的標志意義,這和文化產業有什么關系?有一點很明確,未來一段時期文化產業發展中,創新是最重要的主題。
第二個特征是融合性。泛文化產業和創意經濟崛起,文化動力在非傳統文化產業領域的作用開始顯現。
經濟新常態下,很多產業面臨下行壓力,需要轉型升級,需要創新,需要增加新的競爭力。文化能夠促進相關產業升級是有共識的,在出臺的相關文件中可以看出,政府決策層對此有了一定的思想儲備。
2014年3月國務院公布的《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是我國首個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所謂“相關產業”包括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筑業、信息業、旅游業、農業和體育產業等七大產業,并首次提出“文化含量”的概念,要求“相關產業文化含量顯著提升”,“相關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明顯提高”。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已經看到了蓬勃的文化創意融合性產業或泛文化產業的產業實踐,我認為,這種實踐正在促進可以稱之為“中國式的創意經濟”形態的崛起。
第三個特征是要素性。文化作為經濟發展要素在產業層面凸顯,文化經濟實踐成為兩個文化經濟研究視角的交叉點。
如果沒有融合性產業的發展,我們可能在研究上還很難把經濟發展的動力研究這個路徑和文化產業研究這個路徑結合起來。因為前一個是比較宏觀的層面,是文化和經濟的關系問題。文化產業正在逐步融入國民經濟體系大循環,這加強了文化和經濟的關系,也強化了經濟發展要素的系統性,但這個系統中文化要素仍然是短板。
我認同“科技和文化是當前新經濟創新發展的雙動力”的解讀,我們說供給側改革,制度供給是供給側改革的深層含義,文化或思想供給也是題中之義。文化和經濟的關系比較形而上,那么文化的要素性不如從產業的文化動力問題入手。相關產業與文化創意的融合實踐已經開始印證這種邏輯。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文化在各種產業層面的滲透,人們開始認識到,文化作為一種能夠反復使用的邊際報酬遞增的要素投入大有好處,這種新文化經濟實踐,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研究和經濟的文化動力研究兩種視角的交叉點。
所以,從文化金融角度上,我們的關注重點也會有所變化,就是要關注經濟形態的新變化,關注資本流向的新變化,要重點關注對促進新文化經濟實踐有意義的課題。這需要“寬窄結合”的方法論,就是文化產業統計口徑要窄,文化經濟實踐視野要寬,我不贊成在文化產業統計上擴大化,但這不影響我們把文化創意融合性產業或泛文化產業的資本市場問題等也作為文化金融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事業順利,謝謝!
來源:CCF50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