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作者和作曲者協會聯合會共同推出了《文化時代: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總覽》報告;3個月之后的2016年3月1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署發布《文化貿易全球化:文化消費的轉變——2004—2013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國際流動》。以上兩份報告用翔實的數據和圖表對近十年來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所作的巨大貢獻進行了量化評估,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創收總額2.25萬億美元,超過了通信業(1.57萬億美元),同時為世界各國創造了2950萬個就業崗位,占世界就業總人口的1%。
聯合國以上兩份報告充分顯示:從世界范圍來看,文化相關產業已經從經濟邊緣走向了核心,它不僅成為各國經濟增長的引擎,而且已發展為各國政治和文化競爭的主導力量。就中國而言,自2004年至2013年的十年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在全球文化貿易出口市場中的迅速崛起,尤其是2010年,中國開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文化產品出口國,從而成為全球文化產品貿易出口的領頭羊。在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進口方面,中國也躋身世界前20名行列,成為全球文化產品市場的重要陣地。另外,中國如何在未來繼續領跑文化市場,如何推動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并促進中國當前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如何促進數字化背景下的文化產業與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快速深度融合,將成為中國未來文化和經濟發展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
發揮數字化經濟引擎作用促成未來經濟新增長點
數字化經濟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主要模式之一,其中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拉動全球互聯網經濟的引擎。2013年,文化產業為全球數字化銷售貢獻了2000億美元,數字化設備銷售額也憑借文化產品的帶動提升至5300億美元,文化產業儼然成為數字化經濟的最高收入來源。究其原因,文化產品依賴物質形態的貿易方式正在弱化、“去物質化”的電子貿易方式是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借助文化產業的引擎作用帶動數字化經濟的發展也應當成為中國未來經濟轉型的首要手段,中國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應當推動虛擬現實與互動影視等新興前沿領域的創新和產業化,促成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通過“以文化為引領的價值鏈的無限延伸和以創意為驅動的產業鏈的無限增值”,實現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
全方位推動城市文化發展實現城市經濟體轉型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只有不到1/3的中產階層居民集中在亞太地區,但是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2/3的中產階層居民集中在該地區。”從中可以看出,創意階層向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聚集反映了這些區域城市經濟和文化多樣化程度日漸提高,但是也對未來城市文化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作為一個經濟綜合體,包含了旅游、城市建筑、公共文化等綜合要素,而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結合以及城市文化的建設已經成為亞太新興經濟體的戰略資產,其中世界一流的文化設施和城市建筑充當了城市發展的催化劑,而旅游業也為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和就業人口的增加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有效推動了整個城市經濟的發展。
中國當前的房地產行業平均利潤率呈現滑坡,城市內部的房地產開發已接近飽和,如何多元化發展也成為房地產業的嚴峻挑戰,而傳統觀光型旅游產業導致的資源過度開發和對環境的破壞污染也面臨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難題。正如劉易斯·芒福德所言:“將城市視為一個純粹的物質事實的概念已經被無數的調查研究所修正;一個城市基本的社會手段是不但服務于經濟生活而且服務于文化變化過程的勞動分工”,房地產業以及傳統觀光旅游等這些類似“純粹物質事實的概念”如何服務于文化變化過程并實現融合發展將有可能成為破解上述困境的突破口。房地產業如何從利潤角度轉化為劉易斯·芒福德所倡導的“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生活的機會,而不是制造更多的商品讓他們購買,”通過數量的增長提供一種“新人類文化的輪廓”才是真正可持續的發展。從旅游產業來看,文化產業先天具有的精神消費的特點,有助于促使傳統觀光旅游進一步整合區域自然稟賦資源與文化資源,完善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的有機結合,建立“以文化為內涵、以旅游為載體、以科技為手段的現代文化旅游”,從而助推傳統旅游業轉型升級。此外,通過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雙輪驅動”,促進二者的融合發展,發揮協同效應,樹立現代化城市文化,實現城市經濟的轉型和發展。
近十年來,中國的對外文化貿易呈現出良好勢頭。自2004年起,中國大量出口視頻游戲,在互動媒體產品貿易方面占有領軍地位。雖然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但是文化出口貿易仍然勢頭強勁,并于2010年和2013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文化產品出口國。然而,未來對外文化貿易市場的挑戰也是非常嚴峻的,中國應當如何面向國際文化貿易市場繼續保持對外文化貿易優勢呢?從全球范圍來看,各國文化貿易需求非常不平衡:發達國家或高收入經濟體在文化產品進口市場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北美、歐洲和東亞是文化產品需求的主要區域,其中美國是文化產品的最主要進口商,而新興市場在文化產品出口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印度和土耳其也躋身世界文化產品出口市場的前十強,而包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加勒比海以及阿拉伯國家的低收入經濟體則在文化產品和服務中扮演了微不足道的角色。就文化產品的形式來說,全球相關區域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出口文化產品為雕刻品、紡織藝術品以及珠寶藝術品等視覺藝術品,而發達國家則集中在珠寶、美術品和圖書領域。但總體說來,全球文化產品貿易中最主要的產品形式是視覺藝術和工藝品。自2003年至2014年的十年間,這種類型的文化產品出口率增長了186%,進口率也增長了101%,其中,2013年跨越國境進行貿易的最主要的10種文化產品中有6種屬于視覺藝術和工藝品,具體包括以下類型:黃金珠寶首飾、手工繪畫作品、游戲、銀飾、報紙雜志期刊、有聲媒體、書籍、雕刻工藝品。
針對以上國際文化貿易市場特點,中國除了應當繼續面向全球高收入經濟體、推進針對其需求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以繼續保持國際文化市場第一出口商的領頭羊角色,還應當完善并借助“一帶一路”文化規劃布局,進一步拓展文化交流與合作空間,創新文化貿易方式,鼓勵文化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先進文化經營管理理念,鼓勵外資企業在華進行文化科技研發和服務外包,向發達國家和高收入經濟體輸出中國的文化產業價值,實現“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十三五”規劃目標。
全面對接服務貿易覆蓋范圍改善文化服務貿易薄弱局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服務貿易的最新界定,文化服務貿易的范圍非常廣泛,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娛樂服務、再生產或發行相關產品的許可、再生產或發行視聽相關產品的許可、藝術相關服務、新聞代理服務、其他信息服務、視聽設備服務、廣告和市場研究以及輿論調查和建筑服務、計算機服務、計算機相關服務、計算機軟件再生產或發行許可。自2004年至2013年的十年間,全球文化服務貿易平均年增長率為10%左右,2013年增長至1.5億美元。與此同時,文化服務貿易在全球的流動方式與文化產品形成對比,其市場份額主要被發達國家和高收入經濟體所占據,其中發達國家占據了全球貿易總額的1/3,高收入經濟體則占據了更高的比例,甚至占據了全球文化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90%,而發展中國家及低收入經濟體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中國的文化服務貿易與世界發達國家也相去甚遠。
因此,中國應當迎頭趕上,合理平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活化和創意開發,加快發展網絡視聽、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新興產業,推動出版發行、影視制作、工藝美術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強化包括視聽服務在內的文化服務貿易,與國際文化服務貿易覆蓋范圍全面對接,最終改善中國文化服務貿易的薄弱局面。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