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動漫產業目前還沒有巨頭型的互聯網平臺,同時仍然有很多細分內容創業的機會,如果準確把握住趨勢將大有可為。”在日前由文化部文化司舉辦的2016國家原創動漫高級研修班(數字創意方向)上,擔任主講講師的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余建軍給當下數字創意產業支招。
據悉,本屆研修班由文化部產業司負責學員組織與報名,學員均來自全國各省知名文化傳媒類、科技類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本屆研修班以“新技術、新思維、新業態”為主題,圍繞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趨勢,就數字創意產業新動態、產品創意設計等主要話題進行講授與討論。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篇章中首次提出了“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在第23章“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列明了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數字創意產業,將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消費增長、繁榮群眾文化生活、引領社會風尚提供有力支撐和有效供給。
隨著近年來國內移動音頻行業迎來爆發,音頻與動漫、文學、影視、游戲等傳統數字創意領域正在產生越來越多的交集。本屆研修班邀請了來自喜馬拉雅FM、愛奇藝、光線傳媒等知名企業負責人擔任講師,作為唯一一名來自移動音頻行業的講師,余建軍在授課中表示,隨著人類社會永無寧日的指數級進化,未來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驅動下,數字創意產業將徹底變革內容生產與分發方式。
“小老板”逐漸成為內容創作主力軍?
數字創意產業的繁榮離不開內容本身,余建軍認為,隨著互聯網去中心化時代來臨,受眾在信息接收與文娛消費的過程中越來越占據主動權。
喜馬拉雅FM總編輯李興仁此前也曾表示:“大多數媒體人還存在很強的精英主義情懷,大家不太愿意去搞清楚我們的讀者在那里,不知道用戶需要什么樣的內容,這在當前的發展趨勢下其實是不對的。”
“互聯網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將個人從組織中解 放出來,因此我們的內容是原生原長、自下而上的,這與傳統內容生產模式完全不同。”余建軍解釋道,目前平臺內共有400萬名主播,其中既有熱衷于發聲的草根主播,也有從傳統媒體出來的專業人士,喜馬拉雅FM則為他們提供包括內容服務、數據分析、推廣分發、商業化服務、眾創空間與基金服務在內的一整套內容創業孵化體系。
通過這一套“大老板+小老板”的模型,喜馬拉雅FM成功幫助主播實現“微創業”。據悉,目前得到喜馬拉雅FM官方認證的主播共有6萬名,這其中就有羅振宇、郭德綱、王自健、韓寒等 6000位自媒體大咖投身音頻“微創業”,而采采、竇超等一大批成長為聲音大咖的草根主播則顯得更為“勵志”。
此外,從內容創作的具體層面來看,“小老板”更利于創作者賦予人格化特征,以此形成粉絲經濟。據介紹,喜馬拉雅FM為主播們提供了包括打賞、會員在內的一系列基于粉絲經濟的商業化服務,而基于用戶興趣的內容往往會產生較高的付費率。
比如,喜馬拉雅FM科技頻道的知名主播“卓老板理聊科技”,在新節目《特斯拉的故事》的眾籌活動推出后,4小時內即吸引了2051人通過打賞的方式參與眾籌;今年5月18日,喜馬拉雅FM推出“1塊錢 瘋1天”打賞排名活動,邀請全站主播號召粉絲每人為自己節目打賞一塊錢,新穎的活動形式讓主播和粉絲們熱情高漲,24小時內最終排名榜首的主播獲得超過2.4萬名粉絲打賞,活動吸引超過百萬粉絲參與。
“猜你喜歡”背后的一整套大數據體系
深入推進數字創意產業供給側改革離不開內容生產與內容分發這“兩條腿”,而在余建軍看來,內容分發的更新迭代則離不開大數據技術。
首先,余建軍以生物學角度來分析當前的產業趨勢。他認為,從1.2萬年前的農業革命、500年前的科技革命再到50年前的互聯網和現在的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進化速率越來越快,未來十年則將迎來以大數據為基礎的DT時代。
“大數據不單指數據量很大,而且是非常多維度的數據,能形成對于特定對象的精準畫像。”余建軍說,“未來我們每個人在大數據面前都是‘裸露’的。”
公開資料顯示,喜馬拉雅FM是音頻行業內最早啟用大數據技術的內容平臺,成立了專門的算法團隊。余建軍介紹,基于用戶興趣圖譜,喜馬拉雅FM于去年3季度上線“猜你喜歡”功能,不僅能對不同用戶進行個性化內容推送,還能幫助主播完成節目質量判定。
另一方面,余建軍認為,音頻作為唯一的伴隨性媒體,與用戶24小時內各類生活場景息息相關,內容分發需要基于場景化思維,去琢磨不同用戶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的需求。
為此,喜馬拉雅FM提出“新聲活”理念,意在將聲音融入生活,帶來“萬物有聲”的美好智能體驗。據悉,通過“喜馬拉雅Inside”開放平臺,目前喜馬拉雅FM已將海量音頻內容植入智能家居、汽車、音箱等近300家品牌,尤其在處于風口的車聯網領域,幾乎所有主流車廠已全線接入。
在喜馬拉雅FM的“新聲活”概念里,指的不僅僅是音頻行業里從上游到下游整個產業鏈的完成與發布,也是一種基于人與聲音的美好愿景,未來聲音會像水和電一樣,隨取隨用,自由地“流動”在每一位聽眾的耳朵和心里。”
余建軍說:“未來媒體會往兩個大方向演化,一個方向是以VR為代表的沉浸式媒體,另一個則是以移動音頻為代表的伴隨性媒體。同時,內容形態也會隨著媒介形式的變化而變化,內容創作者和平臺都應該有所預判。”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