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藍領陸陸續續從農村老家返城,春節后的快遞延遲及快遞公司“關店潮”暫時告一段落。但“許多快遞小哥都去送外賣了,因為送外賣賺得更多”這個現象并沒有隨之結束。
傳說,送外賣能夠“月收入上萬”。據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上海的快遞員月收入在六七千左右,而送外賣的收入能比現在高出50%左右。百度外賣相關人士也向澎湃新聞透露,春節過后,百度外賣確實在招聘過程中發現,很多快遞員改行來送外賣。
據一位在餓了么工作一年的送餐員透露,他每月能賺9000元左右,比送快遞時多賺3000元。除了每月能多賺3000元,跳槽到外賣行業的員工更看重轉正后的“五險一金”。而在快遞行業,三通一達快遞員都享受不到“五險一金”。
一單外賣的配送費至少5元,1個小時就送到了;而有些快遞,即便是配送費只有6元,經過層層流轉,也需要一兩天時間。如此看來,快遞與外賣在利潤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因此,在勞動力爭奪戰上,前者敗于后者,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可是,這種格局會長期持續下去嗎?
送外賣一個月掙多少錢是“合理”的?
其實,快遞員跳槽去送外賣,早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早在2015年11月底,浙江在線就有報道說,大概有20%的快遞員轉行去送了外賣。
可是,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快遞公司卻依然沒有被掏空,甚至,去年還成了快遞公司的密集上市年。也就是說,快遞公司的勞動力流失,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嚴重。
之所以并沒有出現所有的快遞員都紛紛改行去送外賣,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送餐員的收入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高。
送外賣雖然每單的價格比較高,但一趟送不了幾單。從外賣員電瓶車后面那個箱子的容量來看,一次最多能裝個十幾份,況且,有時候為了趕時間,根本湊不滿一箱就“開送”了;甚至,據新達達的某快遞員透露,一次只送一單的情況偶爾也會發生。
外賣也不像快遞那樣隨時都有訂單。通常,午餐和晚餐時間是送外賣的高峰期,夜宵會有一點,但不多,其他時間段,幾乎沒有。通常,一個對路況和樓宇很熟悉的送餐員,一天頂多能送個四十多份;但每天送二三十份的,也很常見。
假如送餐員每個月工作30天無休,則全月最多能送1300單左右。商家給的送餐費每單5元,如果全部給送餐員,就是6500元。不過,事實上,外賣公司的薪酬結構并不是這個樣子:
以新達達為例,送餐員的收入結構是:每一單商家給2元,平臺還給補貼5.5元左右,每一單能拿到7.5元,不少配送員一天能送40單左右,那么算下來日均收入能超過300元,每個月掙個萬兒八千不是難事。
百度外賣的薪酬結構是:4200元(月送單量600單)+3元/單(超過600單以上)。月送600單就可以拿到4200元的基本工資,算下來,每送一單可賺7元。
美團的薪酬結構是:2500底薪+3元每單(550單內),超過就是7元一單。如果一個員工送了550單,那他的收入共是2500+550*3=4150元,平均下來,每送一單可賺7.55元。
我們前面說過,送一單,商家給的配送費只有5元,按正常的商業法則,這5元錢并不會全歸送餐員,平臺還得“瓜分”一部分,用于平臺自身的經營管理和利潤。如果送餐員每送一單能賺5元,平臺就已經虧損了,連經營管理成本都收不回來;而現在,送餐員每單賺7.5元,這意味著,每送一單,新達達和美團等平臺就得虧損2.5元以上。
根據我們在前面的計算,送餐員一個月最多送1300單,商家給的配送費是6500元,那么,如果市場是健康的、外賣公司是正常經營,在扣除各種成本和自己的利潤后,付給送餐員的薪水(包括稅收、五險一金等)應該是低于6000元的。這樣,送餐員的到手工資,應該不會超過5000元。
據《中國青年報》在2016年6月份的一則報道,當時,由于人手多、季節性等原因,整體的工作量有所下降,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幾個外賣平臺的送餐員的平均工資大約為4000元,“而半年前,可以拿到約2倍。”可見,送餐員的收入也有旺季和淡季之分。而淡季的收入,是不會超過筆者在上一段計算出的數額的。
滴滴司機的“命運”與送餐員的未來
現在的送餐員“月收入上萬”,完全就是被資本的燒錢補貼催生出來的泡沫。它跟當年的“滴滴司機月收入過萬”是同一個泡沫的不同版本。一旦哪天補貼停止了,送餐員“月收入上萬”的神話就破滅了。
2014年末、2015年初,當財大氣粗的滴滴專車開始不惜成本給乘客和司機補貼的時候,“滴滴司機月收入過萬”的神話四處流傳。于是,有不少出租車司機坐不住了,已經繳納的押金和份子錢也不要了,自己買了輛車來開滴滴了。他們滿心以為,月收入上萬的故事能夠永遠持續下去。
結果,現在我們都很清楚了。隨著滴滴和快的合并、滴滴和Uber合并,滴滴在取得壟斷地位之后,取消了給司機的補貼。現在,滴滴司機的收入,還不如出租車司機了。
事實上,早在2015年11月份接受浙江在線的采訪時,百世匯通杭州分公司經理劉吉也曾指出,“快遞員的收入相對穩定,而外賣燒錢補貼都是一陣子的事情。”
在補貼之下形成的價格,都不是真實的市場價格。補貼,并沒有創造出新的價值,它只是改變了價值的分配方式,進而扭曲了價格。美團、餓了嗎、百度外賣都不是上市公司,查不到公開的財務報表,但其至今處于虧損狀態,則是公開的事實。現在,持續對消費者和送餐員進行補貼的結果就是,訂單越多,虧損越多。
這次虧損,將來會如何撈回來?要么是在現有流量的基礎上找到新的盈利模式,用新業務來填平過往的損失;要么是打垮或合并競爭對手,在取得壟斷地位后取消補貼——對快遞員,不僅取消補貼,而且還要從商家給的5元配送費里面抽取一部分。
可以想象,在補貼結束之后,不僅消費者吃外賣更貴了,而且,送餐員的收入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并且,因為訂單量減少,外賣平臺對送餐員的需求將減少。屆時,將出現送餐員向快遞公司“回流”的盛況。
然而,外賣公司要繼續做生意,就不能坐視送餐員流向快遞公司而不管。他們會向商家收取更高的配送費,重新提高送餐員的薪水。
從長遠看,人力爭奪戰的結果必然是,送餐員和快遞員“同工同酬”,薪水趨于一致,這才是一個均衡的狀態。但快遞公司和外賣公司斗來斗去,最終遭殃的,是投資人和消費者——投資人更多的錢被燒掉了,消費者(網購及外賣)承擔的物流成本更高了。
事實上,即便是在當前外賣平臺對送餐員進行補貼的情況下,送外賣的收入也不一定比送快遞高。因為,送快遞比較容易積累到穩定的大客戶,而送外賣的卻很難跟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因此,一些有穩定客戶的快遞員并不愿意跳槽去送外賣。
2016年12月4日,58同城招聘發布了《2016城市服務業高薪榜》,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送餐員的平均月薪達到了6829元;快遞員的平均月薪為7028元。也就是說,送餐員雖然是高薪職業,但還是跟快遞員的薪水有一點差距。
或許,58同城的統計結果跟現實有所偏差,但這至少說明,送餐員的收入并不會比快遞員高多少。莫非,那些喜歡編織“送外賣比送快遞賺錢”神話的人,都是掉進了“田忌賽馬”的陷阱,將收入最低的快遞員跟收入最高的送餐員相比,所以才得出這樣的結論?
來源:秦朔朋友圈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