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重復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字眼,應該就是“新零售”了吧,剛聽這個詞,或者對這個概念了解不多的人聽到會不會“一臉懵逼”呢?但是,一路過來,是不是有很多人的經歷都是從“一臉懵逼”到“望洋興嘆”呢?
一、新零售方法論,三種路徑全面解讀電商新趨勢
馬云最新演講說“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觀察國內零售行業,許多實體零售商早已布局線上線下,卻仍無法突破困局,利潤下降、被卷入關店潮......原因何在?換句話說,到底該怎么玩轉這“新零售”?
中國實體零售的各個領域,這幾年做了很多嘗試與實踐。傳統零售要創新,大多人都知道并且在實踐,但始終不得法;傳統零售要回歸本質,其實零售人也重視商品與服務,但依然無法真正走出商業困境。這給零售高管們留下一個大大的疑問:哪個地方沒做對?核心問題又在哪里?
(一)新零售方法論:新零售=商品×人²
新零售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經營模式的核心是人,整體方法論也是把人放到極其重要的地位。前阿里巴巴總裁衛哲談到:“互聯網時代的經濟公式:E=MC²,經濟=商品×人²。其中的C(人)的二次方是讓商業的原子彈爆炸的關鍵。如果我們只會經營商品,而不會經營人,企業的發展就很可能被卡在這兒。”
借用把衛哲的觀點進行優化,新零售方法論用公式表達:新零售=商品×人²。
用文字表達:新零售是通過商品來經營人;商品是建立與人的關系,經營人是新零售運營模式的核心。
經營人,主要是客戶與內部員工,兼顧包括上下游的各類商業伙伴。通過商品來經營人,是新零售的精髓,也是整體方法論。
案例一:吳曉波頻道
網紅電商代表,通過文章(服務商品)建立與人的關系,重度經營粉絲,跨品類販售各種商品,包括酒、服裝、茶油等。
案例二:茵曼+
O2O電商代表,通過棉麻女裝(商品)建立與人的關系,重度經營粉絲,茵曼+準備1個億讓粉絲創業,實體門店擴大品類販售女裝、童裝、家居用品、家具等。
案例三:小米
小米的案例,很多傳統零售人并不看好,因為小米手機商品利潤太低,難以支撐其商業模式。而從新零售的觀點看,小米的商業邏輯是成立的,資本市場也已經獲得認可。小米通過手機建立與人的關系,高性價比手機獲得消費者口碑;經營人(比如:小米用戶)才是盈利的關鍵點,所以小米能推出非手機商品(充電寶、插座、電視、平板電腦等3C商品),而且能獲得高銷量。
以上案例,歸納總結為新零售運營三板斧:引流商品,經營社群,增加服務內容。經營社群和增加服務內容(如:適當擴大品類),實體零售必須借用互聯網和電商,才能發揮效力。O2O線上線下融合,是邁向新零售的標志!
二、新零售三大進化路徑
新零售發展方向,就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經營模式重塑,方法論就是通過商品經營人,進化的路徑有3條:
路徑一:線上線下融合(O2O)
中國零售渠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2個關鍵詞:“社區化”和“移動化”。線下渠道因為“社區化”,離消費者更近了;線上渠道因為“移動化”,線上線下有機會鏈接和融合,我們稱之為“O2O”或“全渠道”。
O2O線上線下融合,不僅是實體零售迫切需求,也是電商企業的強需,但最關鍵是還是中間的那個“2”:鏈接與融合。
鏈接代表移動技術,包括移動終端和APP。移動技術的進步推動企業經營的進化升級,甚至經營模式的變革。微信前不久推出的小程序,能極大推動零售O2O的發展,可能會激活品牌商,品類專業店,社區店等零售業態蓬勃發展。
融合代表企業經營,是一種經營思維,也是具體的經營管理。我們通常會從“人、貨、場”價值重構的方向進行思考,進行線上線下融合的具體實施。以服裝品牌商O2O為例:
1.為了實現線上線下同款同價,可能需要改變實體店加盟體系;
2.為了實現實庫虛庫一盤貨,可能需要解決異構系統的中間件來打通庫存信息;
3.為了實現任意終端可調撥發貨,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
4.為了采集會員行為數據,需要把會員的帳號打通,并利用數據挖掘工具分析消費行為;
5.為了讓門店導購與線上導購融合一體,需要軟件工具支撐,還有利益刺激,還有技能培訓。還有很多,用阿里的分類方法歸納,就是“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
每個零售領域的購物場景不一樣,O2O實施差異很大,可以多參考阿里O2O項目:喵街(購物中心領域)、銀泰網(百貨商場領域)、盒馬鮮生(綜合超市領域)、淘寶到家(社區超市領域)、淘寶便利店(便利店領域)。目前來看,阿里的喵街與銀泰網是不成功的,值得百貨與購物中心從業人員反思。
路徑二:零售+體驗式消費
零售+體驗式消費的發展趨勢非常明顯,零售各業態都有不同程度的顯現。
購物中心業態,目前比百貨業態發展的更好,也是因為消費者生活方式變了,需要更多的體驗式消費,比如:餐飲、電影、游樂場等。購物中心的零售占比,有3個代表:較高的是深圳萬象城67%、一般的是南京德基廣場55%、較低的是廣州正佳廣場40%。(數據來源:聯商網2015年購物中心統計)
百貨業態,基本升級進化到百貨購物中心化,大部分零售占比80%以上。
超市業態,目前零售+體驗式消費的案例不多,盒馬鮮生是比較有名的案例,生鮮超市+餐飲(盒飯+現做)的模式,在業內造成很大影響。
便利店業態,7-11、羅森、全家等便利店的商品也早已經進化為快消品+餐飲(鮮食),鮮食能占到日銷的40%。
實體零售業,在新零售進化路徑上,大多選擇了零售+體驗式消費的方式。但現狀是陷入困境的多,成功的極少。為什么路徑選擇對了,還沒有邁進新零售呢?最核心原因是大多實體零售并不重視經營人。比如:從經營角度,消費者沒有數據化,商品沒有數據化,如何真正把用戶經營好?從員工角度,沒有更好的利益分配方式,如何吸引人才?總之,記住新零售方法論:通過商品經營人。
傳統零售是以企業效率為中心的商業模式,新零售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商業模式,這是兩種經營思維。在信息越來越透明,消費主權越來越大的背景下,傳統零售已老,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新零售更適合未來的發展。
路徑三:零售+產業生態鏈
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新零售,更關注人,更懂經營人。不僅是消費者,以及內部員工,還有上下游的商業合作者。
零售+產業生態鏈,就是關注上下游的商業合作者,而且一定是平臺模式。當下最值得學習的是阿里,舉兩個案例。一個是淘寶個體戶,一個是C2B。
關注下游商家:
淘寶現在的活力,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關心個體戶的生存。淘寶2011年十月圍城事件之后,類目搜索流量開始傾斜小而美的個體商家,再加上免費活動報名政策和一件代發的分銷系統,淘寶部分個體戶一直能生存的很好,所以才有萬能的淘寶,什么東西都能找的到,淘寶能就成為了購物搜索平臺。
關注上游商家:
C2B,阿里參謀長曾鳴首創并力推,供應廠商能個性化定制并快速提供商品。2016年1月李克強推動《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會上提到:“所謂“C2B”,就是消費者提出要求,制造者據此設計消費品、裝備品。這是一場真正的革命:一個企業不再是單個封閉的企業了,它通過互聯網和市場緊密銜接,和消費者隨時靈活溝通。這是大勢所趨!”
阿里的案例告訴大家,新零售關注人,包括上下游的商業合作者,這是典型的生態思維:成就他人,方可成就自己。購物中心、百貨商場、大型連鎖商超業態,其實本質上就是一個綜合零售平臺,也應該為商家提供各類增值服務;大型實體零售平臺也會面臨著聯營模式與自營模式之爭,甚至是商業模式的重塑。如果不是用平臺運營思維來做零售+產業生態鏈,幾乎很難成功,所以大型實體零售面臨著非常大的自我變革。
三、實體零售進入新零售會有哪些變化?
新零售帶給實體零售的變化,關注點有兩個層面,形式是否變了和內涵是否變了。
形式變了,很容易看見。主要就是3個方式,實體零售做了O2O,一部分實體零售增加了體驗式消費,少數大型實體零售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務。
內涵變了,不容易發現,這個是新零售研究的重點,主要看3個層面。
(一)領導人的經營思維變了沒?
領導人的經營思維,決定著戰略方向和經營模式,還有決心!傳統零售是以企業效率為中心的經營模式,新零售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經營模式。這種轉變,一般會出現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思辨問題,需要智慧,也必須要有決心!
如果領導人的語言里多了一些,“用戶體驗”、“關注人”“消費者”“員工”等詞匯,經營思維就有所轉變了,向新零售方向邁進。
(二)組織架構與高管變了沒?
戰略方向很容易定下來,但是戰略實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包括人力物力。
戰略實施能否順暢,核心是如何安排人。在軍事上,就是排兵布陣,調兵遣將;在企業里,就是調整組織架構,安排負責人(高管)。
實體零售是否開展新零售,也可以看高管的年齡結構。阿里集團在這一點看的很清楚,在馬云的帶領下主動讓位給70后做集團高管,并且開始培養80后高管。中國實體零售進入變革期,一般情形,60后應該傳幫帶和放權,70后應該開始成為高管主力,對新零售的發展會比較順暢!
(三)績效評估機制變了沒?
其實新零售轉型,很多高管是看得清。但是實體零售基層員工的理解方式很簡單,只看眼前利益,未來與他無關。實體零售很少用期權,綁定員工未來成長;如果有可能,還是應該考慮一下期權問題。
基礎員工的眼前利益,其實和績效評估機制有關。新零售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經營模式,一些非業績指標會被納入考核,比如:用戶滿意度、企業文化等,這些是長期利益。
舉一個例子,阿里的考核,大致分為兩大類:業績與價值觀,各占50%。從企業經營者角度看,業績是短期利益,價值觀是長期利益,阿里的績效考核非常重視長期利益。
傳統零售的績效評估,大多考核業績為主,權重80%以上,甚至有100%權重。這種績效考核,明顯偏向短期利益,指導基礎員工撒網搶魚,大魚小魚一起抓,不會留下小魚為明年做打算。實體零售進化到新零售企業,績效評估一定會大變化:對長期利益(非業績考核)的權重會上升,對短期利益(業績考核)的權重會下降。
四、2017年賣家該怎么做
每一次新的玩法,終歸只有部分人玩得6,有些追隨者追的快,也分了一點點好處,而一些“后知后覺”的賣家,最終的結果,就“望洋興嘆”了。這里用詞,我覺得還可以用“后悔莫及”、“捶胸頓足”,不過意思都差不多。現在亦是如此,不管你接不接受,這個詞匯背后所代表的意義,你一定要去研究。
概念變了,玩法一定會跟著變,那么我們運營如果一成不變,結局肯定是“慘淡”收場。
(一)新零售下,一定要以產品為核心
其實,我們開淘寶是賣貨的,不管什么時候,都理應當圍繞以產品為核心,但是3-5年以前的平臺讓很多“急功近利”的小伙伴養成了習慣,那個時候平臺9.9、19.9、29.9的商品泛濫,當然,那個階段能賣得好,自然有他的道理。2015年底開始到現在,我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原來低價走量賣得好的店鋪,現在慢慢也聽不見了。圍繞以產品為核心,其實在2015年年底就要開始做了,2016年以來,做的好的店鋪,刨除大品牌,那些小而美、特色店鋪,你有見哪家商品特別爛或者特別平庸做起來的嗎?
(二)運營模式發生變化了,要玩黑技術了
平臺開始嚴打shua單之后,各種培訓、干貨就開始瘋狂的傳授“黑技術”,這個風氣應該是從近2-3年興起的,很多運營都開始鉆研“技術”,怎么上首頁、直通車質量分怎么到10分等等,我們去看“黑”技術,認真去了解,其實還是跟“shua”相關,現在對于shua單的打擊大家是知道的,信心滿滿期待上首頁,結果一被抓,之前的辛苦全部付之東水。
2016年流量來源分析不用我多說了吧?做的再不好的店鋪,一定也看到了,手淘首頁流量比重,每日好店、有好貨、如果17年繼續黑技術玩下去,是不是跟平臺的玩法和思路背道而馳了呢?
(三)專注店鋪,勝過單品
數據分析依然是店鋪運營必須會的技能,數據會越來越重要,2016年的數據分析下來,不用我多說了吧,平臺的流量,比如手淘首頁流量,傾斜的越來越多是優秀的店鋪,而并非優秀的單品。當然,如果你能做的店鋪優秀的同時,又有優秀的單品,這樣去獲取平臺的傾斜流量肯定非常ok。所以,2017年,你的店鋪整體如何會非常的重要,比如,是否有特色?動銷率怎么樣?綜合轉化率怎么樣?老買家維護怎么樣?粉絲互動怎么樣?等等,這些都非常的重要。
(四)合理推廣,重視營銷活動
前面已經重點強調了,2017年的推廣最好少玩“黑”技術,但是,合理的推廣是需要的,畢竟有時候推廣對于全店權重來說也有幫助。這里不同的店鋪會適合不同的推廣方式,需要針對自己的店鋪做最適合自己的推廣方式選擇,前提一定是合理,不能因為推廣做不出效果就選擇不做,或者著急亂來,道聽途說,某某說這樣好,就跟著這樣做,某某說那樣好,又跟著那樣做。
對于要重視營銷活動這個點重點想強調一下,天貓、聚劃算合并,“三縱兩橫”體系下,天貓營銷平臺總經理加洛在2016年12月底強調過,“未來,天貓大概會產生10—15個前臺營銷欄目,這些營銷產品和營銷欄目未來主要就是按照人群的方式、場景的方式、賣法的方式進行搭建。因此,對于天貓商家來說,2017年,如何來構建自己營銷的規劃,如何跟平臺進行更好的營銷結合,是需要重點思考的。”
(五)老客戶+粉絲經濟,2017年必須去做的
老客戶+粉絲,已經是老生常談了,2016年老客戶跟粉絲做的好的店鋪,現在一定不會差,2016年雙12的TOP店鋪,幾乎都是網紅店,說明了什么?粉絲真的太重要了!對于粉絲的重要性,官方肯定也是認識到了,所以官方做的動作有哪些?2016年的直播!微淘!等等,現在微淘的2.0分層體系現在已經開始執行了,之前微淘沒有好好操作的店鋪現在肯定在后悔吧。
老客戶做的好的店鋪,能享受到的好處還只一點點嗎?別人信辛辛苦苦找人去做新品破0,老客戶做的好的店鋪隨便老客戶一號召,新品可以快速做起來,就像16年的網紅店鋪,上新做的好的,基本都是老客戶維護的好的。維護老客戶跟開發新客戶的成本,不用我多說,大家都懂,但是老客戶怎么維護?確實急不來,前面強調了,產品的重要性,先有一個好的產品,再加上你有一顆想維護好客戶的心,再加上好的維護工具。
現在的工具有太多太多了,三微是現在最常見的工具。一個好的產品+包裹售后卡+三微+堅持+一顆想做好的心,這些元素都發揮的好,即使現在沒有基礎的,也是可以累積起來的。另外,要強調一下,17年的短視頻營銷也要重視起來,16年的直播不用多說了,但是現在直播這么多,買家會“眼花繚亂”,在買家追求高效視頻社交的狀態下,小視頻、短視頻能算是一種小清新了。
(六)二次回購,重復消費非常重要
還是老客戶,特色賣家中有一個點,就是特色賣家不僅僅會賣貨,而是要會把流量轉化成訂單,轉化成用戶,并將用戶沉淀為粉絲。粉絲的概念,大家都懂,就像明星,一旦成為死忠粉,所有跟該明星相關的周邊,一定會入手,并且還會不斷的給身邊人傳播,試圖要把身邊的人也拉到自己的同一個陣營。對于店鋪來說,也是一樣的,如何培養死忠粉?每一個店鋪都要去思考。一旦死忠粉群體龐大了,對于賣什么這個問題,就不用太擔心了,基本上就是賣什么火什么了。現在網紅就是如此,賣女裝、賣化妝品、賣鞋子,基本上都能玩得起來。
(七)沉下心學習,高效社交,踏實做事
2017年會是非常實在的一年,店鋪的各種玩法也實事求是,對于賣家來說,一定要空杯心態,潛心學習,買家的選擇越來越多,賣家要維護好自己的老客戶要花的心思就更多,一味的只是建群發發紅包,發廣告肯定是行不通了。17年,內容依然是重點,你的產品優勢怎么表現給你的買家,詳情頁、微淘內容、微博內容、群消息、活動主題等等,這些都是內容。賣家需要多動腦思考,用怎么樣的方式去體現自己的產品會更好。2017年對于賣家自身的學習,依然是高效兩個字,培訓、沙龍依然會有很多,你要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既然去學習,就要學能落地,能實踐的回來。前半部分說的,是不要浪費你的買家的時間,后半部分向強調的,就是你也不要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了。
(八)特色賣家依然是核心
前面說了這么多賣家需要怎么做,其實追究下來,還是圍繞特色賣家去做。什么是特色賣家?這里再寫一下:
1)很強的會員運營能力;2)長尾型賣家(中小賣家);3)供應鏈上有核心競爭力;4)品類精:比如—較高客單價;5)很強的運營能力:不單單只會流量運營,而是會把流量轉化為會員,并沉淀成粉絲。
賣家們一點一點去匹配,對于店鋪越把控得好,后臺流量來源能感覺出來的,一些免費的流量會有一些傾斜,一些會場能報進去,一些小二邀請制的活動會被通知到,店鋪也就越來越健康。
(九)2017年的第一個季度一定是核心中的核心
17年比較特殊,春節在1月份,2月份開始,平臺就會進入流量快速回升的狀態了,像往年還有春節在2月份,可能1月份淡一淡,2月份春節再淡一淡,等三月份開始賣家才會慢慢進入狀態,我相信如果現在去拉16年的數據,大部分的店鋪也是如此的,2月份會最低,然后慢慢回升。
今年不一樣了,第一,平臺不會讓商家有淡季的概念,店鋪各種考察數據依然是正常進行的,比如眾創先鋒S店鋪、SS店鋪,比如微淘2.0的考察數據,都是正常進行的。
第二,買家不會讓賣家有淡季的概念,春節期間,正是無線端購物的高峰期,現在基本上店鋪的無線端流量、成交超80%,超90%的也有,比如16年數據,春節過后第二天,“連衣裙”這個關鍵詞就已經快速回升了。
第三,特色店鋪本身不允許自己出現斷層的,2016年,手淘首頁的流量占比非常高,有好貨,愛逛街,特色好貨,每日好店,熱門市場推薦等,只要是好產品,淘寶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免費流量入口,這些流量都是手機淘寶流量的紅利期。無線端的搜索模型就跟三年前的pc一樣,不完善,模型雖然是單獨的,但是有很多維度和切入點都是參考Pc,你做了流量就給你,你做的越深,獲取流量的能力越好,Q1奠定全年基礎,你說能放松嗎?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梁春曉最近說過一句話:“如果僅從今天的角度看明天,僅基于今天的資源、流程、組織和理念去考慮明天,那很容易被今天的東西束縛住,結果往往只是在今天的基礎上做些微小改進。如果你能跳出束縛,以更大的想象打破既有范式,以對后天的想象重構明天,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企業從經營源頭來重塑自己,跳出自我束縛,明天才會更好!傳統零售已老,新零售來了,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經營模式,正在改變中國零售行業。
來源: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