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傳統企業紛紛轉型互聯網的一年。建筑業也不甘其后紛紛與“互聯網+”、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信、云計算、物聯網等高新詞匯聯系在了一起。與此同時,隨著政府的大力推動,建筑施工行業正在加速轉型升級,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知識和管理密集型轉變。
中國民眾的互聯網化已經經過了20年之久,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數據,對于大數據的科學應用變得尤為重要。在市場經濟并不那么樂觀的情況下,為什么無人機、無人駕駛會這么火?本質上就是利用黑科技降低人力資本,促成服務升級。
在建筑施工上,由于其特殊的專業性和封閉性,普通人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運作系統。這就是為什么互聯網如此迅猛發展的當下,做“互聯網+建筑”的寥寥無幾。所幸,杭州枓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很少有互聯網公司用如此生僻的詞作為名稱,杭州枓栱很特別。而公司大門上獨特的logo解開了我的疑惑,logo由中國古代建筑的靈魂構件“枓栱”演化而來,預示著枓栱科技將作為中國建筑行業不可或缺的存在。
初見枓栱科技的常務副總候總(侯星宇)時,非常驚訝。這個穿著利落的年輕人,一眼看上去跟建筑業根本不搭邊。在他不算寬敞的辦公室里擺滿了各類建筑管理的書籍、工程類的表單,墻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分析圖。他一邊收拾一邊自嘲地對我說:“沒做過工程的人根本想象不到一天要處理近百張表單是一種什么體驗。”來到杭州后,真正接觸到工程管理的他,越發感受到國內工程管理的滯后,萌生了做榫卯中國的互聯網+平臺。
這一痛點的根本在于沒有一個貫穿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平臺。從前期貸款、委托設計、施工承包、驗收審計、后期運營管理,每一環節都需要業主去委托不同的公司,手續更是千差萬別。甚至光施工承包就還會產生各階段各層次分包,管理起來捉襟見肘。這也是為什么在建筑行業下行的15年,工程總承包(所謂交鑰匙工程)反而成了唯一正利潤的業務項。所以侯總說“榫卯中國”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建筑全生命周期大數據處理平臺”。
“作為互聯網公司,我們也不乏混跡建筑領域多年的大牛,深知行業痛點和用戶需求。”作為業主方融資不易,設計投標黑幕重重,施工監管無法到位,建材浪費比比皆是。“于是榫卯中國就推出線上融資服務、線上施工進程監管、建材垂直供應等一站式服務。原本近百頁的表單現在化為一張可視化動態圖表,讓你無法拒絕。”通過與銀行、建設單位、建材商的第三方合作,榫卯中國推出的金融服務、管理服務、建材服務、咨詢服務、資訊服務五大板塊,一站搞定工程全周期各階段。
在這些必要的基礎服務以上,榫卯中國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產品設計。這就不得不提大數據,按照人的二元狀態可分為大數據+生活消費,大數據+產業應用。大數據產業是以大數據為核心資源,將產生的數據通過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并應用和展示,最終實現數據的價值,而目前很多地方的大數據+產業應用都處于起步階段。“我們未來還會根據所有用戶在平臺當中的數據,幫助銀行篩選到底哪些企業適合貸款,額度是多少,他們的工程之前是虧是賺,風險是多少。對業主而言呢?我們告訴你同類型項目的標準是什么樣的,這個項目值不值得做,多大的投入適合;可以提供施工單位你最適合的建材供應商。當然這也是大數據的簡單應用層面。相信在未來我們通過對數據的不斷挖掘,做到的還會更多更廣更精準。”
提到未來規劃,侯總表示在未來5到10年,有幾個重點,同時是一個轉變和挖掘的過程;產業平臺化,ToB端服務交易,跑道的國際化,數據的深挖掘,技術壁壘的打造。其中我們枓栱信息也正在致力于打造產業平臺,挖掘用戶數據,提供ToB的服務和交易。
榫卯中國憑借全方位的業務板塊,獨到的需求挖掘,舒適的用戶體驗,在距12月上線前就已獲得了業內的一致好評。榫卯中國預計將為每項工程項目節省0.1%的款項,“別看只有0.1%,15年建筑業總產值18萬億元,0.1%就是1800億元。”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