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多企業并沒有設立供應鏈管理這一職能,有些甚至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概念。它們對供應鏈管理認識粗淺、不成系統。這使企業難以通過職能整合和整體流程管理來實現利潤。在大多數企業,采購、規劃、運輸、倉管等不同子流程都各自為政,各自處理自己的問題。
每個子流程都致力于自己的局部優化,如轉包給價格最低廉的運輸商或自己內部完成,完全沒有考慮集合所有可以找到的擴展式物流服務。這種“局部節約”從長遠來看勢必造成整體支出的上升和企業業績的下降。
物流,新興的一個詞匯
三四年前曾讓各行各業都瘋狂地追捧了一把,直到今天依然流行。什么汽車物流、圖書物流、郵政物流、玻璃物流、鞋服物流等等。它們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行各業當中,企業都把物流當作了第三利潤源泉。
比如中國鞋業,二、三十年的風雨兼程雖也創造了無數的奇跡與輝煌,可近幾年讓人堪憂的是質量上去了,產能上去了,規模上去了,品牌上去了,銷售上去了,利潤卻止步不前,有的甚至出現了倒退。
既然整體績效升級了,利潤卻沒有提升?很顯然,它被吃掉了,而且是在物流這一環節。我們的鞋企,一向只注重定單式生產,雖然現在也開始講鞋業物流了,但那還只是停留在口頭講講的階段,最多就是把接定單的、管倉庫的一些人改下口叫做物流人員。
鞋幫鞋底的采購你照樣負責采購,原料或成品的倉儲人員還負責你們的倉儲,裝車的還是按通知裝你們的車,生產跟單的還是照往常一樣這邊跑跑,那邊問問,這里催一催,那里緩一緩。
這些只是采購、倉儲、生產與銷售運輸的板塊組合,各自為政又相互聯系。真正意義上的物流,應是資金流、信息流和商品流通的有效統一。現在有很多的生產廠家,為了生產要求及時采購、為了交貨要求及時生產、為了定單要求及時交貨,可是他們疏忽了物流成本,就因為沒有統一調度,各部門各自為政,在這“及時”的下面,車輪滾滾,帶走了他們最敏感的東西。
國外物流發展有著一個叫“供應鏈”的管理思想在引領物流的發展和運營,原來物流是個鏈條(采購、生產、銷售、回收、廢棄),原來物流是有八大功能(包裝、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運輸、配送、信息處理),原來物流是三流合一(資金流、物流、信息流),――這些都是國外供應鏈管理的先進思想。
特別是西方物流理論和物流思想錯誤地引導我國制造業與物流業,以為“物流”只做好運輸、裝卸就可以,而根本沒有想到“物流”前面還有“資金流”和“信息流”!在我國只是物流在動,資金流和信息流不動,或者動也不讓物流企業知道,也不是由物流企業推動或隨動,反正物流企業只是像牛一樣拉貨、運貨、搬貨,其結果連自己辛苦的搬運費也拿不到,或者是半年才拿到錢。
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在于滿足客戶的需求。要滿足客戶要求的服務水平,需要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運營成本最小化,這一點是供應鏈取勝的關鍵點。
如果形成一條順暢的物流供應鏈,鏈條上的各個經濟主體你作用于我,我作用于你,實現生產、銷售、服務一體化,把正確的數量、正確的商品,在正確的時間配送到正確的地點,便能實現供應鏈成本最小化、企業運營成本最小化。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