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560億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1283億元。然而,蓬勃發展的勢頭卻難掩生鮮電商大面積虧損的現實,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生鮮電商因自建冷鏈物流而令成本陡增。目前,我國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但超過20%的產品由于冷凍不到位,在運輸過程中被浪費,導致食品物流成本約占到食品總成本的70%,遠遠高于國際標準,成為目前某些食品零售價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但與此同時這也為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一、生鮮電商冷鏈物流存在的困難
1.缺乏冷鏈物流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目前,僅《水產品的冷鏈物流服務規范》國家標準已完成,并在進行試點與實施,對其他生鮮產品冷鏈物流流程、容器及包裝規格等暫無參考標準。
2.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生鮮冷鏈物流成本比普通商品高出1~2倍,冷鏈成本占銷售額25%~40%。
3.用戶體驗評價不高。主要表現在:第一,以第三方配送為主的模式雖然壓縮了物流支出,但很難對商品進行品質的全程把關。第二,通過普通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生鮮商品,到達客戶手中的時間太長,從而導致消費者不滿意。
4.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商能力有限。一方面表現在冷鏈物流資源、基礎設施提供不足上,另一方面表現在生鮮產品冷鏈物流覆蓋范圍不足,冷鏈物流配送范圍有限。
二、加快構建生鮮電商冷鏈物流
1.規范完善冷鏈物流行業標準。第一,規范不同種類生鮮產品冷鏈物流的作業流程、適宜的加工環境溫度、冷藏與運輸溫度、包裝材料與規格標準。第二,確保冷鏈物流斷鏈最大時間限制,如生鮮產品從冷庫到冷藏車之間的裝卸搬運時間限制。第三,確定不同冷鏈物流設備的低溫持續時間和低溫范圍,并提供在不同配送范圍內冷鏈物流設備選擇的參考;第四,確定不同生鮮產品質量檢驗標準,推進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質量管理體系等專業認證制度,保障產品質量。
2.加大財稅支持。各地財稅部門要落實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和國家已出臺的扶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有關部門應及時研究物流企業增值稅抵扣不充分的解決方案,對納稅額增長特
別突出的冷鏈物流企業,由當地政府從該企業當年稅收增量中給予適當獎勵;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享受農業企業同等優惠政策和財稅支持優惠政策。同時,各級財政應每年安排冷鏈物流專項促進資金,用于補助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要加大對生鮮農產品冷鏈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與冷鏈物流企業開展合作,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推廣倉單質押等新型物流金融產品。
3.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實行冷鏈物流運輸外包。加強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及社區點設立,由于冷鏈物流成本較高,因此加強共同配送可相應降低成本。鼓勵和支持各類農產品生產加工、冷鏈物流、商貿流通企業等改造和建設一批適應現代流通和消費需求的冷凍、冷藏和保鮮倉庫。
4.推廣全程冷鏈物流體系理念和技術,應用冷鏈物流信息技術。應用生鮮產品產后預冷、初加工、儲存保鮮和低溫運輸技術,建設生鮮產品專用冷庫和低溫分揀中心,推廣相應的冷鏈物流信息技術,加強與下游物流鏈的冷鏈對接,促進生鮮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實現生鮮產品全程冷鏈物流,確保生鮮產品的物流速度、效率和質量安全。
5.加強與上游供應商之間的緊密合作。生鮮電商為了保證貨源的穩定,保證冷鏈物流的高效流暢,必須突破農村組織化和農產品供應的障礙,達到整個供應鏈上下游的和諧統一。如要解決供應鏈上游過于分散的問題,必須加強農民合作組織、農業協會、農場基地和農產品加工企業這些上游供應商的相互合作,實現區域性農產品的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加強綠色有機農產品、無公害產地等的質量認證,實現農產品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
6.提高用戶滿意度。生鮮電商最大的痛點是交付,而交付最大的成本就是信任缺失。生鮮電商需要建立一個反應快速的售后服務體系,當客戶對接到的生鮮產品存在疑問時,應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應并解決問題。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