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推廣,互聯網金融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投融資行為和生活方式,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與其糾結是否單純地將互聯網作為一種手段運用到金融業發展中,不如適時地吸收互聯網思維,充分利用數據挖掘和社交網絡來開發新的金融增長點,將傳統金融推進到一個更有效率更高的水平。
除了互聯網因素的加入,未來金融還表現出混業經營等市場化、自由化的趨勢。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創新的迅猛發展,金融分業的壁壘被逐漸突破,銀行、證券、保險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另外,各國的監管理念也在逐漸改變,金融自由化的思想逐步深入,為混業經營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準備。另一方面,分業經營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客戶需求,金融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甚至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客觀事實。伴隨著中國經濟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分業監管的逐步放松,未來金融業的融合發展趨勢必將更為明晰。
金融業變革應遵循漸進式路徑
雖然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創新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但這種沖擊是否具有顛覆性是值得懷疑的。金融創新所引發的金融業變革還應遵循漸進式路徑,逐漸實現金融行業的轉型升級。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不具有足夠的力度。之所以這么說,一個原因是盡管互聯網企業在近幾年發展迅猛,尤其在第三方支付和理財上一度使銀行業產生憂慮,但我們必須看到,僅就體量而言,互聯網金融還難以和傳統金融業相抗衡。另一個原因是互聯網金融尚無強有力的第三方存管制度。互聯網金融缺乏明確的法律定位,容易觸碰法律的邊界,且沒有良好的第三方存管制度為其保駕護航,這些不足必將使其在與傳統銀行的對抗中處于劣勢。
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不具有持續性。首先,互聯網金融存在著監管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由此產生的風險累積將成為其可持續發展的阻礙。金融業作為提供金融服務的專業類機構,具有高杠桿、高風險的特征,如果缺乏合理的內控機制和監管措施,很有可能造成系統癱瘓,進而損害公眾利益。這一特征并不隨著金融服務的信息化而有所改變。其次,雖然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引入使得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力得以優化,解決了部分信息不對稱問題,但互聯網載體固有的虛擬性使得身份識別、資金流向和合約執行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對稱性,在某些方面增加了潛在風險。最后,傳統金融正在不斷對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進行消化吸收,積極推動自身產業變革。他們受到互聯網企業的沖擊、感受到以技術和數據為基礎的創新驅動帶來的巨大利益,已經開始涉足互聯網和大數據。加上原有的數據存量和資本實力,傳統金融業這種涉足將反過來削弱互聯網企業的網絡和數據優勢,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動搖了互聯網企業的根基。
無論是受自身弊端所困,還是受到法律制度約束,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融合都將是大勢所趨。因此,金融創新所引發的金融業變革還應遵循漸進式路徑。
互聯網金融時代的風險和機遇
未來金融的風險
未來金融由于有了互聯網技術的加入,面臨著更為復雜的風險。考慮到技術和金融兩大因素,我們可以大體將未來的金融風險分為兩個部分:金融層面的風險和技術層面的風險。
從金融層面來看,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風險。一是信用風險。目前國內互聯網信用業務整體沒有全面有效的監管,存管制度和消費者保護機制也不健全,故而信用風險程度較高。另外,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原有關系型機構的組織方式,卻沒有施行信息核實措施,很容易產生信用敗壞,導致投資者信心不足,嚴重的可能導致信用危機。二是信息不對稱風險。互聯網的虛擬性使得身份確定、資金流向、信用評價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對稱,甚至所謂的大數據分析也可能導致嚴重的信息“噪音”。大數據應用的效果是建立在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之上的,如果信急輸入不正確,那么后續的大量工作都將近似“無用功”。三是法律與政策風險。目前,互聯網金融采取混業經營模式,這與現行法律體系的分業監管相違背。金融產品創新步伐較快,一些新興業務還沒有納入相關業務部門,政策調整和法律制度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四是流動性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技術性、聯動性和跨界性等特點,信息在整個系統的傳導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危機發生時,資金的高速運轉會加快資金鏈條斷裂的速度,導致流動性風險。
從技術層面來看,風險主要來自于五個方面。一是信,來源的可靠性及信息的識別和處理間題。計算機技術的高效運作和成果是建立在輸入端的真實有效性之上的,如果沒有良好的信息識別和處理機制,即使再高效的運算能力也是無濟于事的。二是信息泄露等信息安全問題。金融系統收集了大量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信息,一旦泄露,將給金融體系和整個經濟體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三是第三方資金存管制度的缺失及可能的資金安全問題。傳統銀行擁有覆蓋廣泛的第三方存管制度,能夠有效地防范信用風險。但眾多P2P、眾籌等途徑沒有建立起規范的存管制度,一旦信用風險來臨,資金安全難以得到保障,進而會損害投資者利益。四是金融基礎設施和系統技術漏洞。在未來金融的技術安全間題上,目前還沒有相匹配的規范和標準,再加上金融系統的設計和使用可能沒有經過充分的安全測試,不排除系統的安全隱患和漏洞的存在。五是潛在的操作風險。未來金融仍舊存在操作風險,雖然可以更多地運用計算機技術來代替人工,但計算機本身存在的技術和認知風險依舊難以避免,并且一旦計算機系統出現故障,很有可能波及到整個金融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未來金融依托于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信息的傳播和擴散速度將得到極大的提升,這在危機未爆發之時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危機一旦爆發,這種極佳的傳導性將導致風險極難控制。
未來金融的機遇
風險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未來金融一方面面臨著更為復雜的風險形勢,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巨大的機遇。
利用互聯網金融倒逼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盡管很難從根本上動搖傳統金融業的根基,但是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金融業敲響了警鐘。交易成本的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降低、支付變革—這些肉眼可見的好處在為互聯網企業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也使得傳統金融業面臨著客戶流失和資金流出的風險。種種壓力之下,傳統金融業為穩固客戶和資金、保持金融主導地位,必將進行變革。幸運的是,目前傳統金融業也確實開始探索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試圖推動技術和數據驅動,實現金融產品的創新,并對原有的金融要素進行重組,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未來金融加入了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元素,能夠更有效地收集和處理碎片化信息,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進而有助于實現普惠金融。利用網絡和數據技術,未來金融可以為中小企業搭建起直接融資的平臺,進而撬動更多的民間資本,打破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實現項目與資金的高效對接。普惠金融的實質是金融的普及化、平民化與民主化,而互聯網金融極大地顛覆了傳統金融的“貴族”特性,催生了“自下而上”的金融內生化與平民化力量,勢必成為實現普惠金融的最佳途徑之一。未來金融融合了互聯網金融的這一特點,補充了對小微企業甚至是對個人的金融服務,使得普惠金融的實現成為可能。
有助于完善風險控制和征信體系。風險控制對于未來金融仍舊是重中之重,傳統金融機構開展業務面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源于征信體系的不健全和個人信用信息的分散。而一旦金融業插上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翅膀,未來的征信體系將更加完備,在此基礎上的風險控制系統也將更加健全,最終將反過來給銀行業帶來切實的效益。
在互聯網金融倒逼傳統金融的作用下,傳統金融產業借助互聯網技術開辟新業務或線上銷售產品的現象日益增多,銀行、證券和保險的邊界更為模糊,混業經營的趨勢進一步加強,這使得未來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傳統金融行業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關系更加復雜。這種聯系一方面為金融產品創新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延伸了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可能性邊界;另一方面也使得系統性風險能夠更加便捷地在金融全行業及整個實體經濟中快速積累,加大風險隔離的難度,也對現有的金融分業監管模式提出了挑戰。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未來金融是以網絡和數據技術創新來驅動的一種金融形態,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服務于實體經濟,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并推動普惠金融的實施。伴隨著市場化改革和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混業經營和輕資產化特點更為顯著。在這一漸進式金融變革中,風險和機遇將并存,而由于融合了金融業和互聯網的特征,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