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根據同花順i問財數據,2016上半年,220家涉“互聯網+”概念的上市公司中,不少涉及“互聯網+”概念的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下滑,但另一項數據則顯示,“互聯網+”卻讓這些上市公司股價上漲了不少。數據顯示,220家“互聯網+”概念股中能夠統計到的208家上市公司,其股價在過去一年(2015年9月7日-2016年9月2日)的時間里平均漲幅為24.1%,同期上證綜指為微跌2.94%,其中164家上市公司股價漲幅跑贏大盤,它們占到涉“互聯網+”公司的74.5%。
這組數據讓很多人對上市公司的互聯網+選擇感到困惑。事實上,當我們討論一家企業的股價增長、市值管理與業績變現的關聯性的時候,既要看全球普遍規律,又要看中國的特色行情,這是從兩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趨勢與變化。
股價本質是資本市場對企業未來預期在當下的貼現
從全球趨勢的角度上來說,一家公司的業績變現,左手是數字,右手是故事。數字就是經營業績,經營業績就是通過企業的經營成長和發展,企業引進財務投資、并購重組來凸顯和表現的,是一種市場化表現。
市場對一家企業的未來表現有多種不同的預期,如中國工商銀行,毋庸置疑非常賺錢,大家都知道它的業績利潤非常好,但是它太確定了,它能掙多少錢大家都可以算的出來,爆炸性增長的可能性不高,它是一家過于確定的好公司。而資本喜歡的是確定的不確定,確定是好公司,但是想不到能發展的有多好。比如騰訊,如今超越中移動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并且買下好幾家知名企業,大家都確定它是好公司,但是不確定作為能夠構建一個產業生態圈的巨頭,作為京東的大股東、微信的創造者,在未來還會爆發出什么樣的力量和變化?市場對它的期待,才是騰訊勇奪現在市值亞洲第一的根本原因。
數字和故事是支撐一個企業股價的核心。從長久趨勢來看,股價是未來利益預期在當下交易市場的貼現行為,從長周期看,股價反應的是資本和股民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利好和趨勢的判斷,當年TCL在海外收購阿爾卡特,因為收購的國際化進程、水土不服等造成財務成本的大幅度增加,TCL業績下滑,利潤影響很大。盡管業績不好看,TCL的股票卻上漲了,因為國際投資人和股民認為,TCL是一個有勇氣代表中國企業邁出國門,有勇氣去參與國際并購、有勇氣去挑戰國際規則,有勇氣去通過并購成就世界化品牌,人們對這家企業突然有了很好的想象力,它將來可能不僅僅是中國家電的龍頭企業,也可能成為世界家電的領頭企業。但后來TCL在海外遇到挫折和壓力之后,放棄征途,又回歸中國本土市場做家電下鄉,依靠政府優惠政策和政策補貼來經營,這樣一來業績的確上漲,股價卻開始下跌,因為股民之前看中的是TCL的雄心壯志和希望,當TCL回歸國內政策性市場,與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企業一起競爭的時候,股民開始失望,市場看跌。
所以這不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企業業績下降、股價卻上漲的情況,也不會是最后一次。這個規律在互聯網公司的一級市場當中的表現則更為突出,如滴滴打車,一直被爆虧損,但是它的股值卻一輪輪高漲,因為它的市場占有率,它的估值方式和邏輯采取了另外一條線,它也是對未來利益的高度貼現,資本和股民相信它能夠占有市場,并促使消費者形成新的消費習慣,未來會前景大好。京東也是如此,上市已經這么長時間,仍然有很大的虧損,但是依然有資本看好和青睞它,騰訊也一直在加碼它,要成為它的第一大股東。因此業績下降,股價卻上漲的核心就是因為股價本質是資本市場對企業未來預期在當下的貼現。
而在中國的市場可能還會有一些特殊性,中國市場與海外的股市和交易所比較大的區別在于,在國外更多是專業投資機構是股市的主角,而在中國股市的主角絕大多數是散戶。中國的散戶具有消息式、政策式、跟風式的特質,中國股民對某些題材和概念會有比較強的追逐性,互聯網+如今作為中國的國策,成為各行各業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的主題口號,所以互聯網+的概念股在去年大幅度增加,這是一種趨勢。
“互聯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使得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變得更為緊密尤其是在泛生活服務領域,出行、旅游、教育、招聘、醫療等傳統行業都在借助移動互聯網的平臺優勢進行著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未來將有更多的傳統行業借助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互聯網+給傳統產業插上了翅膀,互聯網+給傳統企業的市值管理提升了巨大的想象空間,而資本的預期會在當下做出貼現,所以當下業績下降,但體系上漲。而中國股民又具有跟風的特質,三個因素的結合使大家獲得這樣一種新的投資機會和突破點。
上市公司轉型互聯網+具有天生優勢
當中國的市場波動變化起伏,互聯網+的股價會漲也會下跌,而資本市場給予了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比較大的支持力度、比較好的融資渠道、比較強的變現機會,尤其對傳統企業當中的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轉型互聯網+有著極大的支持,因為大家都知道傳統做互聯網+的企業最缺的三項資源,往往在上市公司那邊具備獨特優勢。
第一,好的商業模式。產業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是需要對產業有非常深刻的了解,需要對產業非常的熟悉和專業,與一般的創業者不同的是,上市公司們體內或體外孵化的互聯網平臺天生對行業的熟悉程度和在行業中的摸索成本遠低于純互聯網創業者。
第二,好的資金體系。上市公司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定增,拿到只分享增量,無需歸還的相對最低成本的直接融資,這種資金比起完全依靠外界資本接力棒、VC這種燒錢投資而言,更加具備成本優勢,并且他的資本進入和退出渠道天生就具備更容易接納社會各類各級各種風險偏好資本的加入,一般互聯網創業公司需要投資早期只能找天使融資、中期只能找VC、上市只能找券商或PE。相比之下,上市公司二級市場有人看好可以投,一級市場看好同樣可以投,不同偏好不同格局的資本只要有興趣都可以投資,所以第二大優勢就是上市公司資金獲取的渠道、成本、正向循環、對資本的安全保障、對進入和退出的清晰路徑的擔保使得對于傳統互聯網創業者來說最郁悶的錢這件事在他們面前變得非常有優勢,同時他可以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即上市公司定增,定增組建產業基金,產業基金持續投資和孵化互聯網平臺,并且攜同他的戰略資源做產業布局和產業投資并購,然后并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發展壯大,之后再發動更大規模的定增,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第三,獲取人才的巨大能力。很多普通創業者創業由于資金量有限難以開出較高的薪資來聘請合伙人和高層管理者,但是如果有上司公司在背后做支撐,有源源不絕的強大主營業務,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和人才成本的承接,它對人才的吸引力是非一般的創業公司可比擬的。另外,很多傳統的互聯網創業者由于開不出高薪資,只能通過出讓股權給別人未來創富的希望,但是這種股權何時能變現、這種股權價值幾何?往往在尋找合伙人時是一個非常糾結的談判過程,創業者自己認為非常值錢,對方可能覺得一文不值,所以用股權去籠絡人才是一個既割心頭肉又未必見得到效果的痛點,而上市公司體外孵化的互聯網平臺由于已經有成功的案例和比較好的推出渠道,能自己IPO最好,實在不行,可以并入上市公司,它的股權是有較清晰的預見性的,是可以去衡量的,是可以讓大家有更高期待的。所以理論上講,在這種行業背景下,只要它愿意開放胸懷,只要愿意與擁有純正互聯網基因的個人、團隊、機構充分的合作,有授權、有開放、有擁抱社會資源的心態,它的成功機率和吸引人才的魅力是非常大的。
因此對于傳統互聯網創業者來說最困難的三點,商業模式、資金和人才對于上市公司孵化互聯網+平臺來說天生具備優勢。
上市公司是中國企業轉型互聯網+的領頭羊
上市公司在大眾心中,是公眾企業,是每個行業當中的翹楚,是國家、政府和老百姓們愿意共同支持和幫助的、代表中國國有和民營企業希望的佼佼者,他們應該是中國企業率先走向國際的標桿和垂范。
中國近2800家上市公司市場資本總額在2015年占GDP的百分比已經達到75.4%,上司公司的互聯網+不是簡單的跟風逐熱,應該要把它看到更高的高度,也許三五年之后我們不再談互聯網+,是因為每一個企業都必須去互聯網+,就像現在不會談電力+,因為我們不會再談電對我們有多重要。中國的經濟調整結構,需要產業資本的產業并購,需要產業互聯網+做虛擬資源的重組再造,效率提增,這個過程中非常需要樣板和案例的出現,而上市公司是其中最有機會和條件做的,這也是他們在中國經濟轉型中所要承擔的某種意義上的國家責任。
提出互聯網公司概念的上市公司目前只有200多家,但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在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去接觸、擁抱和轉型,他們中有一些把互聯網+當做工具在充分利用;有一些把互聯網+當成轉型方向,在全力孵化和支持;還有一些則把互聯網+當做是時代的趨勢和必然,在思考著互聯網+時代自身的管理、人才、技術、系統、交易模式的全面變革。他們都在或深或淺的做著種種嘗試。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真正在做互聯網+的公司何止220家,又何止2200家呢,事實是如今全中國的企業都在這條道路上摸索著、實踐著,無論有沒有提出互聯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