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能源部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2015年的石油產量為146.3萬噸/日,較2014年增加了約1.3%;2016年仍保持總體增長之勢,前10個月的產量已達到4.54億噸,約合151.3萬噸/日,同比增長2.3%。
同時,俄羅斯石油出口也保持總體穩定增長,其2015年石油出口量較2014年增長了8.9%,至65.75萬噸/日;2016年前10個月同比增長4.8%,至70萬噸/日。
在全球性低油價形勢下,俄羅斯的石油產量能保持增長,這主要得益于五大因素,包括資源稟賦與成本、國內貨幣匯率變化、俄羅斯國內油氣產業政策、俄羅斯政府穩定市場份額的需要及老油田產量遞減放緩等。
盧布貶值和現行稅收體系是俄羅斯能在低油價下保持石油產量增長的經濟保障。盧布的大幅貶值消化了油價下跌對俄羅斯石油公司總體收入的影響,使其在油價低迷時期仍保持較為強勁的財務水平;現行稅收體系則通過政府稅收減少的形式化解了油價下滑對公司利潤的負面影響,使其有相對充足的資金用于勘探開發投資。
此外,良好的資源稟賦是俄羅斯增產的資源基礎,確保油企在低油價下的投資仍能獲得可觀的收益。油企投資的增加及投資重點向開采的轉變,使得老油田和成熟油田產量衰減放緩和新油田開發項目加速推進,是增產的直接動力。
促進增產因素之一:盧布貶值抵消了油價下跌的沖擊,政府和油企的名義收入基本穩定,主觀增產意愿具備資金基礎
與其他能源出口國一樣,俄羅斯盧布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與油價有著直接關系。2014年下半年以來油價一路下跌,與此同時歐美因烏克蘭問題對俄羅斯的制裁也在持續,導致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2014年6月至今,布倫特油價由112美元/桶降至50美元/桶左右,降幅約為55%。而此期間美元兌盧布的匯率則從34提高至62,增幅約為80%,也就是說盧布貶值幅度大于油價降幅。
俄羅斯所產石油有近一半用于出口,石油出口是其國家外匯和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當盧布匯率與油價同時下滑,且盧布的貶值速度快于油價下跌速度時,出口等量石油獲得的外匯收入會減少。但同時政府和油企獲得的以盧布計的名義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在俄羅斯境內從事石油勘探開發的公司主要通過將所產石油出口獲得美元,然后兌換成盧布在當地購買主要的材料和服務。雖然油價下滑導致這些公司的美元收入銳減,但由于盧布的貶值幅度高于油價跌幅,且此期間俄羅斯國內物價并未出現較大漲幅,因此這些公司以盧布計的收入反而有所增長。這也是俄羅斯油企在2014年和2015年的財務表現強于其他油氣公司的主要原因。
以俄羅斯國油為例,該公司2014年以盧布計的總收入增加了18%,而埃克森美孚、殼牌等其他國際石油巨頭的營業收入增幅平均只有1%左右;2015年在國際石油巨頭無一幸免地出現利潤暴跌之際,俄羅斯國油以盧布計的凈收益仍有約2%的增長。此次油價下滑和盧布貶值給俄羅斯油企帶來了實質上的好處。
促進增產因素之二:資源稟賦較好,油氣勘探開發成本低,具備增產的資源基礎
與其他國際巨頭多樣化的油氣資產組成不同,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所持有的油氣資產中絕大多數是常規油氣資產,而這些資產最大的特點就是勘探開發成本相對較低。
俄羅斯能源部長2016年3月稱,俄羅斯境內的石油開采成本平均只有2美元/桶,難開采資源和海上石油區塊的平均開采成本為20美元/桶左右,即使油價下跌至15美元/桶,俄羅斯的石油仍將保持贏利。考慮到近年來盧布對美元貶值近一半的影響,俄羅斯的石油開采成本應該高于其官方數據。不過即使這樣,其開采成本也在4~8美元/桶之間,相對于其他大多數資源國而言仍有很大優勢。
其他獨立機構公布的俄羅斯石油生產成本(包括資本投資和運營成本)為17.2美元/桶,僅次于科威特、沙特、伊拉克、阿聯酋和伊朗,是所有非歐佩克國家中最低的。即使在俄羅斯開采石油的完全成本要在這一成本水平上翻一番,也不過35美元/桶,而2014年下半年油價下滑以來大部分時間的油價都是處于40美元/桶以上的。
也就是說,俄羅斯現有的在產油田在目前的低油價下仍具有經濟生產能力,這就為其當前油價水平下增產提供了發展空間。另外,俄羅斯陸上常規石油勘探的發現成本也處于較低水平,俄羅斯國油和俄氣石油平均為4~5美元/桶,魯克石油最高,為8美元/桶,其他俄羅斯的石油公司發現成本介于二者之間,而世界其他油企的發現成本普遍在20美元/桶左右。較低的勘探成本釋放了俄羅斯在當前低油價下的增產后勁。
促進增產因素之三:現行財稅制度在低油價下有利于確保油企的收益穩定,為增產提供了政策保障
對油企而言,只要油井/油田的現金流為正,一般不會選擇關停。對于在俄羅斯國油等以原油出口為主的國家石油公司而言,一口油井或一個油田的運營現金流是由油價與開采成本及各種稅費(礦產資源稅、出口稅、境內管運費、國際運費)的差值決定的。
俄羅斯幾家主要油企包括俄國油、俄氣石油、魯克石油、巴什石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俄羅斯國內石油開采的平均成本不到4美元/桶,而且俄羅斯國內石油生產商的主要開采成本直接與油價掛鉤,當油價下降時對應的開采成本也會降低。俄羅斯特有的石油稅費體系消化了油價波動對石油生產的影響。俄羅斯的石油稅費主要由礦產資源開采稅和石油出口稅組成,它們消化了80%的油價波動影響。
當油價處于較高水平時,開采稅和出口稅會大幅增加,油價上漲帶來的收入增加絕大多數被政府收取了;當油價處于較低水平時,這兩種稅費水平也大幅降低,政府以稅收減少為代價,為油企承擔了油價下滑導致的收入減少。這使得無論油價上漲還是下跌,俄羅斯石油生產商的利潤總能維持在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水平。當然,在油價高企時這個利潤水平會顯得偏低,從而影響油公司的再投資,但當油價處于較低水平時,其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
促進增產因素之四:油企未大幅削減勘探開發投資,有的甚至還逆勢增加投資,是增產的直接推動力
本輪油價下跌以來,削減投資是油企應對油價下滑挑戰的主要措施之一。2015年,全球主要油氣公司平均削減了約30%的上游勘探開發投資來幫助消除油價下滑對公司業務的影響,俄羅斯國油、魯克石油、俄氣等公司以美元計的上游投資也有大幅削減。但考慮到這些公司的核心業務都位于俄羅斯境內,相關支出費用大部分是以盧布計及盧布貶值因素,這幾家俄羅斯的石油公司2015年以盧布計算的上游投資還有一定程度的增長。
俄羅斯國油2015年在俄境內的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比2014年大幅增加了30%,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了33%;魯克石油2015年在俄羅斯境內投資僅較2014年減少了11%,遠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而且其2016年上半年的上游投資僅比2015年上半年減少2%。
雖然俄羅斯主要石油公司近兩年在俄境內的上游投資都保持了穩定甚至增長,但不同公司的投資特征有明顯差異。以2015年上半年為例,俄羅斯國油和俄氣石油勘探和開發板塊以盧布計的總體投入同比均大幅增長,但勘探板塊的投資出現大幅下降,大部分投資從勘探轉移到了開發板塊。勘探是對未來生產的投資,對當前產量的推動作用有限;而開發投資則是直接用于現有油田的生產,是推動產量增長的直接因素。正是投資上的這種轉變,促使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在低油價下仍能實現增長。
促進增產因素之五:成熟油田與老油田產量遞減放緩,新項目投產加速,確保增產得以實現和持續
由于近兩年俄羅斯主要油企均保持了較好的財務狀況(以盧布計)且上游投資的重點由勘探轉向開發,一方面使得針對成熟油田和老油田的挖潛作業量增加,導致這些油田的產量遞減放緩;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能夠即刻投產或有望在短期內投產項目的推進明顯加速,成為新的產量增長點。這在西西伯利亞地區尤為明顯。
西西伯利亞區是俄羅斯的主要產油區,俄羅斯在2000~2006年期間原油產量的大幅增長主要是該地區石油產量的恢復性增長推動的。不過該區產量自2007年起開始衰退,在全國石油產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從2006年時的68%降至目前的54%。盡管該地區整體產量已進入下降通道,但降幅卻遠低于預期,近兩年特別明顯。2006~2014年,該區的產量減少了約2700萬噸,總體降幅為8.2%,年均降幅僅為1.3%。其中2014年的降幅為1%,低于近年平均水平。該區2016年來產量衰減減緩主要得益于兩大因素:一是老油田產量遞減放緩;二是新項目投產抵消了部分老油田減產的影響。
Samotlor油田是西西伯利亞最大和最老的油田之一,于1969年投產,在2006年達到9.1萬噸/日的峰值后,產量便開始下降。不過在持續投資和一系列提高采收率技術的應用下,該油田在2008~2014年期間的遞減率一直保持平均每年5%左右,2015年該油田的遞減率進一步下降為3%,明顯低于該區老油田10%~15%的年均自然遞減率。與此同時,西西伯利亞地區近年來也有一些新油田投產,如位于北極海域的Prirazlomnoye油田,早在1989年就已發現,但直到2014年才投產,由俄氣石油公司開發,產量最高可達1.4萬噸/日。
另一個開發進程明顯加快的地區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2009年時,這兩個地區在俄羅斯石油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到2015年這一比例上升至約15%。其中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增長最快,成為俄油的又一個生產中心。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產量增長得益于萬科爾油田的投產。該油田是近25年來俄羅斯最大的石油發現,于2009年8月投產,2015年的產量約為6.3萬噸/日,是2010以來俄羅斯石油產量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該區的Verkhnechonskoye凝析油氣田、Yurubcheno-Tokhomskoye油田和Agaleevskoye凝析氣田等其他油田的相關開發工作也在加速推進。在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建成投產及后續擴建工程開啟的推動下,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石油產量仍有很大增長空間,是其未來增產的重要來源。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