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興安縣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縣,從20世紀開始,逐步培育出柑桔、葡萄、毛竹等優勢種植業。近年來,加大了農業農村領域投入力度,充分發揮興安農業大縣優勢條件,著力打造廣西葡萄第一縣、農旅融合示范縣和現代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縣,促進農業經濟穩定發展。 2022年建成高標準農田2.5萬畝,完成糧食播種47.83萬畝、水果種植34.1萬畝、蔬菜種植29.78萬畝,實現一產增加值75.1億元,一產增加值增長7%,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和持續向好,為全縣“十四五”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基地化建設,助推種植產業提質增效
“五一”前后,正是興安春耕季。興安縣崔家鄉高澤村委毛家坪示范點,大型農機在田里往來轟鳴,一幅春耕備耕“實景圖”徐徐展開。據了解,兩年來,毛家坪自然村通過“小塊并大塊”,將258塊小田地整合變成了49塊大田地,大山嶺自然村210塊小田整合成的39塊大田,更利于農業機械化生產。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有效推進,機械化水平和耕種效率得到極大提高。2022年,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3.1%,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3.7%;推廣“水稻+”高效糧食生產面積超10萬畝,創建水稻玉米高產創建示范基地22個、示范面積超5000畝。“這些示范基地的形成,不僅規范了農產品技術標準,同時也幫助到農民如何更好地管理農作物,幫助他們增加收入,也為農業產業的轉型提供了依據。”興安縣農科所科研工作人員介紹道。
據了解,興安縣堅持“生態+特色”的理念,整合資源持續加強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通過建設興安縣農科所葡萄新品種種植、興安鎮十月紅柑桔種植、高尚鎮鳳凰村委甜柿種植、溶江鎮永安百香果和羅漢果種植、漠川鄉富佳園獼猴桃種植、興安鎮石坑村黃金奈李種植示范基地,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全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到目前為止,全縣已被自治區認定的示范區共5個,另外,共創建市級示范區2個、縣級示范區2個、鄉級示范區52個、村級示范區137個,推動農業產業全面發展。
田園化發展,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時下,正值農忙季節,走進高尚鎮下橋村,一行行嫩綠的秧苗整齊地植入田里,隨風搖曳展露著勃勃生機,為美麗的鄉村披上一襲綠色的新裝。興安縣高尚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該鎮發揮甜玉米、水稻等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產業優勢,以區域內海洋河周邊優美的自然風光和“銀杏之鄉”“桂北老家”悠久歷史人文為紐帶,把農業產業、鄉土人文、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鄉村旅游等融入其中,建設全程機械化“水稻+鮮食甜玉米+菜花”種植基地,建成循環農業示范區、美麗鄉村展示區、產業融合典范區和原鄉生活體驗區,成功打造桂林市五星級金玉糧園田園綜合體,走出一條以創建田園綜合體助推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近年來,興安縣在鞏固提升靈渠秦風田園綜合體、陡江古韻田園綜合體和金玉糧園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基礎上,抓好水韻華江田園綜合體建設,讓田園綜合體成為農旅融合發展的新亮點。同時加快規劃推進形成紅色湘江(海洋河)示范帶、古韻靈渠兩條示范帶和醉美華江漓江源示范區的“兩帶一區”建設格局,積極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形成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增加農業產業附加值。目前全縣共創建市級田園綜合體3個(其中五星級2個、四星級1個)。
產業化建設,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剛進入夏季,葡萄已經如翡翠碧玉般掛滿枝頭,遠處山脈蜿蜒,山腳下葡萄棚在陽光下閃著亮光——這是該縣溶江鎮的有150畝左右的葡萄園。“如果沒有學習技術,要想管理這么大的葡萄園是非常困難的。”溶江鎮五甲村村民張雪峰介紹。據了解,2022年以來興安縣共開展農民科技培訓4000余人次,發放技術明白紙8萬余份,其中舉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培訓班5期,培訓人數達200人次,服務指導高素質農民980人次、農民專業合作社80個、家庭農場90個、生產大戶180個。
同時,以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體,聯合同類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例如以華江瑤族鄉為核心,創建毛竹產業聯合體,重點發展毛竹精深加工,發展竹、禪文化,帶動毛竹產業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高尚鎮為核心,桂林日盛有限公司牽頭,組建銀杏產業聯合體,重點發展銀杏產品精深加工。以溶江鎮金石片區為核心,桂林興安鑫鑫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牽頭,組建中藥材產業聯合體,重點發展羅漢果標準化生產、加工、銷售,帶動中藥材的發展。以界首鎮為核心,桂林日盛有限公司牽頭,組建柑桔聯合體,做好柑桔罐頭加工,實現抱團發展,互相促進,共同受益。
來源:金臺資訊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