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綏滿鐵路的起點,黑龍江對俄貿易的重要口岸。緊抓“龍江絲路帶”建設機遇,這里又成為“黑龍江通道”的重要樞紐和開放前沿。作為黑龍江對外開放最前沿、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通關最便捷的特殊經濟區域,綏芬河綜合保稅區肩擔使命,承載厚望。
據悉,近日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進一步貫徹落實總書記對該省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會的與會同志走進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參觀考察了“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僑興集團落戶此地的現代農業項目進展情況,并給予高度評價,使緊張工作的建設企業激發無限動力。
巧借力增砝碼吸引中國制造業500強
綏芬河綜合保稅區2009年4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其“免稅”、“保稅”、“退稅”、“免配額”、“免證”等一系列保稅加工政策,為企業運營成本、報關流程等做一次“大瘦身”,使其成為吸引企業的重要“砝碼”。
走進綏芬河保稅區,到處都是建設者的身影。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僑興集團就是建設中的一員。企業從海外進口原材料,經過海關時需繳納進口關稅,原材料加工成產品后銷往國外再完成出口退稅,在講求“時間就是企業生命線”的今天,這種方式周期較長,大大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而綜合保稅區,通俗講相當于“境內關外”,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區,綜合保稅區周邊圍網相當于一道虛擬關境線,區內企業在稅收等方面可以享受“入境不入關”的特殊支持政策。
這種“利好”意味著進區企業生產成本和流動資金壓力將大大降低,從而可以吸引更多高外向度的產業入駐,形成產業聚集。而這種產業聚集,最終形成帶動力和輻射力極強的區域經濟龍頭,進而引領綏芬河經濟快速發展。僑興集團與綏芬河寶國公司合作就是看中了這一點,在寶國公司境外種植基礎上,建設境外現代化農業園區,發展種養殖業。種植的糧食通過綏芬河口岸回運到綜合保稅區內,利用綜合保稅區的優惠政策,實現俄羅斯原糧的進口和深加工。
耕種在俄羅斯土地成熟在龍江大地
記者在綏芬河綜保區工地上轉了幾個來回,終于見到了“忙里偷閑”的綏芬河僑興遠東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平。略帶疲倦急促的聲音訴說著他的忙碌,但談起借助保稅區政策優勢跨國種糧時,被譽為“赴俄種糧第一人”的劉建平語氣中還是帶著一種霸氣。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別說跨國種糧,就連跨國貿易人們也很陌生。而劉建平的思維卻超前一步:跨出國門一步,就是俄羅斯的土地,那里土質肥沃沒有污染,到那里闖蕩一番。這一闖就一發不可收。劉建平土地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今年2月,在綏芬河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與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廣東僑興集團牽手組建了綏芬河僑興遠東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企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企業落戶綏芬河綜保區,公司境外種植,回運糧食,在保稅區進行深加工,享受關稅降低、沒有配額限制等優惠,這在以前劉建平想都不敢想:“我們把工廠建在保稅區放心、安心,一邊企業享受到了國家政策,一邊還把企業增值稅、所得稅留給了國家。在保稅區建廠不僅解決了當地的就業,也解決了企業資金短缺問題,銀行貸款、政府貼息,好多政策都可以享受到,比工廠建到國外好得太多,而且在保稅區加工相當于我們的產品被海關、檢疫部門發了‘執照’,這種可信度太難得了。”一臉的喜悅,劉建平信心滿滿。
在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內,記者看到,除了僑興集團之外,其它企業都開啟了與綏芬河企業聯手建設農產品深加工項目的模式。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頭”在境外、“尾”在境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一個全產業鏈經濟正在綏芬河嶄露頭角。
目前,在中俄合作呈現利好的形勢下,僑興集團在俄羅斯已經種植了16.5萬畝耕地,計劃3年內達到100萬畝種植面積,秋季收獲的大豆、玉米、小麥等糧食,將運回國內加工成豆油、豆粕、玉米壓片、面粉等,再銷往東南亞地區,為2017年現代農業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目前一期工程今年6月已經開工,11月份就將達到投產狀態。通過這種“兩頭在外”的產業模式,實現效益最大化,推動哈牡綏東區域經濟一體化,助力“龍江絲路帶”建設。
據了解,僑興集團成立1992年,總部位于廣東惠州,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電子信息百強、國家級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是高科技產業的大型跨國集團。企業發展戰略高度布局,集團產業覆蓋電子通信、衛星通訊、礦產能源、現代農業、跨境電商及大健康,正朝著實現“百年基業”的夢想大步邁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