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關于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有很多權威的表述。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李克強總理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提出,要走生產技術先進,規模經營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提出,要走出一條數量質量效益并重,產業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無論哪種表述,我認為,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無外乎是保供給、促增收、可持續。中國尚處在工業化的中期,耕地面積還會持續下降,水土資源約束會進一步增強,而人口數量巨大,特別是城市人口繼續增加,對糧食為主的農產品的需求在未來一段時期還會持續剛性增長。更重要的是,“農業穩,則天下穩,糧食豐,則天下安”。歷史來看,中國曾經多次出現因為糧食短缺造成成千上萬人口死亡的悲慘事件,我們揮別糧票的歷史也不過20年;現實來看,農業的穩定發展,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為“進入深水區”的改革發展大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所以,習近平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除了保供給以外,促增收也是現代農業發展非常重大的戰略任務。長期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帶來的后遺癥到現在還影響深遠,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連續多年快于城鎮居民,但收入差距卻越來越大。我國還有6000多萬貧困人口,到本世紀末脫貧解困的任務艱巨,困難巨大。但沒有農民收入的增加,要實現“兩個百年”的戰略目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習近平多次提到,“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保供給、促增收都非常重要,但可持續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沒有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只有短期效益,長期來看,沒有意義。最近去安徽、湖北等地調研,發現縣城夏夜的郊外水田里,竟然非常少的蛙鳴。當地農民告訴我,現在青蛙很少了,以前常見的水蛇、田鼠、兔子基本上絕跡。小時候跟著犁地的大人后面撿鱔魚、挖泥鰍的快樂,于我們的后代已然成為故事和一種想象了。所以,十八大以來,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并寫入黨章 ,將綠色發展列入“五大發展理念”,制定《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全面部署。也正是因為這樣,習近平說,“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實現以上目標,要優化農業生產布局,突出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使農業生產力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要優化調整種養業結構,促進種養循環、農牧結合、農林結合;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控新增建設占用耕地,確保耕地保有量在18億畝以上,確保基本農田不低于15.6億畝;要提升耕地質量,到2020年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8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20年和2030年全國耕地基礎地力提升0.5個等級和1個等級以上;要推廣節水灌溉,到2020年和2030年,農田有效灌溉率分別達到55%和57%,節水灌溉率分別達到64%和75%;要發展雨養農業,在半干旱、半濕潤偏旱區建設農田集雨、集雨窖等設施,推廣地膜覆蓋技術,開展糧草輪作、帶狀種植,推進種養結合;要全面推進“一控兩減三基本”行動,防止農田污染的蔓延等等。
個人相信,國家將會陸續出臺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技術,其中蘊含各種重大的商業機會和各種可能性,應該引起從事農資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從事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的機構和人員的足夠重視。
現代農業發展方向,要求現代農資做到產品綠色化,即農資產品要高毒高效低殘留,低耗低排,綠色農資生產綠色農產品,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有害性最低;功能復合化,即不僅需要增產、還要提質、還要抗病、抗倒伏,藥肥抗逆一體化;技術輕簡化,即要適應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力成本提高的變化,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意識的改變,發展輕簡化的現代農資;推廣人本化,即現代農資的營銷必須柔性加人性,比如對農民進行面對面的農技輔導,幫助農民切實解決農業生產和管理上的難題,贏得農民的信賴,等等。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也要求農資經銷商從單純的農資分銷商轉型為農資服務商,從農資產品經理轉型為作物技術服務經理、甚至農業生產服務經理。不僅要生產銷售產品,還要集成傳播技術,甚至要求提供配套的一站式服務。不僅是肥料、農藥、種子綜合經營,還需要提供省事好用的農機具,甚至要求提供農業金融與保險服務,也就是說要將優質的農資產品與高效的施肥、打藥、播種技術嫁接,與各類社會服務組織對接,實現良種良法良肥良藥結合、農技農藝農機的結合、農資與服務結合,帶動農資銷售,促進農業發展。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