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林省榆樹市大川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坐落于榆樹市新莊鎮街道,與新莊鎮糧庫隔道相望。2011年9月,在各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理事長孫大川帶領10戶農民入股,成立了合作社。經走過五年的風風雨雨。通過托管土地,統種、統收、統管,不斷發展、壯大。合作社由開始的20多公頃土地發展到如今的367多公頃;合作社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為全封閉式院落,其中建筑面積2900平方米,建有農機庫房2400平方米,辦公室500平方米,工人休息室1個,還設有地秤房、場地晾臺等。
合作社現有各種農機具57套,其中大型自收式收割機13臺,拖拉機24臺,播種機15臺,玉米撿拾打捆機1臺,土地深翻深松機1臺,噴桿式高空噴藥機2臺,智能土壤養分速測儀1臺。合作社固定資產總值達1000 萬元。
在發展合作社上,主要做法是:
一、分工明確、科學管理
合作社自成立開始,管理人員7人,其中理事長1人,負責全面工作,技術管理人員3人,負責農業新技術的應用實施以及作業機車的調度等。目前,合作社用工全部為固定的季節性雇工,作業高峰時雇工40多人。針對作業季節特點,與當地具有較好土地耕作經驗的農民以及操作水平較高的農機駕駛員簽訂季節性用工合同,并為他們繳納保險。
合作社成立以來,制定了章程,健全了制度,規范了管理。人員雖然不多,但管理制度卻健全,從設立登記、經營管理、財務管理、運行績效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將管理人員進行了明確分工,身兼數職,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使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同時,在托管土地及土地出讓戶中選出代表,參與合作社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監督等,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強管理、規模經營
合作社主要業務范圍包括:農業機械種植、農機租賃、土地托管、農產品訂單銷售、組織采購、供應所需的農業生產資料等。
合作社堅持“民辦、民管、民收益”和“立足本土,因地制宜,穩步發展,示范帶動,逐步推進”的原則,在經營上以“農業種植,種肥供應,代耕服務”為主要內容,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糧食安全,務實求新,持續發展”為理念,具體經營模式為:
(一)科學集中土地,規模經營。合作社在對入社土地開展統一經營的同時,采取托管及承包土地等多種形式,盡最大可能實現規模種植,對社內經營的土地全部采取統一供種供肥,統一播種,統一作業,統一收割,統一銷售的經營模式。
(二)降低生產成本,增產增效。合作社一方面集中土地,另一方面進行所需農業生產資料的集中采購,這樣能夠保證生產資料的質量,有效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生產費用,提高效益。
機械作業對內實行成本核算,對外作業本著保證作業質量,低于市場價格收費的原則,努力開拓市場,擴大服務領域。管理上實行統一供油、供件,統一保養、修理,統一安排作業。駕駛員實行聘任制,工資實行按勞取酬,多勞多得,采取基本工資加提成的形式發放。
(三)依托技術推廣,提高產量。合作社耕種的土地全部實行了測土配方施肥,根據土壤地力選擇作物品種和耕種模式,努力做到種植上科學規劃,管理上農藝農機結合,實現優質高產高效。
(四)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值。農業生產只是第一步,要實現產值的增加,就要在銷售和加工上做文章。為提高農業產值,合作社積極與加工收儲企業建立良好的對接關系,把產品直接銷售給終端企業,實現產銷一體化,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效益,延長了產業鏈條。
三、著力發展、勇于探索
合作社是以種植業和全程機械化作業為主體的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將農業做大、做強、做精是合作社發展的主旨。幾年來,大川合作社在主攻大田玉米種植的同時,每年都開展小面積種植經濟作物的試驗,如芝麻、圓蔥、月莧草等,對今后改變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增加農業產業效能,探索一條可行的出路,為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大川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得到了省、市、縣領導的肯定和認可,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合作社擁有“昊川”牌注冊商標。2011—2012年度被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守合同、重信用AAA級企業”;2012年被評為長春市“土地托管十佳合作社”,2013年被評為“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6月被長春市政府評為“守合同重信用單位”;2015年10月被評為“吉林省五星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大川本人2012年9月被長春市人民政府評為“長春市勞動模范”;2013年1月,被評為吉林省農民專業社聯合社“第一屆理事會理事”;2013年5月,被共青團榆樹市委、榆樹市青年聯合會評為榆樹市“優秀創業青年”。
面對新形勢,合作社在推行機械化,科學化,規?;N植,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同時,加快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通過“轉思想,改模式,打品牌,求發展”,“統種,統收,分管”的發展思路,打造一條獨特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生態農業之路。2016年,合作社計劃經營托管土地420公頃,種植作物以玉米為主,開展機械對外作業以增加合作社收入。在完成自家合作社作業的同時,計劃開展代耕作業600公頃。計劃投資60萬元,分別種植月莧草15公頃、馬鈴薯15公頃,為改變種植結構探索最佳路徑。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