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依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連續登榜銷量冠軍。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25.8萬輛,同比增長81.5%,繼續領跑世界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憑借46000輛的銷量,劃走了新能源汽車27%的市場份額,繼續領跑新能源汽車市場。北汽新能源也在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獨占鰲頭。
而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騙補、核心技術薄弱等問題,對此有業內專家指出,一旦補貼完全退出,自主新能源車企將很難與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競爭。
狼來了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爆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分食者,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積極表現更是讓一眾合資和外資車企眼紅。
戴姆勒是最先展開行動的外資品牌。2012年,戴姆勒宣布聯手比亞迪推出騰勢品牌,鎖定高端電動汽車市場,如今騰勢已成功進入今年6月新能源汽車銷售十佳排行榜,市場口碑越來越好。
今年9月初,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江淮已經與大眾汽車(中國)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將以新能源汽車產品為基礎,成立一家研產銷一體的合資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出行方案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業界熱議。大家普遍擔心的是,在補貼政策退坡后,大眾江淮生產的電動車也主打性價比,自主品牌電動車將如何應對?傳統燃油車的市場格局電動車會不會再重走一遍?
在8月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已經在提醒業內關注跨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動作。他指出,國際汽車巨頭開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發力。中國肯定是他們的主要市場目標。能否使我國新能源汽車在開放條件下實現技術自立,并建立起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這是政府和企業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同時,清華大學汽車技術與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在接受汽車商報采訪時也表示,補貼退出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將與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自主品牌必須要加快技術研發,以應對來自外界的壓力。
警惕
事實上,跨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上一直有強大的技術儲備。以大眾為例,之前大眾就曾宣布計劃在2018年之前,面向中國推出20余款新能源車型。其中,一汽大眾已確定將高爾夫車型改造為e-Golf,作為大眾品牌的第一款國產新能源車型。其將擔負起一汽大眾制造新能源汽車的使命。
通用汽車的中國市場新能源戰略則更加本土化,目前通用已經先后向中國市場推出了國產的全新一代君越混動版和邁銳寶XL全混動車型。今年3月,通用汽車公布了在華的新能源戰略,其中明確表示,到2020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10余款新能源汽車。在通用規劃的5年10余款新能源車型中,將涵蓋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以及寶駿四大品牌,且每年推出至少1款國產混合動力車,覆蓋從弱混到強混,非插電到插電式的全類型新能源產品。
一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鮮有動作的北京現代,今年也推出了“NEW”新能源戰略,6月份旗下首款混合動力車型第九代索納塔混動版上市。北現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九款新能源車型,并完成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10%的目標。
相比之下,除了少數幾家自主新能源車企外,大多數自主新能源車企的技術亮點仍乏善可陳。此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方面,我國也與國外企業存在較大差距。一旦補貼完全退出,面對合資和外資車企的四面圍攻,自主車企想要守住現有成果絕非易事。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也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技術儲備方面仍然較弱,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是,沒有補貼企業難以為繼。不退坡,企業難以自立。企業的依賴性很強,不能自立。企業當務之急要做的是加快技術創新。
可以看得出,包括戴勒姆與比亞迪合資的騰勢汽車、大眾與江淮合資生產新能源汽車等國外車企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動作頻頻,對新能源自主車企而言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自主品牌們應該好好準備對策了。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