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材料》的主編給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GIA,簡稱“聯盟”)致電約稿,理由是在中外石墨烯各種重大活動中頻現的CGIA,在促進中外石墨烯產業發展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聯盟的李義春、蕭小月、劉兆平等專家以“石墨烯商業化”為題,欣然撰寫了聯盟在石墨烯商業化道路上探索的專文。兩三個月后,《自然—材料》將全文刊出。那么,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究竟有何獨到之處?科技日報記者近日為此采訪了聯盟秘書長李義春。
天時:時運所致 貫通中外
自石墨烯“誕生”于歐洲,猶如一粒種子找到了孕育的溫房。歐盟率先在2013年啟動石墨烯旗艦計劃,猛砸10億歐元,隨后發布石墨烯在13個重點應用領域的科技路線圖。盡管如此,各種高端研發的嘗試卻始終“宅”在實驗室,沒有商業化的產品邁過市場門檻。
這難免讓政府和公眾困惑,投入了大把銀子的石墨烯到底有啥用?而歐洲研發者大有苦衷,沒有實體經濟、缺乏強大的制造業支撐,理想變得越發骨感。業內人士指出:“沒有量化生產,試驗性材料將不會有生命力。”
李義春說:“中國是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有著夯實的實體經濟,擁有全球第一和第二條石墨烯規模化生產線,將石墨烯制造成本從每克5000元降至3元,在石墨烯商業化應用方面處于世界引領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英國參觀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院時,指出要進一步推動石墨烯等新興科技創新產業的國際合作。顯然,中外各有所長,形成互補之勢,時運所致,可以強強聯手。而這之間尤其需要融合貫通。”
對此,聯盟提出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戰略——全球并購、中國整合,搭建起全球性石墨烯產業促進平臺,即每年秋季舉辦全球石墨烯產業創新大會,其并非學術會議,而是針對石墨烯可應用的領域設置數十場論壇,匯聚全球頂級專家、知名企業,針對商業化、產業政策洽談合作。另外,在中國科協的指導下,聯盟還建立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分別在國內建立與英國、西班牙、意大利、韓國和瑞典的雙邊合作創新中心。
地利:引導政策 適宜布局
對于“新材料之王”石墨烯,一些國家發布或資助了一系列力促本國石墨烯技術及其應用的計劃和項目。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開展了多個石墨烯研究項目,重點布局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和下一代更小、更快電子器件等前沿方向的應用;日本政府自2007年開始對石墨烯技術開發項目的資助;韓國政府積極支持科研機構和公司開展石墨烯技術研發及商業化應用研究。
而石墨烯在中國發展的氛圍和態勢很好。到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石墨烯研發上共資助6000萬美元;2015年被稱作“中國石墨烯產業的爆發元年”;石墨烯進入2016年《新材料產業“十三五”規劃》幾無懸念。李義春指出其動力源于:一是傳統產業亟待轉型升級,石墨烯如同“工業味精”,少許添加就使一些材料的性能大為增強;二是我國迄今在全球發表石墨烯相關論文和申請專利數量均居世界首位,石墨烯有望成為中國一項稱霸世界的重大自主創新技術。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我國在石墨烯領域早期研究投入方面落后于西方,需要政府加大投資力度,特別是一些顛覆性技術缺乏精準支持。為改變現狀,聯盟協助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石墨烯發展的相關政策;嚴格挑選有實力的、創新能力強和周邊有產業基礎的區域,建立了9個石墨烯創新基地,避免全國各地一哄而上的局面;在全國因地制宜地布局,為地方政府建立石墨烯產業園區提供支持,為在常州、無錫、青島、唐山、德陽等地發展石墨烯產業奠定基礎。
人和:提振信心 廣納人才
目前,全球越來越多的人把期待寄予中國,希望能生產令人眼前一亮的石墨烯產品,打造出一個巨大的贏利產業,從而提振政府、投資人和公眾的信心。
為了實現石墨烯在新能源、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突破,聯盟從2014年開始,每年組織2到3次企業代表團遍訪國外著名的石墨烯研發機構,發掘引進最有應用前景的技術,帶動產業發展。同時,通過引入十幾個項目或以投資的形式吸引國外頂尖科學家為科學顧問。如東旭光電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研究所建立研發中心等。
此外,聯盟組織專業團隊還發布年度《全球石墨烯產業研究報告》,對內指導石墨烯的發展方向,分析熱點和產業價值;對外塑造中國的軟實力和影響力,吸引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再有,目前國際上還沒有權威機構制定石墨烯行業的相關標準,聯盟率先推動石墨烯國際標準的形成,旨在提升國際話語權。
李義春說,一言以蔽之,聯盟旨在讓發展石墨烯的天時地利人和齊俱,以促進中國石墨烯產業有序、規范和健康發展,如同燈塔引領世界石墨烯商業化。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