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宣稱要向市場轉型的經濟體,金融界由僵化的大型機構控制,最大的嗜好是揣摩上意,不斷向低效的大型企業、投融資平臺以及打著新科技幌子的企業輸血,金融與企業效率如何可想而知。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再次為民營銀行打開一道門縫。
6 月 29 號,在 2013 陸家嘴論壇上,尚福林表示允許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通過相關制度安排,防范道德風險,防止風險外溢。
中國經濟有兩大頑疾,國企普遍低效與民企普遍造假。再次開閘民營銀行是市場化的一大進步,但如何防范民營銀行穿著市場新鞋走關聯交易的老路,則是監管層不得不考慮的核心問題。在信用折價、遍地謊言的市場,國有控股銀行面臨道德風險,民營銀行也好不到哪里去。有時候,國資與民資合流形成權貴資本,他們面對的同樣的道德風險。
在世紀初一度極為熱鬧的民營銀行之所以末落,原因在于普遍存在的關聯交易騙局。
2002 年 10 月完成增資擴股的成商行, 2003 年巨額違規票據曝光,僅與新入主的大股東方正集團相關聯的兩項票據貼現就達到了近 10 個億,占成商行凈資產的 90% 以上。不得已,監管部門設置了一個重要的監測指標,即銀行對股東企業的貸款總量不得超過其出資額的 100%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資本大鱷紛紛借民營銀行暗度陳倉,德隆系一度暗中控股昆明市商業銀行、株洲市商業銀行,直接參股南昌市商業銀行、大連實德控股大連城市商業銀行等。如果任由情況蔓延,資本大鱷倒臺之時,就是中國金融爆發之日。
討論得如火如荼的民營銀行議題戛然而止,連個余音都沒有。決策層收縮陣線,矯枉過正,小貸公司的杠桿率只有一倍,村鎮銀行必須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控股,小貸公司不是走上了高利貸的邪路,就是奄奄一息。
現在,銀行業在利率、匯率市場化的推動下再次走上十字路口,摒棄極端思維,走出要中國本土特色的高效金融之路,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不管是國資還是民資金融機構,中國金融業面臨的風險是共同的,即風險定價風險與巨大的道德風險。國有金融機構惟政策馬首是瞻,將政府項目視作零風險項目,不管企業效率如何大規模放貸,而民營金融機構惟大股東馬首是瞻,把大股東的高風險關聯貸款視作零風險貸款,埋著頭大規模發放圈錢。
表面上看,國有控股銀行的情況比民營銀行情況好得多,這并非國有控股銀行風險控制、風險定價有多了不起,更非這些金融機構本身有什么獨立品格,只不過在拼爹時代有個好爹,到時候所有壞帳可以一洗了之。民營銀行則像上市的民企一樣,關聯交易、違規擔保,就是為了背后的大股東有條通暢的資金渠道,把市場的錢洗入銀行。
國有、民營,表面上榫枘不合的兩種體制奇怪的暗度陳倉,都成為控股股東的資金運輸工具,患上不具備獨立風險控制能力的軟骨病。只有銀行有獨立的品格,有較為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中國的金融行業才談得上風控管理,資金的性質才有價值。
中國有本土金融機構風控、效率極佳,可惜本土經驗被漠視,華爾街水土不服的具體管理手段被胡亂引入一個傳統而封閉的市場。
擁有中國最好的服務口碑的招商銀行,其風控與管理值得其他大行借鑒 ; 如對當地小微企業、農戶服務十分到位的臺州行、浙江臺州路橋農村合作銀行,保持謹慎擴張戰略,充滿泥土氣息、其風險管控體系十分好用。習慣于高坐云端的金融界人士對此不屑一顧,什么農戶信用啄木鳥制度,什么家庭成員信用擔保,聽著都不像金融界的詞匯,充滿了保甲制的迂腐,哪里有金融衍生品、同業拆借利率等詞匯來得時髦,殊不知,這些植根于中國傳統信用文化之中的方法,是控制中國小微貸款信用風險的絕招。
另一方面,隨著電子商務平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與電子商務平臺、支付系統同步的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將成為未來金融市場的主導,大量的客戶、便捷的通道、低成本的信用分析,都使電子小貸公司成為大型金融機構的勁敵。可以想像,放開民營銀行限制,對于電子金融公司是最大的利好,而對目前卯足勁做小貸的商業銀行是重大的打擊。如果中國的金融與電子商務相結合,將成為控制金融風險、解決誠信小微企業貸款的核武器。
總結信用與管理經驗,參照西方控制風險的根本激勵制度,讓出類拔萃的銀行家獲得銀行一定的股份,這些股份不是少量股權激勵,讓銀行的高管們通過上市發財,而是要占據一定的比例,足以讓這些久經沙場的銀行家繼續為銀行、甚至為中國的金融事業服務終身,成為當代的陳光甫、張公權、李銘。
招商銀行效率曾經不在民企之下,振華港機一度稱雄國際港口設備,一紙調令讓原有管理層靠邊,振華港機改名之后以光速枯萎成昨日黃花,招商銀行與路橋行等未來不可預測,只要幾紙行政命令,讓銀行擴大規模等等,就足以毀掉一家前景無限的企業。
大型企業、金融機構對規模的喜好已經到了變態的程度,動輒全球 500 強,全球 100 強,最近大型金融機構市值下降被踢出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說不定正躲在被窩里哭呢。沒有贏利做大規模,是花錢賺吆喝,除了讓上級高興、騙騙土鱉股民、讓資本玩家左右手互倒,別的啥好處也沒有。
不論是金融機構,還是鋼鐵石油高科技,國人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極端思維,企業效益不好,國有企業錯誤的激勵機制是企業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卻不是惟一原因。產權保護不力,信用維護不力,權貴資本橫行,都是造成目前企業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不要吝嗇,給銀行家股份,讓真正的銀行家脫穎而出,管他以前是賣褲子還是賣手機的,讓這些銀行家通過本土的風控手段、篩選手段,挑出高效的值得投資的企業,以不同的利率投資,如此一來,利率市場化、風險控制、金融業發展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臺州行、路橋行由民資控股,招商行像民生行一樣,由管理層大量持股,有何不可?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