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深圳國資委宣布轉讓深長城24.75%的股份后,關于深圳國資委將要整合旗下地產公司資源的消息再度傳開。
日前,包括國泰君安在內的多家機構均認為,深振業今后很可能成為深圳國資委整合地產業務的A股上市平臺。
至于理由,國泰君安表示,目前深圳國資委旗下地產業務散落紛繁,未來若要做大做強,必然要資源整合,而在深圳國資委控股或參股的上市地產公司中,深振業無論是品牌、規模,還是業績都排名靠前。
另外,深圳國資委主動放棄深長城的控股權,也增強了深振業成為整合地產業務平臺的可能性。
但對于外界的預測,深振業自身卻進行了否認。深振業證券事務代表杜汛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未聽聞整合一說,目前也沒有進行相關事項的跟進。
整合難度
在外界看來,深振業被預計能成為深圳國資委整合地產業務的平臺,最主要是因為其相比深圳國資委旗下其他上市公司,在規模和業績方面較為突出。
據深振業3月底發布的2012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共實現銷售面積33.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03%;實現銷售金額41.72億元,同比增35.76%。
另外,截至2012年末,深振業的資產負債率為62%,扣除預收賬款后資產負債率僅為36.5%,負債水平較合理;期末公司手持貨幣資金18.31億,為短期負債與一年內到期長債的36倍,財務也相對穩健。
不過,對深振業能否承擔起整合平臺的角色,外界也還是有諸多疑問。
一位深圳國資地產內部人士就表示,盡管深振業在業績和規模方面在深圳國資系統的地產上市公司中算不錯,但其規模相比行業內其他優秀公司還是太小,同時土地儲備也不足,未來增長前景有限。
資料顯示,深振業已多年未公開拿地,截至2012年末沒有結算的項目建面有274萬平方米,相對于其開發規模,項目儲備嚴重不足,同時在大本營深圳也沒有土地儲備。
“公司在深圳除了目前開發中的振業巒山谷二期外,確實已沒有土地儲備。”杜汛也如此坦承。
而除了規模小、土地儲備嚴重不足外,深圳國資委對深振業沒有絕對控股權也將是整合中的一大難題。
截至2012年末,深圳國資委雖然為深振業第一大股東,但控股比例卻不高,僅持有深振業約30%的股權,并且在2011、2012年,民資“寶能系”曾頻頻舉牌深振業,深圳國資委的控股地位也曾一度遭到挑戰。
“盡管寶能系近期未在增持深振業股份,但鑒于深圳國資委并不具備絕對的控股權,今后如有資源整合,如何與寶能系協調,也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上訴深圳國資地產內部人士稱。
另外,還有一位分析人士稱,目前國內對A股地產公司的融資是絕對禁止的,而資源整合其實也是一種變相融資,證監會方面能否放行也是一大疑問,同時資源整合還涉及非常復雜的技術程序,特別是跨公司之間的整合。
重組探索
盡管深振業能否最終成為深圳國資委整合地產業務的平臺,還有待進一步明確,但深圳國資委旗下地產公司的整合,卻是現實的需要。
目前,深圳國資委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都涉及房地產業務,包括深物業、深深房、深長城、深天健、深天地、沙河股份等多家公司都將房地產列為主業之一,且還有眾多非上市公司也進行房地產業務。
對此,相關分析就曾指出,深圳國資旗下地產上市公司眾多,這不僅存在同業競爭,上市資源也得不到優化配置,并且一個最大的事實就是,深圳國資地產公司的競爭能力都不強。
而此前,關于深圳國資委將對旗下地產公司重組的傳言亦早就有之。
2007年,深圳國資委成立深圳市遠致投資有限公司,并期待該公司能使旗下國有資產快速增值,不過該公司之后卻在整合深圳國資地產資源上進展不大。
此后,為了在資產運作方面取得更多進展,深圳市又于2011年成立了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這一舉動在當時給市場帶來了深圳國資地產公司進行實質性重組的巨大想象空間。
在特區建發旗下公司中,深業集團的房地產業務規模較大,因此可能由深業集團作為深圳國資地產公司整合平臺的傳聞又開始流傳。
值得注意的是,由深業集團控股、并在H股上市的深圳控股是深圳國資委旗下唯一的海外上市平臺,并且該公司不論從質地、規模、還是控股比列都優于深圳國資委旗下的A股地產上市公司。
資料顯示,深圳控股2012年的銷售額為61億元,今年的銷售目標為90億元,截至一季度,該公司已實現銷售額22億元,同比上升194%。該公司還曾于今年初獲得深業集團注入建筑面積78萬平的深圳科之谷項目,而完成注入后,深業集團已持有深圳控股59.7%的股權。
此外,深圳控股主席呂華還曾于今年3月底的業績會上明確表示,今后深業集團的優質地產資源可能最終都會注入到深圳控股,并且類似的資產注入還將擴大到整個深圳國企系統。
但是,對于后續具體的資產注入,呂華當時卻稱,這些需要經過深圳國資委等管理部門的審批,還需要市場配合,而這些都存在相關不確定性,因而公司并未設置后續資產注入的時間表。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