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原文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
現狀
國企母公司“殼化”
很早以前,推動國有企業整體上市以實現資產證券化、股權多元化的方向已經明確。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國有控股上市公司953家,占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近四成。
然而,真正實現整體上市的國企仍是鳳毛麟角。即使不少央企的主營業務已經整體上市,但還存在央企集團母公司這個“殼”。有的央企集團總部只有幾十人辦公,旗下卻有數家上市公司,集團公司存在的意義就是代表國家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
隨著整體上市進程的推進,“殼公司”越來越多,其存廢也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國家股由誰來持有?一直以來都存在兩種意見,一是直接由國資委持股,即“國資委-國企”兩層架構模式。但是,這種模式下,國資委要與上市公司及其非國有股東產生各種關系,讓國資監管產生“裁判員和運動員不分”的嫌疑。
第二種意見是成立新公司來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如同中央匯金公司持股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一樣,即“國資委-國資經營公司-國企”三層架構模式。
國新公司角色尷尬
目前,國資委擁有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簡稱國投)、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誠通)和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新)三家國資運營公司。國投和誠通發揮著承接輔業和不良資產的作用,其中國投更側重于股權管理和投資。
而2010年底成立的國新的定位是,不僅配合國資委推進央企重組,接收、整合央企整體上市后存續企業資產及其他非主業資產,更重要的是對具有潛在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或者優質業務、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業務,在資本金注入、重組上市等方面予以支持。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國新僅收編了華星、中國印刷兩家較弱小的央企資產,還持有中國通號、中國鐵物等公司小部分股份。其起到的主要作用還是處理邊邊角角的資產,而沒有做到持有大型央企股權。
業內普遍認為,國新公司處境尷尬除了有國資委放權問題尚未厘清的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央企的阻撓。不少大型央企總資產動輒上萬億元,注冊資本上千億,而國新首期注冊資金僅45億元。一些副部級的央企認為自己劃入國新后等于被降級,還有央企認為如果與別的央企主動整合尚有討價還價的余地,而進入國新后命運難料。
解讀
模式:三位一體管理國資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認為,中國擁有龐大的國有資本和對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選擇,這決定了不能沒有國資委這樣一個對國有資本實施統一監管的部門,這是中國特色。
“出資人概念與所有者概念內涵不同,因此,需要在政府和企業間構造出一個出資主體,作為民事行為的終極代表。在此結構下,由政府作為所有者,由這一機構作為政府的出資人代表,二者之間是授權與被授權的關系。”劉紀鵬介紹,由此可以構造“代表團團長-教練員-運動員”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國資委充當“代表團團長”,定位于國有資產的監管者;國有資本經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運營機構,充當“教練員”;由國家出資的實體企業定位于國有資產的具體運營,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充當“運動員”。
劉紀鵬認為,中石油、中石化、中航工業、電信、煙草、鐵道、電網等大型央企的集團公司今后可逐漸退出實體經營,轉變成代表國家管理國有資本的國有大型控股公司,專門從事旗下上市公司的資本運營。
性質:國資運營類似投行
未來,由國企母公司改組而來的國資運營公司,與國新公司之間又如何區別?
在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郭凡禮看來,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是通過劃撥現有國有企業股權組建的、以資本運營為主的公司形式,運作主要在資本市場,既可以在資本市場融資(發行股票),又可以通過產權市場買賣、改善國有資本的分布結構和質量。而國新公司則是在央企范圍內從事企業重組和資產整合。
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認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具有很顯著的投資銀行特征,主要進行企業重組、兼并與收購、公司證券發行等業務,未來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投資公司也將主要開展這些業務,以促進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實現優勢互補,促進企業國際化。
作用:政企界限將更分明
上海天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表示,目前國資系統最根深蒂固的問題是政企界限不分明,一批國資運營公司出現后,下屬實體企業管理層完全可以選聘職業經理人,并進一步發揮董事會作用,實現股東的重大經營決策權、人事任免權和按股分紅的資本收益權。
“目前,不少央企集團旗下存在著不少同業競爭嚴重、內耗問題突出的企業,這都是過去央企盲目擴張、片面追求"做大"的后果,而央企集團沒有很好地起到有效配置資源、把控業務進退的作用。”祝波善認為,央企集團改組為進行資本運營的控股公司后,會更強調資產回報率和發展質量,有利于重塑有效的企業運營架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更廣闊的層面上,同業的央企集團也可以合并為一個國資運營公司,重塑有效的行業結構”。
專家認為,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也有利于一些央企分拆出部分業務或項目引進民資,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
前提:國資委“減政放權”
國資運營公司的出現也意味著國資委角色的轉變。楚序平表示,三中全會對國資委提出了變革的要求,國資委將進一步推進減政放權。“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就是對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進行改革,國資委將對規范的董事會授予部分出資人的權力,探索授予部分出資人高級管理人員任免、重大決策、經營業績考核、薪酬管理、激勵約束等權力,以徹底解決董事會無效、權責不清、責任無法追溯等問題。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郭凡禮也認同國資委放權,他表示,一批國資運營公司建立后,國資委的身份將更像是投資者,按照國家戰略規劃投資那些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關的產業,“它雖然不參與公司運營的具體事務,但有權力影響公司發展方向,為國家需要發展的領域注入資本。”
他山之石
淡馬錫
國有資本運營典范
淡馬錫是新加坡最大的國有控股公司,新加坡財政部擁有其100%股權,公司通過產權投資直接擁有44家直屬子公司的股權,并通過產權投資活動、下設子公司的方式控制著500多家公司。
淡馬錫股份公司的董事會共有10名成員,其中8名為政府要員,他們作為政府公務員,在淡馬錫“兼職不兼薪”,薪水仍由政府支付,但政府會根據公司的經營狀況對委派的董事施行獎懲。
淡馬錫直屬子公司董事會成員的任免由控股公司提名,并報政府方面批準。直屬子公司以下各層次的公司,組織結構與淡馬錫無直接關系,這些公司完全依市場規則運營。
收入分配上,5年前,淡馬錫的盈利都由各公司留用投入新的發展項目。但是近5年來,由于盈利增加,淡馬錫每年會將利潤總額的15%上交新加坡財政部,其余資金由公司自主使用。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1985年,淡馬錫就出臺了非常完整的國有企業布局調整計劃,其整體思路是:凡是私營企業可以做的行業、凡是非戰略性的和不需要政府主導的行業,政府投資公司就退出。淡馬錫常常首先進入私營企業尚不成熟的、戰略性的或者風險比較高的行業,但是一旦該行業成熟到私營企業可以進入時,它就退出。對于從哪些行業退出、如何退出、退給外資還是內資等,都有十分完整、透明的戰略規劃。 (作者為京華時報記者廖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