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部長談城鎮化將逐步解決城鄉要素交換不平等
韓長賦:城鎮化不是“消滅農村”
“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要素不平等交換仍然存在,包括土地、資金、勞動力,這是農業農村發展相對滯后的重要原因,也是城鄉利益不均等的突出表現。這些問題都要在實踐中逐步加以解決。”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城鎮化并不意味著“去農村化”,這是不符合中國國情,也是不符合城鄉統籌發展原則和大國現代化規律的。據新華社
■部長解讀
>>農業投資
不會暴富但回報長期穩定
韓長賦表示,工業和城市的快速發展和由此積累起來的財富,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30多年快速發展,我們國家人均GDP已經超過6000美元,也到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階段。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擴大了農產品(8.02, 0.02, 0.25%)的市場需求,在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都對農業產生了強大的拉動作用。
城鎮人口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必然拉動農產品需求增長,拉動農產品價格上行。農民和所有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以及農業農村經濟工作者,都應該看到和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投資農業不會一夜暴富,但會得到長期和穩定的回報。
>>城鄉差距
逐步解決城鄉不平等交換
韓長賦說,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城市和工業的經濟效益明顯高于農業和農村。在市場自發作用下,農業和農村本已相對缺乏的土地、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會迅速向工業和城市流動,特別是向大城市聚集。
韓長賦說,現在,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逐步消除,基本實現了商品平等交換。但是,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要素不平等交換仍然存在,包括土地、資金、勞動力。要素的不平等交換是農業農村發展相對滯后的重要原因,也是城鄉利益不均等的突出表現。這些問題都要在實踐中逐步加以解決。
>>新城鎮化
“消滅農村”不符合中國國情
針對有人認為現代化就是“減少農民”,城鎮化就是“消滅農村”的觀點,韓長賦表示,一些地方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的某些“去農村化”的做法,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也是不符合城鄉統籌發展原則和大國現代化規律的。
韓長賦說,中國農民要進城,但不可能都進城,更不可能都進大城市。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同樣化,新農村應該是升級版的農村,而不應該是縮小版的城市。城鎮和農村要和諧一體,各具特色,相互輝映,不能有巨大反差,也不能沒有區別,否則就會城鎮不像城鎮,農村不像農村。
■對話
重點要為農民設計房子
記者:城鄉要素存在哪些不平等交換?
韓長賦:首先是土地。城市建設、工業項目、開發區從農村征用了大量土地,盡管征地補償費用在逐年提高,但還是大大低于土地市場價格,土地征用和開發轉讓過程中大量的級差地租被轉移到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很多地方的城市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用的主要是土地出讓收入。
其次是勞動力。每年有2.6億農民外出打工,其中1.6億進城打工。近年來由于中央高度重視,制定了若干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政策性文件,農民工的工資水平在逐年提高,社會保險也在逐步增加。但與城市職工相比,與企業利潤收益相比,農民工的工資還是偏低的,社會保障水平也是偏低的。農民進城打工留給城里的“剩余價值”也是巨大的。
再次是資金。一方面,農民和農業積累的有限資金轉為存款大量流入城市,流入工業項目,而農業發展缺乏資金支持,農民普遍貸款難。另一方面,因為資金缺乏,農民貸款融資成本又比城市高。農村信用社是農業貸款的主力軍,為了鼓勵農信社增加貸款,不得不給他們一個利率上浮的政策。至于農民借用地下錢莊和“抬會”的錢,所支付的利息就更高了。
記者: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在什么地方?
韓長賦:要加快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改善水、電、路、氣、房,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要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根據農村人口的變化,本著方便生產和生活的原則,合理調整村莊布局。要為農民設計房子,農民有了錢首先想到的就是蓋房子。房子缺少科學規劃,布局和設計不合理,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應該說,必要的并村及撤村建鎮是需要的,但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要有科學的規劃、合理的規模。樓蓋得很高,農民上樓了,但生產、生活不方便了,生活成本高了,沒有田園式生活了,生活廢棄物也沒有消解的空間了,農民是不高興的,不愿意接受的。因此,建設新農村,一定要從農村實際出發,一定要尊重農民意愿,不能脫離實際求大、求急,要兼顧生產和生活,真正為農民著想。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