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交易發生的費用,也可以視為交易的成本。目前,關于產權交易市場的項目收費問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的交易主體抱怨項目收費過高,增加了交易的成本;有的中介機構則認為收費標準較低,且十多年不變,還要打折,沒有體現市場化服務的價值。產權交易的費用成本是高了還是低了?產權市場相關數據的比較分析最有說服力!
先看收費金額最高的交易項目。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2013 年度交易整體手續費,包括出讓方、受讓方支付費用合計在 300 萬元以上的項目有 12 宗,總的成交價格為 103.36 億元,總的整體手續費為 1.03 億元,費率約為 1% ;必須強調的是,該 12 宗交易項目,成交價格較掛牌價格增值 24.43 億元,增值率為 33.36% 。也就是說,在交易平臺達成近百億元的交易,實現高于轉讓底價三分之一即平均每個項目 2.04 億的增值,發生了相對于成交價格 1% 、相對于增值金額 4.22% 的費用成本。
再看增值額相對較高的競價交易項目。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2013 年度部分通過競價實現成交價格較評估價格增值金額在 100 萬元以上的 27 宗項目為例,總的成交價格為 6.11 億元,較總的評估價格 4.22 億元增值 1.89 億元,增值率為 44.78% 。按增值金額劃分,其中,增值 1000 萬元以上 3000 萬元以下的有 8 宗;增值 500 萬元以上 1000 萬元以下的有 4 宗;增值 100 萬元以上 500 萬元以下的有 15 宗。該 27 宗競價交易項目平均增值 700 萬元,其總的整體手續費為 1541 萬元,平均每個項目收費為 57.07 萬元;按照比例計算,交易的費用成本為成交價格的 2.52% 。
以上兩種例舉比較分析的是產權市場的部分競價交易項目,其單宗項目收費金額相對較高,而大量的協議成交項目的交易手續費的費率為 0.3% ,且實行遞減累加的計費方法,即成交金額越高,收費比例越低。 2013 年度,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成交產權項目(不含增資引資項目) 2740 宗,成交金額 692.38 億元,整體交易手續費為 1.95 億元。若剔除上述兩種例舉的項目,按交易宗數計算,平均每宗收費 2.85 萬元;按交易金額計算,平均每宗成交價格為 2158 萬元,收費比例為 0.13% 。
產權交易市場的 1.95 億元交易手續費中,因中介機構部分項目收費打折,交易平臺的收入約占 30% 強,其余的 70% 約 1.34 億元為交易機構各類會員向交易主體提供服務所得的傭金。按照年度內有交易業務的 150 家各類會員的口徑計算,平均每家的業務為 36.5 宗次,傭金收入為 89.33 萬元。這恐怕也是有 5 個以上從業人員的中介機構生存的基本支撐。
上述相關數據的比較分析說明,產權交易費用由制度成本和市場化服務成本構成。就產權交易市場的手續費而言,是實行進場交易的制度成本;就競價交易項目增加的交易費用而言,則是形成交易增值的附加成本。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這一平臺,每年有數以百億元計的產權交易規模,產生了數十億元的交易增值額,其現有發生的交易費用成本應當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我們客觀評價產權交易市場的現有功效,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掛牌交易項目的比例達到進場交易項目的 70% ,競價交易項目的比例接近掛牌交易項目的 20% 的市場運行狀況下,有的交易主體認為產權市場收費還過高,其實是對進一步提升市場化服務功能的期盼;而有的中介機構力求擺脫收費打折的困境,更是希望自身的專業化服務能夠給客戶帶來價值,并得到社會的認同。
事實上,對產權交易費用成本的評價,主體的利益角度不同,相應的判斷也有所不同。而要從根本上破解這一認知矛盾,關鍵還是要靠產權交易市場增強服務功能,有效地發揮市場在產權流動、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