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福利网站/麻豆三级视频/国产色在线 com/午夜影院操

首頁 / 數據

近萬億元“幽靈市場”!誰在搶灘6300萬女性的金礦?

化妝品報||2025-08-10 14:01:16
原創
更年期美容“正當紅”。

文丨鄒欣晨

“更年期美容與保健”對于國內的消費者和美業人而言,或許仍是一個較為陌生的話題。但在海外,這一風潮早已興起。在過去的五年里,歐美等地的美容從業者一直試圖借更年期的熱潮謀求發展,但結果喜憂參半。如今,新一批入局品牌正試圖通過擁抱雌激素、抓住逐漸步入更年期的千禧一代以及利用遠程醫療系統來尋求成功。

圖片

單一國家市值近萬億元!

“更年期美容”市場潛力無限?

海外時尚財經媒體《The Business of Fashion》(下稱BoF)報道指出,投資者及風投公司看好更年期女性——這一需求未被充分滿足的消費者群體蘊含的巨大利潤潛力,這得益于明星及社交媒體KOL的帶貨效應以及零售商的需求。

BoF援引了專注女性美容與健康領域的風投公司Amboy St. Ventures最新出爐的一份報告,該報告將2025年美國更年期健康市場估值定為13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11億元),預計涵蓋6300萬名美國女性消費者。該報告還指出,“更年期女性健康領域”是一個被忽視的“幽靈市場”。

一些嗅覺敏感的品牌及公司早有動作:2024年9月,美國大型連鎖美妝零售商Ulta Beauty推出了針對更年期女性的美容與健康品牌Joylux,本月(2025年8月),Ulta Beauty宣稱,已將該品牌擴展至其旗下300家實體門店中,從而進一步壯大了該零售的“更年期品牌”矩陣。

圖片

英國美妝與健康零售商Walgreens則于今夏發布了一連串廣告,旨在“重新定義”更年期這一階段的形象,并在廣告中打出#更年期正當紅 (#MenopauseIsHot)的宣傳口號,引導顧客購買該零售商的相關產品。

圖片

“我看到我們的同行們確實在日益重視,并加倍投資女性健康領域——尤其是更年期護理,因為這與他們的客戶群體需求高度契合。”Joylux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科萊特·考蒂安(Colette Courtion)表示。

前風險投資人艾莉·塔姆·圖馬索娃 (Ally Tam Tumasova) 說:“不幸的是,當今醫療保健系統中存在大量對女性的不信任、誤導和漠視,尤其是在更年期問題上。”如今,她已離開風投界,與好萊塢女演員哈莉·貝瑞 (Halle Berry) 共同創立了更年期健康平臺Respin Health。

圖片
圖片

“美容”&“更年期”

互相矛盾還是相輔相成?

長久以來,“美容”與“健康”一直被醫學界及美容業視為密不可分。但在更年期這一領域,兩者的聯系尤為緊密。科萊特·考蒂安指出,現下的更年期消費者既需要產品提供來自內分泌系統的支持,也需要產品擁有改善容貌和情緒的能力。

對這些產品的需求直接導致了像Alloy Women's Health(下稱Alloy)和Midi這樣專注更年期消費者的美妝健康初創公司的繁榮。這些公司宣稱,它們正是為應對更年期女性激素紊亂的困難而創立——這同時也帶來了雌激素護膚品的再度流行。

在20世紀早中期,伊麗莎白·雅頓 (Elizabeth Arden) 和赫蓮娜·魯賓斯坦 (Helena Rubinstein) 等美容品牌曾“扎堆”大力宣傳一種日后銷聲匿跡的成分:雌激素 (Oestrogen)。1949年,雅頓為其添加了雌激素的Joie de Vivre面霜特別設計了一則廣告,該廣告宣稱:“30歲常常是美貌的關鍵年齡”,并告訴所有剛步入30歲的女性,她們非常需要這款面霜提供的“豐富的天然激素”。

圖片

歐盟與美國等地將雌激素歸類為藥物的法規終結了這股美容業的熱潮。但最近,雌激素面霜卷土重來,勢頭強勁。 

上周, Alloy公司將其于兩年前推出的M4雌激素護膚系列擴展為包含精華液和眼霜的多產品線。另一健康初創公司Respin則于7月28日推出了激素遠程醫療服務,以便其用戶能夠依靠遠程醫療系統,獲得解決方案,并計劃在未來進入護膚領域,推出采用奢華包裝的雌激素護膚品。

遠程醫療(Telemedicine)是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醫療服務的遠程提供。美國遠程醫療協會(ATA)將其定義為"通過電子通訊手段(如雙向視頻技術、電子郵件、智能電話等),在不同地點之間交換病人的醫療信息,從而改善對病人醫療診斷水平的先進醫療診斷體系"。世界衛生組織(WTO)則強調,遠程醫療服務可利用信息技術對病人的有效信息進行傳輸交換,實現評估、診療、預防及研究功能。

如今,如Alloy等美妝健康公司正試圖在遠程醫療、更年期美容和護膚等領域之間打通渠道,并以此挖掘商機。

然而,并非人人都認可“更年期”與“美容”能合二為一。美國婦產科醫生詹·岡特博士 (Dr. Jen Gunter)以批評奧斯卡影后格溫妮絲·帕特洛的健康品牌Goop的“偽科學”主張而聞名,她在2025年2月為其通訊《The Vajenda》撰寫的一篇文章中,對當下風行的雌激素面霜提出了質疑。她將這些產品描述為“研究嚴重不足”,且由于它們中大多數由與遠程醫療公司合作的藥房配制而成,因此缺乏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的監督。

她寫道:“對一些互聯網KOL和網紅來說,女性對優質科學的需求似乎取決于什么能賺錢或者什么能讓視頻走紅。而現在,這股‘淘金熱’正是由雌激素面霜推動的。”

為回應科學上的質疑,Alloy公司表示,已在今年委托醫療機構和第三方實驗室開展臨床研究,以支持其主張。

圖片

“更年期”仍是敏感詞?

盡管躍躍欲試者眾,但美妝品牌能否成功地將更年期與美容相結合仍然有待商榷——第一批“吃螃蟹”開拓該領域的品牌中,已有不少倒閉或不得不“重啟”。

2020年代初,涌現了一批“專注于更年期消費者”的美容初創公司,如今,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成了“失敗案例”:TikTok大熱護膚品牌Glossier的前總裁亨利·戴維斯 (Henry Davis) 與美妝KOL史黛西·倫敦 (Stacy London) “強強聯手”共同創立的更年期護膚品牌State of Menopause(更年期狀態)一度引爆于TikTok,最終卻于2023年黯然關閉;而宣傳“以更年期消費者為核心”的護膚品牌Pause Well-Aging也在2024年關門歇業。另有一部分品牌則“改頭換面”經歷了重塑或大換血,如Stripes在2023年以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9萬元)拍賣出售,如今仍在運營;而背靠大集團寶潔的Pepper & Wits最終更名為Kindra。

圖片

“早期的更年期美容健康品牌在營銷中對‘更年期’這個詞的使用有點過于熱情,也過于頻繁了。” Alloy聯合創始人兼聯合首席執行官安妮·富倫維德 (Anne Fulenwider)說,她曾是世界四大時尚雜志之一,《嘉人》(Marie Claire)的主編。“我觀察到,如今我的同僚們已經采取了不同的營銷方式,強調積極衰老 (positive ageing),而不是把‘更年期’掛在嘴邊。”

“市場上涌現了許多專注于更年期的品牌,一方面,這是件好事,因為它表明更年期一詞不再被污名化,人們開始不懼于討論這個話題,但另一方面,這或許也讓消費者覺得‘好吧,難道我現在只剩下我的更年期值得被關注嗎?’” 莎拉·庫格曼 (Sarah Kugelman) 說道。她于2024年12月推出了針對45歲以上人群的護膚品牌All Golden

圖片

她表示,自己在營銷語言中僅“偶爾”使用“更年期”一詞,但更注重于描述“健康地老化”(well ageing)和產品創新。

其他同類品牌如Jones Road、Sarah Creal Beauty和Yse Beauty則避免使用“更年期”一詞,而是將自己定位為面向X世代或“熟齡肌”的品牌。正如Yse Beauty創始人莫莉·西姆斯今年早些時候在《InStyle》雜志中所言:“我不想談論‘更年期的美容問題’——這會讓人覺得我已經是當奶奶的人了。”

盡管如此,隨著越來越多美容企業開始涉足這一領域,相關討論也正日益活躍。主流美妝品牌正逐步采用相關術語,并針對千禧一代的更年期前階段展開營銷:寶拉珍選(Paula’s Choice)推出一款植物雌激素彈力新生精華液 (Phytoestrogen Elasticity Renewal Serum),另一位重量級入局者是歐萊雅集團——其旗下品牌薇姿推出了“Neovadiol更年期前日間面霜” (Neovadiol Peri-Menopause Day Cream)。

圖片

毋庸置疑的是,隨著越來越多明星創始人和意見領袖的加入,如今圍繞更年期的偏見與污名化正在逐漸消退。

前廣播記者、《如何應對更年期》(How to Menopause) 一書作者塔姆森·法德爾 (Tamsen Fadal) 說:“我當記者時,在節目上甚至從未用過‘更年期’這個詞;我們從不敢談論這個敏感的話題。”但如今,她正與她的160萬粉絲“光明正大”討論更年期,并計劃推出自己的更年期美容與健康品牌。“無論如何,更年期女性正在被市場和品牌看見,她們的訴求被傾聽,她們的名聲被澄清,我想這總歸是一件好事。”

評論列表

(0條)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