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歐圓圓
提起四川,最有名的稱呼莫過于由《隆中對》中“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引申而來的“天府之國”。然而,歷史上的“天府之國”主要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現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
川西,從地理位置上看,現指成都平原以西的地區,即四川省阿壩州和甘孜州等高原藏區,并聞名于其壯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
相對應的,這種復雜的地貌,使得川西長期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也塑造了當地獨特的人文與生態。
打開四川拾美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拾美屋”)的商業版圖,其總店鋪數36家,除拾美屋的總部設置在成都外,店鋪主要分布在阿壩州、甘孜州、都江堰等區域。
而川西市場遠離競爭相對更大的四川中心,是否意味著生意更好做、利潤更高?川西在普遍印象中相對落后又人口稀少,消費力從何而來?拾美屋又是如何在新零售時代扎根川西建立出穩定的商業模式?
帶著這些疑問,化妝品報對話拾美屋總經理何元清,試圖探索在川西這片土地上如何開好化妝品店的“門道”。
△四川拾美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何元清
01
深耕川西市場
拾美屋在川西阿壩州及周邊地區經營已有22年,目前擁有36家門店,其中包含30家直營店、6家加盟店,單縣城布局2-3家店,最遠門店距總部達1000公里,形成區域覆蓋網,是當地規模最大的美妝連鎖之一。
何元清介紹,川西地區一個縣城常住人口在三萬到五萬之間,經濟結構特殊,但當地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如蟲草、牦牛等特產能夠帶來額外收益,因此其市場特點是“人少,但存在一定消費市場”。
在門店布局上,拾美屋充分地進行因地制宜,講究“小面積,高坪效”。由于當地商業地產與可消費人口有限,拾美屋的門店面積普遍較小,大部分在70—80㎡,最小的僅42㎡,最大的不超過130㎡。何元清坦言:“我們沒辦法像大城市那樣開大店,只能做精細化運營。”
從店內布局上看,拾美屋是非典型的“前店后院”,每家店都設有半封閉的護理區,此區域占整店面積的10%左右,而根據店內面積不同,會分別配置2-4張美容床。
目前拾美屋的店有兩種定位,大部分黑底綠字門頭的店定位于“社區美妝護理”,試點改造的幾家紅底白字門頭的則定位于“一站式美妝生活館”。
二者貨品結構中的核心品類仍是化妝品,家居百貨、頭發護理、應季品等則作為輔助品類,區別在于后者非化妝品類占比會有一定提升,以此突出“生活感”。
從品類占比上看,拾美屋的護膚品占比45%-48%、彩妝占18%-20%(較峰值22%有所下滑)、面膜占10%(拾美屋的品類統計中單獨計算);此外,頭皮護理占5%—6%,家居百貨占據3%,而應季品則占到7%。
△拾美屋店內部分陳列
值得一提的是,川西市場具有一定獨特性,體現在對于產品的個性化需求與流行品牌滯后性。
例如,護膚品類中,當地消費者出于高原紅血絲修復、美白祛斑的護膚需求,更青睞功效型產品和面膜產品。
滯后性主要體現在,當地消費者對諸如稀物集、谷雨等國潮品牌并不完全了解,因此在店內只占到營業額的10%—15%。
此外,川西市場面臨不小的市場競爭,也面臨物流與供應鏈的雙重挑戰。
何元清解釋道:“例如每一個物流運輸的打包箱都是成本很高的專業箱子,從庫房送到門店的運費又是其他地區的兩三倍,所以實際上業務沒那么好做。”
為此,拾美屋建立了獨特的管理體系:如設置安全庫存上下限,一線營運人員可即時調整;滯銷品退回總部統一處理;建立前置倉體系,支持美團等線上業務——這一業務為單店帶來了一定的月營業額增量。
02
盈利核心是后院
盡管拾美屋的護理區僅占門店面積的10%,但卻貢獻不低的利潤。
拾美屋的護理業務經歷了明顯的戰略升級。何元清回憶:“2023年之前,如有顧客想擦一下產品,我們就在通道里放張椅子。”
而自2023年起,所有門店增設半封閉護理區,已形成系統化的護理體系。拾美屋的護理主打“高效、低價、無套路”的價格全透明服務,例如799元10次的水光護理或588元包年的洗臉套餐等。
△拾美屋廣告海報
何元清說:“這就是我們要打出與美容院的‘差異化’之處,也是線下門店的‘護城河’之一。我們明碼標價,顧客做完就走,以性價比為重。”目前,在拾美屋,已有穩定的顧客群體購買了長期護理套餐,貢獻了穩定的增量收入。
對于拾美屋而言,相比較于前店以家居紙品引流新顧客,護理區的另一作用是在客群中篩選高價值客戶。
“愿意花一杯咖啡錢來洗臉的顧客,是我們真正的優質客源。”何元清直言。通過護理轉化,顧客可能嘗試更高客單的項目,如排毒護理。同時,護理服務提升了復購率:“一年來24次的顧客,至少會消費三四次其他產品。”這樣就完成了前端引流產品,終端轉化高客單項目,后端綁定長期會員的價值鏈延伸。
此外,護理區強化了員工與顧客的情感紐帶,員工每服務一位顧客可獲得額外的提成,進一步激勵服務熱情。
不過,雖然護理區帶來的作用明顯,但實際的運營成本也頗高。
當化妝品報在公司進行采訪時,拾美屋正在進行新一期員工培訓,請老師專門講解護理技巧。
“很多門店過來的員工,交通時間都會占用兩天,各方面成本都很高。”不過何元清認為這是線下競爭力的核心:“線上的便利、價格存在一定優勢,但做護理必須面對面,這就給我們搭建了與客戶情感溝通的橋梁,必須要投入做好。”
而做好與“人”的連接,正是拾美屋22年以來的經營之本。
03
把私域做到極致
從客戶定位上,拾美屋的客群主要集中在30-50歲,包括企事業單位人員,個體經營者等,這部分人群消費穩定,對品牌忠誠度高。
談及吸引Z世代消費者,何元清的思路則更為謹慎:“我們會慢慢向年輕人群靠近,但核心消費者和之前無異,不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動。”
因此,目前拾美屋的會員體系仍采取分級管理,分為:普通/銀牌/金牌會員,每個級別享受的會員權益不同。
△拾美屋小程序首頁
此外,拾美屋在私域運營上也有著獨特的策略。
第一,做到專屬導購綁定,每位會員會分配固定BA,系統記錄服務關系;第二,做好會員日營銷,每月18、19日可免費到店領取高實用性禮品,如潔面巾;第三,還會做好社群運營,拾美屋總部和門店均有粉絲群,定期推送到店自提的秒殺活動,帶動線下流量;第四,門店抖音每日好物推送的文案選品統一輸出。
△拾美屋小程序“積分購”
值得一提的是,拾美屋會定期在抖音、小程序直播賣貨,顧客到店自提。何元清認為設立直播有兩大原因,“一是為滿足有看直播習慣的顧客需求,這是完全面向私域的;二是為培養團隊的能力,不管效果最終如何,我們得緊跟市場的發展步伐。”
私域運營的核心是“綁定關系”與“情感連接”,而拾美屋的員工管理體系與會員運營深度耦合。
目前,拾美屋的員工后臺共120人,后臺員工在20人左右。120人中80%為3年以上老員工,30歲以上的員工數量占80%。
可以說,不管是對員工,還是對消費者,拾美屋都能夠做到“以人為本”。何元清坦言:“零售行業對技術含量并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就是待人要真誠。”
在CS渠道下滑的當下,拾美屋更注重基礎性服務的回歸。“行情再差,也要挨個給會員打電話。”或許區域連鎖的生存本質,就是在有限市場內,通過深度服務建立競爭壁壘。
未來,拾美屋將繼續“穩扎穩打”,在存量市場中挖掘增量。正如何元清所說:“我們不說做多偉大的企業,但求養活團隊,服務好顧客,這就是很好的事了。”
編輯:楊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