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鄒青穎
2024年4月,化妝品報曾對盒馬銷售假化妝品一事進行調查。彼時大量消費者投訴,在盒馬X會員店買到了疑似假冒的國際知名化妝品。
而在近日,上海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辦公室評選產生了“2024年上海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并在“上海發布”公眾號正式發布。據知情人士向相關媒體透露,其中第五個案例——“金某某等人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正是針對去年盒馬銷售假化妝品的案件。
根據公眾號所發布的案件詳細內容,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被告人金某某、李某某、易某某共同經營卿某公司,在明知上海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采購“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品牌化妝品向盒馬平臺供貨的情況下,仍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售價向該公司銷售假冒“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品牌化妝品,由該公司以其關聯公司名義轉售,并在多地盒馬會員店對外銷售。經審計,金某某等人通過卿某公司向該公司銷售假冒的“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品牌化妝品金額達320余萬元。
△截自上海發布公眾號
此前,上海一消費者曾因在盒馬X會員七寶店購置的蘭蔻小黑瓶產品膚感有異,且氣味、質感均與專柜正品有明顯出入,將涉事商品送至兩個不同的鑒定平臺查驗商品真偽,得出的結果均為“假貨”。彼時,該消費者聯系盒馬要求“假一賠三”,盒馬方表示若產品確實存在問題,經銷商將承擔主要責任。
據悉,“盒馬跨境GO”的商品屬于海外直采,在掌上海關APP中可以查詢相關記錄,購物鏈路清晰,可證實為正品;而“盒馬x會員超市”內護膚產品則來自第三方供貨商,具體采購流程并不清晰。
實際上,盒馬所售化妝品被指假貨并非個例。早在2023年底,就有多名消費者曝出,自己在北京等地的盒馬會員店購入的蘭蔻全新精華肌底液被鑒定平臺判為假貨。
去年3月,經知名打假博主B太舉報,上海寶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介入盒馬售假化妝品案進行調查,并將涉案商品送權利人歐萊雅公司鑒定,鑒定結果為假冒產品。隨后,監管部門以涉嫌侵犯注冊商品專用權案由,對上海盒馬互聯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立案調查。
最終,經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金某某、易某某、李某某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四年、四年二個月,并處罰金85萬元、20萬元、65萬元。
編輯:鄒欣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