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碩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了針對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普遍關稅,引爆全球貿易戰。
在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生效之際,中國繼續反制措施。
自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
自此,所有報關進入中國的美國進口化妝品?將無一豁免:一瓶到岸價格200元的美國眼霜要比過去多交168元的關稅。
△財政部網站截圖
01
漲價與否
美國化妝品企業進退兩難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華化妝品出口額1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9億元)。
反制措施出臺后,海藍之謎、德美樂嘉、歐邦琪等美系品牌對華出口將受顯著影響,為平衡關稅成本,品牌大概率會漲價。
按照慣例,進口品申報價一般為零售指導價的2-3折,具體到不同品牌的情況各異。這意味著,加征84%的關稅,相當于零售價的10%-20%。
對此,化妝品報聯系了雅詩蘭黛集團,詢問其短期內是否有提價計劃,暫未獲回復。
手握眾多國際品牌的福建思迪兒董事長姜利艷告訴化妝品報,應對關稅變化,部分美國品牌已有動作,但具體操作時間品牌還在考慮中。
西藏化妝品代理商吳東告訴化妝品報,目前暫未收到美系化妝品漲價消息,加上其貨盤內產地為美國的熱門商品有限,關稅調整的影響尚未顯現。
一定程度上看,化妝品巨頭們的“全球化生產模式”的確分散了關稅沖擊。
以天貓平臺在售的雅詩蘭黛第七代小棕瓶為例,其原產地包括美國、英國、比利時、日本等,這意味著品牌能夠根據市場需要調整出產地。
△雅詩蘭黛天貓旗艦店截圖
有業內人士推測,美系品牌漲價舉措遲遲未出,也同中國市場的競爭環境有關——相對農產品等剛需類目,化妝品可替代性強,漲價伴隨的銷售額下降風險也更大。
隨著近年來本土品牌的崛起,美系化妝品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本就有所萎縮。過去三年,美國對華化妝品出口額持續下降:降幅分別為1.2%、25.0%、3.4%。
在此情形下大幅漲價,無疑將進一步弱化自身競爭力,加速中國消費者尋求國貨以及歐洲、日韓替代品。
△圖源: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化妝品分會
不漲價,損失利潤空間;漲價,損失市場份額,美國化妝品企業正面臨進退兩難處境。
4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對赴美中國游客發布風險提示:近期,由于中美經貿關系惡化以及美國內安全形勢,文化和旅游部提示中國游客充分評估赴美旅游風險,謹慎前往。
顯然,相比價格,更重要的是輿論:消費者會不會因為美國政府的經濟霸凌行徑抵制美國化妝品,值得美系品牌考量。
02
化妝品原料或迎漲價潮
但影響有限
除化妝品成品外,此次的關稅調整還將帶動美系化妝品原料成本上升,主要覆蓋硅油、卡波姆、鈦白粉、增稠劑以及各種活性原料。
截至發稿前,陶氏、亞什蘭、路博潤等美國頭部原料商暫未宣布漲價計劃。
一位化妝品原料從業者認為,關稅挑戰下,中國化妝品企業將加速供應鏈調整,轉向國產替代,或向日韓、歐洲等地尋求替代供應商。
“能替換掉的就替換掉了,不能替換的,也控制使用(量)。”廣東尚品匯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彩妝研發主任林麗雋告訴化妝品報,此次關稅調整對其幾乎沒有影響,美國原料此前已經歷多輪漲價,“(我們)早就有了心理預期和相應準備”。
考慮到亞什蘭、陶氏等頭部美國原料企業已在南京、張家港等地布局生產基地,原料市場并不會受到過大影響。
03
中國化妝品出口受阻
頭部零售企業伸援手
4月8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的稅率由34%提高至84%,累計此前兩輪加稅,整體稅率達到104%。
此外,針對800美元以下的跨境小包的免稅政策也將在5月2日取消。
2024年,美國是中國化妝品第一大出口市場,出口額1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6%。如今,美國一再加征關稅,導致中國化妝品出口產業鏈利潤被蠶食,不具備高技術壁壘、可替代性強的產品在美銷售可能出現斷崖式下滑。
4月9日,化妝品原料商科思股份在投資者關系平臺回復投資者稱,其對美國銷售占比約10%-20%,針對關稅等貿易摩擦風險,公司將通過提前備貨等方式應對,保障短期內保障客戶供應安全。
4月7日,永輝超市發布《致中國優質供應鏈的一封信》,信中表示:若因出口受阻而庫存積壓,將開通“綠色通道”完成15天極速上架;針對苦惱于國內市場認知度的外貿商品,永輝將提供推廣扶持;對于渴望產品升級的供應鏈企業,將作為“市場助手”共同開發新產品。
4月9日,武商集團也倡議全國的購物中心、百貨和超市等市場主體攜手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幫助消費品出口企業拓展國內市場,并提出拓展銷售渠道、加強品牌推廣、提供數據支持、優化供應鏈管理四條舉措。
今日早些時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稱,目前商務部正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出口企業緩解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搭建外貿企業拓內銷平臺、用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開展內外貿一體化工作等。
編輯:楊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