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福利网站/麻豆三级视频/国产色在线 com/午夜影院操

首頁 / 數據

為“成分黨”交智商稅,可以休矣丨每周一話

李娜|首席記者|2019-05-19 15:17:55
原創
“成分黨”的終極訴求不是成分,而是功效。

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李娜

隨著消費者護膚意識的增強,成分黨一夜之間崛起,“成分”仿佛成了“科學”、“理性”的代名詞。一些品牌也在人聲鼎沸中悄然掘金成分黨,試圖抓住這波風口,但在研發實力有限的條件之下,他們似乎更傾向于通過販賣單一成分來攫取暴利。

實際上,成分黨的崛起,更像是在長期的信息不對稱之后,消費者的一種叛逆宣告。這種現象很有趣,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產品開發的方向和品牌營銷戰略的走向。對于一直注重產品研發的品牌而言,成分黨的崛起,讓他們迎來了成分營銷的收割期。而對于一些研發欠缺的品牌而言,情況就顯得有些微妙了。

微信圖片_20191212151654.jpg

誠然,成分黨代表著消費者對產品信息的掌控,但這種掌控多半是滯后的。化妝品是系統的化學、生物學和醫學等基礎學科的累積和沉淀,正規的化妝品都會貼出成分表來告知用戶產品的主要組成,但化妝品不全然由成分組成,還包括了原料、技術、劑型、配伍、包裝等要素,因此認知了成分不代表掌握住了化妝品的核心。

對成分誤解的成分黨們,會用血和淚的教訓買單。

以配方體系為例,美白成分純VC功效添加一般是5%-15%,不過往往會跟其他活性物配伍添加。如果作為協同抗氧化,0.5%VC也能起效。不過,VC這一成分雖然有美白功效,但它怕光也怕空氣氧化,那么如果是水劑配方,又沒有避光隔離措施的話,放進去也等于白搭。

同樣,煙酰胺的功效添加一般是2%-10%,但也會有配伍添加。比如olay的小白瓶,就會采用多種成分跟煙酰胺組隊,協同增效。

大部分成分黨在護膚方案上的判斷更多基于片面的信息,以一個組分或濃度斷定產品的好壞。而在坊間,以成分為指標進行貿然搭配,最后導致爛臉的案例比比皆是。據了解,坊間最流行的成分搭配就是當年的VB3+A醇,但因為皮膚的耐受性不同,導致許多人爛臉。

成分黨們了解的知識或許是豐富的,卻不是系統的。如果, A組分+B組分+C組分搭配出來的產品就能把自己變成仙女的話,那還要配方師做什么?

通過成分黨崛起的路徑,我們可以看到其背后的核心訴求。隨著消費者接收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基于護膚功效的訴求,年輕消費者在美白、保濕、抗皺等功效驅動下,對化妝品的研究變得越來越專業,不少成分黨已經不滿足于對單一成分的了解,開始進行不同組分之間的搭配,有的甚至進入分子層面的研究;與此同時,美妝品牌也在有意識的迎合這屆消費者,各種針對明星成分的營銷活動,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成分黨的進程。

然而,在尋求產品功效的過程中,對成分的過分迷戀和依賴,是消費者認知過程趨于理性的一個表現,但它不是消費的本質訴求。化妝品的核心永遠是配方體系,而非某個成分,消費者真正的訴求是解決皮膚問題,是對產品功效的追求,而非某個成分。

走火入魔的成分黨們遲早會醒悟,但對成分黨這一市場現象的誤解,將由企業自己買單。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成分黨的崛起催生了大量的“網紅出品”和“自創產品”。這些產品看上去成分光鮮,但實際功效和產品的安全性往往經不起考驗。某社交電商APP大量種草的以明星成分著稱的某網紅品牌,上市幾個月竟被發現尚未在食藥監局備案。

忽略成分黨崛起背后的行業升級趨勢,僅僅是站在風口上賺“快錢”,過分夸大單一成分功效的品牌,終將會被醒悟過來的消費者所厭棄。

評論列表

(0條)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