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月26日),家用美容儀品牌初普在其新開的微博賬號“初普Tripollar”(原“Tripollar初普”)上發(fā)布聲明,回應了此前網傳其“跑路”、未進行III類醫(yī)療器械證注冊等質疑。初普表示,品牌近期在各大平臺關店的原因在于更換了新的代理商,新店正在籌備中,3月起會陸續(xù)看到結果。不久前,初普剛經歷完價格“大跳水”風波;伴隨輿論的持續(xù)發(fā)酵,初普的種種異常舉動又讓品牌“跑路”的傳聞甚囂塵上。在射頻美容儀“大限將至”的背景下,初普突然在新規(guī)正式實施的前一個月重新開店,這意味著什么?
初普回應:
更換代理商、正在推進拿證、有售后保障
據初普官方聲明,為更好地服務中國消費者,初普母公司Pollogen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更換了中國區(qū)總代理商,由原代理商“環(huán)宇藍海技術有限公司”(隸屬于南京小鯨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新代理商“杭州超品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自1月起,由原代理商運營的線上各渠道店鋪已逐步關閉,相關公眾號也已同步變更。3月起,新代理商將于各渠道(包括天貓、京東、抖音、拼多多)上線全新官方旗艦店和社交媒體賬號(包括微博、小紅書)。
對于初普尚未進行Ⅲ類醫(yī)療器械證備案,初普在聲明中表示,目前品牌關于第三類醫(yī)療器械注冊的相關工作正在穩(wěn)步推進中。不僅如此,其還表示即將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多款重磅家用美容儀新品。
針對此前不少消費者質疑的售后問題,初普則回應稱,此前在品牌官方渠道購買產品的消費者,若遇到任何產品質量問題,可在質保期內通過客戶服務熱線、電郵或咨詢官方平臺的售后客服,與品牌的客戶支持團隊取得聯系。
在兩大傳統(tǒng)電商平臺,截至目前,初普天貓和京東旗艦店新店均已上架3款產品,包括1款此前的熱銷商品“金礦射頻美容儀”和2款專用凝膠,而原初普天貓旗艦店“Tripollar初普海外旗艦店”已無法在天貓平臺搜索到,原“Tripollar京東自營旗艦店”的6款產品在京東上均顯示無貨狀態(tài)。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月初,初普官方微信公眾號就已更名為“NiceTop所先”,公眾號簡介顯示“品牌公眾號升級中”,以往發(fā)布的內容均被清空,但認證主體依舊是代理商新基石(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據了解,初普成立于2010年,是以色列射頻大師Pollogen旗下的家用美容儀品牌。2014年,初普首次在中國推出Tripollar Stop家用美容儀,品牌由此成為首個進入中國市場的高端射頻美容儀品牌。數據顯示,2020年初普美容儀在雙11銷售額超5億元,GMV成交額近10億元。
從“小家電”到Ⅲ類醫(yī)療器械
美容儀的“械字號”時代來臨
隨著顏值經濟的不斷增長,消費者對于美容和護膚的需求逐漸升級,家用美容儀以高效、便捷等特點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家用美容儀市場呈現藍海之勢。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家用美容儀市場規(guī)模接近100億元,且正在以超30%的年復合增長率擴大。2026年中國家用美容儀市場規(guī)模將突破200億元。
然而,因早期對家用射頻美容儀的分類尚不明確,不少商家將其作為小家電品類進行售賣,家用射頻美容儀也因此一直處于醫(yī)療器械和家用電器之間的灰色地帶,爆發(fā)式增長的背后也隱藏著種種亂象。
以初普為例,去年年末,品牌旗下多款售價曾高達數千元的射頻美容儀一夜之間暴跌至百元,遭到不少消費者的集體投訴,由此也暴露出各種負面問題,主要包括產品質量層次不齊、產品價格與實際功效不對等、產品存在安全風險、品牌涉嫌虛假宣傳等。
事實上,初普存在的問題并不是個例,而是大多數家用美容儀品牌的縮影。上海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2021年10月曾發(fā)布公告稱,經抽檢發(fā)現32批次美容儀不合格,其中,多款網紅產品中招。而早在2020年的央視新聞《每周質量報告》中也曾表示,由于家用美容儀在使用時與皮膚直接接觸,若按摩頭或手柄的金屬鍍層中有害物質超標,則可能引起皮膚過敏癥狀,若溫度把控不當,還可能存在低溫燙傷風險。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美容儀的投訴量更是數不勝數。
基于此,國家相關部門開始逐漸調整政策,提高家用射頻美容儀的準入門檻。
2022年3月28日,國家藥監(jiān)局發(fā)布了調整《醫(yī)療器械分類目錄》公告(2022年第30號),明確將射頻美容儀納入Ⅲ類醫(yī)療器械監(jiān)管。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類產品未依法取得醫(yī)療器械注冊證不得生產、進口和銷售。換言之,射頻美容儀需要持證上崗,即獲得“醫(yī)療器械注冊證”。
截自國家藥監(jiān)局官網
2023年4月10日,為進一步規(guī)范射頻美容設備的管理,國家藥監(jiān)局器審中心又發(fā)布了《射頻美容設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明確了適用范圍、注冊審查要點等。
截自國家藥監(jiān)局器審中心
相關業(yè)內人士透露,Ⅲ類醫(yī)療器械需要做3期臨床試驗,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申報周期長、費用高,且采用許可證管理,辦證流程通常在兩年及以上。
毫無疑問,新規(guī)之下,美容儀行業(yè)進入“械字號時代”,射頻美容儀品類將面臨大洗牌。
目前,各大頭部美容儀品牌的獲證速度頗受市場關注,其中,在國家科學技術部政務服務平臺上可搜索到雅萌、花至、覓光、OGP時光肌這四個美容儀品牌的臨床試驗備案信息。
當然,也有業(yè)內人士指出,企業(yè)一般是在2023年3月才逐漸完成臨床試驗備案,后續(xù)還要著手開展這些試驗,意味著距離2024年4月1日“大限”僅剩一年時間,在此期間能夠獲證的可能性不大。這就意味著,相關美容儀企業(yè)或存在無法繼續(xù)銷售射頻美容儀的窘境。
總的來說,新規(guī)落地在即,必然會使品牌經歷一段時間的陣痛期,但可以肯定的是,將家用美容儀劃分為“小家電”的時代已經過去,迎來的將是具有醫(yī)療資質、產品符合規(guī)定、技術漸趨成熟的美容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