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Authority,下稱CMA)在英國政府官方網站發出聲明,表示將對聯合利華集團進行調查,以免消費者被該公司在部分產品上的“環保”聲明與“綠色”宣傳所誤導。
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表示,聯合利華可能夸大了某些產品的環保程度,并細數了聯合利華“五宗罪”:
聯合利華使用的某些聲明和語言顯得模糊和寬泛,可能會讓消費者對這些產品影響環境的程度產生誤解;
聯合利華關于產品某些成分的聲明可能會夸大該產品的“天然”程度,因此可能會造成不準確或誤導消費者的印象;
聯合利華只針對產品某一方面進行宣傳,可能會對消費者造成暗示,認為該產品整體上是環保的;
聯合利華的某些綠色聲明——尤其是與可回收性有關的聲明——可能不明確,因為它們沒有具體說明產品或包裝的全部或是哪一部分是可回收的;
聯合利華使用的包裝顏色、標識和圖像——如綠葉——可能會給消費者造成一種產品整體都十分“綠色環保”的夸大印象。
圖:截自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官方網站
CMA首席執行官薩拉·卡德爾說:“我們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試圖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來幫助保護地球環境,但我們也十分擔心,許多消費者會被所謂的‘綠色’產品所誤導,因為這些產品并不像它們看起來的那樣環保——尤其是像洗衣液、廚房清潔噴霧和洗漱用品等生活必需品。”
CMA還表示,本次對聯合利華的調查是該部門對全英國快速消費品行業的“漂綠”行為發起廣泛調查的第一步。
“漂綠”(Greenwashing)一詞最初是由環保主義者Jay Westervelt于1986年提出,指的是公司運用具有誤導性或錯誤的宣傳方式,來夸大自己在環境方面的努力。從化妝品行業的角度通俗地說,“漂綠”便是指化妝品企業在保護環境方面“說的比做的多”或是“只說不做”;也就是在ESG理念最為流行的當下,打著ESG之名,行“虛假環保”之實。
卡德爾補充說,CMA的初步審查已經發現了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做法,促使其于昨日(12月12日)對聯合利華展開正式調查。“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收到了一系列消費者對聯合利華將某些產品宣傳為環保產品的擔憂,我們將深入研究這些說法,調查它們是否屬實。一旦我們發現聯合利華涉嫌‘漂綠’,我們會立即采取行動,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護。”
聯合利華方面則回應稱,它將繼續與CMA合作,但對CMA的聲明感到“驚訝和失望”,并否認聯合利華的聲明“有任何誤導性”。
該公司發言人表示:“聯合利華致力于在包裝上對我們產品的優點作出負責任的聲明,這些聲明是透明和清晰的,我們有健全的程序來確保任何聲明都能得到證實。”
聯合利華還稱,它始終致力于通過包裝上的回收標簽,向消費者提供“如何在使用產品后正確處理其包裝”的信息,并指出該公司是英國塑料公約(UK Plastics Pact)的最早簽署方之一。該公約將整個塑料包裝鏈聯合起來,以共同應對塑料垃圾帶來的挑戰。
在2019年卸任的前首席執行官保羅·波爾曼(Paul Polman)的領導下,聯合利華將自己定位為可持續發展的全球領導者。這家全球消費品集團已做出承諾,表示將減少其塑料足跡,并希望創造一個“無廢物的世界”。
圖:截自聯合利華官網
但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聯合利華將于今年售出530億個不可重復使用的塑料小袋,其中裝有從洗衣液到洗發水等各種產品,這違背了聯合利華“摒棄使用一次性塑料”的承諾。
圖:源自《衛報》
報告稱,聯合利華將無法兌現到2025年將原生塑料使用量減半的承諾。該組織還預計,聯合利華在至少十年內都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總部位于美國的社會活動組織“改變市場基金會”(Changing Markets Foundation)也于去年發現,聯合利華已將可回收的PET瓶洗衣液補充裝換成了塑料小袋包裝。“聯合利華聲稱,這種包裝是為了鼓勵消費者多使用補充裝。但這些塑料袋子是不可回收的,而且每袋僅夠補充兩次。”該組織說。
綠色和平組織表示,此次調查“必須為聯合利華敲響警鐘”。
英國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UK)塑料事務部主管尼娜?施蘭克(Nina Schrank)說:“人們真誠地相信了聯合利華關于可持續發展的聲明,并希望這些聲明不僅僅是‘煙霧彈’和‘鏡花水月’。但事實是,聯合利華并沒有兌現它自己的‘大話’,‘塑料減半’的承諾將淪為一紙空文。
“除非該公司立即采取實際行動,解決其生產的大量一次性塑料的問題,否則他們永遠不會兌現自己的承諾。這意味聯合利華必須開始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從停止每年在全球銷售數十億個高污染的塑料小袋做起。”施蘭克補充道。
在英國《衛報》的采訪中,CMA沒有說明預計于何時結束對聯合利華的調查。“在此之后,CMA將利用其信息收集權力獲取進一步的證據,以推進其調查,案件如何展開將取決于證據顯示的內容。本案可能的結果包括讓聯合利華作出改變運營方式的承諾、并結案,或將該公司告上法庭。”《衛報》寫道。“自其公布合規審查結果以來,一些供應商已經修改或刪除了一些綠色聲明,但其工作仍在繼續,對其他公司的調查也可能會在之后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