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福利网站/麻豆三级视频/国产色在线 com/午夜影院操

首頁 / 數據

30天罰款超194萬元!41家企業上黑榜

鄒青穎|見習記者|2023-10-18 16:18:36
轉載
9月,廣州市監局發布化妝品企業行政處罰案件共計41起,行業繁榮的背后存在哪些隱憂?

近年來,中國“美麗經濟”迅速崛起,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達2071億元,同比增長8.6%。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2023年預計將突破5100億元。

一直以來,廣東作為化妝品產業大省,化妝品生產企業超3000家,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數量超8000家,均位居全國第一。本文梳理了上個月(9月1日-9月30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稱“廣州市監局”)發布的關于化妝品企業行政處罰的相關信息,以此從中窺見化妝品市場監管重點。

據《化妝品報》不完全統計,2023年9月1日至9月30日,廣州市監局發布化妝品企業行政處罰案件共41起,部分企業涉及兩種及以上違法情形,累計罰款194.67萬元。

01

累計罰款超90萬元

特殊化妝品成監管重點

特殊化妝品仍是監管重點。據匯總表不完全統計,9月1日至9月30日,企業因“生產經營未經注冊的特殊化妝品”情形受罰的案件最多,共10起,累計罰款超90萬元。

從產品類型來看,染發類產品一直是涉案“重災區”。上述10起案件中,有4起涉及產品為染發膏,累計罰款約41萬元,占該類案件罰款總額的一半左右。

9月15日,廣東省藥監局信息顯示,廣州市敦復化妝品有限公司就因無證生產染發膏產品受到“頂格處罰”,公司被禁業10年,同時法定代表人、公司主管均被終身禁業。

配圖2.png

△截自廣東省藥監局官網

處罰書顯示,自2022年7月以來,該企業已經收到4次行政處罰,處罰總金額近百萬元,且涉案產品均與染發膏相關。可見,面對涉案企業“屢教不改”,處罰力度往往會加大,甚至會被直接踢出局。

廣東省化妝品監管科學研究基地負責人郭清泉表示,“由于染發產品需要經過一系列測試,尤其是毒理學測試,成本相對更高,且這類產品涉及多個色號,不同的染發劑染料對應不同的配方,不同用量的染料也會產生不同的顏色,所以一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只用一個色號進行注冊,再用得到的批件去代替其他產品,行業亂象就會比較嚴重。”

此外,廣東省化妝品質量管理協會秘書長杜洪介紹,“目前申請拿到一個染發特證的時間大約是8-12個月,費用在1.6萬-2萬元左右。”由于染發產品申報周期長、成本高、技術難度大,不少企業鋌而走險,“一號多用”逐漸成為行業潛規則。在業內人士看來,“未經注冊”實為“套用”了其他化妝品的批準文號,無證生產特殊化妝品是典型的“套證”行為。

但自6月21日,國家藥監局召開化妝品“一號多用”違法行為專項檢查動員部署會后,各省市紛紛開啟了拉網式監管,各大電商平臺也積極響應,如阿里發布《化妝品“一號多用”專項行動宣導》,下架冒用、套用化妝品注冊證號/備案編號等信息的商品,遏制了一些企業妄圖靠“套證”蒙混過關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除染發、美白、防曬等特殊化妝品是企業無證生產的“常客”外,皂類產品作為一個特殊的存在,常常亂象橫生。

9月21日,廣州市莎菲娜日用化工有限公司因生產未經注冊的功效型香皂被罰。據行政處罰書,當事人委托廣州市莎菲娜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斷黑香皂產品1000盒,該產品執行標準為QB/T2485-2008II型,屬于香皂,然而,其外包裝標注有“斷黑”“抑黑”等字樣,屬宣稱具有特殊化妝品功效,且該產品中含有美白功效成分“煙酰胺”。

配圖3.png

△截自廣州市監局官網

對此,杜洪表示,由于傳統日用產品與化妝品的界定較為模糊,不少化妝品披著“香皂”的外衣冒充日化用品,試圖規避化妝品新規的監管。

此前,廣州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普通化妝品備案問答(四十五期)》,明確指出,“僅具有清潔等普通功效的香皂按一般日化產品管理,宣稱具有‘美白、防曬’等特殊功效的香皂按照特殊化妝品實行注冊管理”;市面上用于人體的“液體香皂”“皂液”產品,雖然名稱中含有“皂”,但“其仍可能屬于化妝品”。

截圖4.png

△截自廣州市監局官網

不僅如此,新條例第七十七條第二款也明確規定,“香皂不適用條例,但是宣稱具有特殊化妝品功效的適用條例。”

最終,廣州市白云區市監局認定上述產品為特殊化妝品,另經核實,莎菲娜日化未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且未取得特殊化妝品注冊證,罰款5萬元。

可見,憑借一個“皂”字鉆法規空子打“擦邊球”的時代要結束了。此次處罰案件也給相關企業敲響了警鐘,隨著法規的完善與細化,企業不能再抱僥幸心理,合法合規才是唯一出路。

02

標簽關乎產品安全和消費者權益

從匯總表可以發現,企業除了因“生產經營未經注冊的特殊化妝品”情形受罰的案件較為常見外,因“生產經營標簽不符合規定的化妝品”情形受罰的案件亦不在少數,主要涉及化妝品無標簽、無中文標簽、標簽標識不一致、標簽虛假宣傳等情形。據不完全統計,9月共發布了8起此類案情的行政處罰。

對于消費者而言,化妝品標簽往往是其了解產品的首要途徑。一方面,化妝品標簽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功效、安全使用方式等信息,是消費者選擇產品時的重要參考依據,能夠保障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面,化妝品標簽的合規化對應著企業所承擔的重要責任,是企業貫徹國家標準的體現。

“作為消費者,可以通過標簽清晰地了解相關產品的信息與合法性;作為企業,可以通過標簽表明自己產品的特點和合規性,但是有些不合規的企業法律和主體責任意識淡薄,配方和實際生產不相符,導致檢測出來的成分和產品標簽不一致。”杜洪補充道。

近年來,監管部門正加大對化妝品標簽及產品功效宣稱的監管力度。2021年5月3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實施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的公告》,明確了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請注冊或者進行備案的化妝品,必須符合《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規定和要求;此前申請注冊或者進行備案的化妝品,未按照本《辦法》規定進行標簽標識的,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必須在2023年5月1日前完成產品標簽的更新,使其符合《辦法》的規定和要求。

誠然,《辦法》的核心是通過安全技術規范和安全評估技術導則來確定產品的安全性,對企業形成合規的產品功效宣稱和標簽標注起到指導作用。隨著《辦法》的全面落地,化妝品企業的產品標簽管理直接關系到行業整體的合規化進程。

03

行業“大清洗”仍在繼續

隨著化妝品新規的落地,備案事項逐漸完善,監管更加嚴格。根據匯總表,9月1日-9月30日,企業因“生產銷售未經備案的普通化妝品”情形受罰的案件共7起。此外,還有1起因企業“生產銷售已取消備案的化妝品”被罰1.7萬元。

行政處罰書顯示,廣州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2月備案了一款名為“碧緹沃塔拉汗煥顏緊致露”的普通化妝品,該化妝品于2022年9月取消備案,而當事人于2022年10月又生產了388瓶,后于2022年11月售出330瓶,違法所得3960元。

配圖5.png

△截自廣州市監局官網

最終,該公司因違反《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五條第三款“備案部門取消備案后,仍然使用該化妝品新原料生產化妝品或者仍然上市銷售、進口該普通化妝品的,分別依照本條例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的規定給予處罰。”,罰款1.7萬元。

事實上,自新規以來,“備案清理”的情況在業內已成常態化,從老產品認領、產品資料補錄再到每年提交年度報告,已有數十萬件產品被淘汰。

今年7月11日,廣州市監局就發布擬取消廣州市未完成2023年年度報告整改的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的通告,該通告的清單包含乳霜、精華、面膜、香水、洗發水等多品類化妝品。可見,一些歷史遺留下的“僵尸”產品、未按要求備案的產品正被一批一批地“清除”。

多地市場監管部門明確表示,化妝品經營者,建立并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做好產品備案情況的自查,不僅能夠避免觸犯法律紅線,更是對消費者負責任的表現。這也是提醒企業,“取消備案”即意味不可再繼續生產銷售,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及時完成產品的備案工作。


評論列表

(0條)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