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李佳琦帶貨懟網友”“李佳琦 花西子”“如何看待李佳琦帶貨爭議言論”等話題接連登上微博熱搜榜,其中,“李佳琦說找不到以前狀態了”的詞條在登上文娛榜第一的同時,“爆”了。
直到今日(9月11日),此次圍繞李佳琦的負面輿情仍在持續發酵且不斷朝其他方向蔓延。在微博文娛熱搜榜前十中,與李佳琦此次直播事件相關的熱搜便占據了七個位置。作為現象級頭部主播,李佳琦一直擁有極高的用戶忠誠度和良好的大眾口碑,盡管此前也有過一些爭議,但像此次事件引發的如此大范圍的“口誅筆伐”,甚至導致不少“真愛粉”發帖宣布脫粉,似乎還是第一次。
01
李佳琦“飄了”?
據悉,此次事件起因是李佳琦9月9日的直播,當其講解花西子眉筆時,有消費者在直播間表示“花西子越來越貴了”。而李佳琦不僅回復稱:“花西子哪里貴了,這么多年都是這個價格”,還在情緒裹挾下進一步回懟消費者:“有的時候找找自己的原因,這么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而他之后這句略帶說教意味的發言正是此次事件中引爆輿論的導火索。
“已經從打工人變成資本家了,賣貨的開始教育消費者了”“可以解釋為什么那么貴,但是為什么要攻擊消費者”“為什么我買東西還要反思自己,普通打工人是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嗎?”……與此同時,不少“真愛粉”在社交平臺發帖表示脫粉,不會再支持李佳琦的“雙十一”直播活動。一夜之間,李佳琦微博掉粉63萬。
事情不斷發酵,輿論所關注的重點顯然并不是花西子貴不貴、漲沒漲價,而是以前站在消費者角度懟各種漲價品牌的“所有女生”的李佳琦,如今卻以資本家的傲慢語氣對消費者進行說教,“背刺”消費者。
此外,近年來復雜的市場環境讓許多美妝品牌面臨著生存的重壓,不少新銳國貨美妝宣布破產倒閉。這種生存的困境不僅僅局限于企業,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也同樣如此。“李佳琦對于國貨價格的言論是沒問題的,他的問題是刺激到了消費者的痛點,” 杭州絢彩品牌管理公司總經理錢琦表示,工作難找、內卷嚴重、“996”盛行……無數壓力壓在普通打工人身上,但收入卻普遍降低,李佳琦的言論顯得有些“何不食肉糜”了。
截至發稿前,“李佳琦帶貨懟網友”這一詞條閱讀量已達12.9億,討論量12.8萬,互動量達559.5萬,且多家大眾媒體皆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02
李佳琦道歉,殃及品牌
事件發生后,不少李佳琦以往直播的言論都被扒出,“每天頭痛的要死,我完全可以不用工作了,但你們讓我多陪一會,這是我坐在這唯一的意義”,同時還有不少網友發出李佳琦最開始直播的態度和現在的對比,指責李佳琦“忘記了初心”。
9月11日凌晨一點四十分左右,李佳琦在微博上就此次爭議致歉。李佳琦表示,之所以沒有馬上回應是想在結束工作之后再向那位評論的女生道歉,并在博文中多次道歉,表示誠懇地接受大家的批評。該條博文評論數達18萬,轉發點贊量達504.8萬。
對于李佳琦這次道歉,大多數消費者仍不買賬。其評論區的聲音大多仍是批評諷刺的態度,“掙著普通人的錢嘲諷普通人貧窮”“你得承認你變了”“虛假的道歉,真正的傲慢”……
微博兩千多萬粉絲的大V胡錫進則連發兩條博文為李佳琦發聲,“要保持一個李佳琦能更自由插科打諢的環境吧,他更有趣,社會也更生動”,“必須允許每天直播的人偶爾說錯話,沒有人能永遠準確的把握自己的情緒,他確實說了不合適的話,但我們應該接受他的道歉讓他更進步。”盡管有部分網友支持胡錫進的觀點,認為李佳琦“罪不至此”,但大多數網友仍余怒未消,這些支持的聲音湮滅在了指責聲中。
在今晚的直播中,李佳琦再次哭著致歉,表示不應該迷失了自己,讓消費者失望,并承諾將保持最佳狀態陪伴大家,真誠接受批評,用心服務好所有消費者。同時“李佳琦哭著道歉”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總榜、文娛榜第一。
“李佳琦這次風波是意料之中的,”資深美妝評論人、億優美數字供應鏈平臺創始人白云虎向記者表示,“一個單純基于‘個人表現力’的業務體系模式,本身就存在著這些‘可以意料到’的風險,正如他自己坦言的——最近狀態不如以前了,應該說,(他也)永遠不會有以前的狀態了。”
誠然,李佳琦在直播中的不恰當言論幾乎踩在了每個普通打工人的雷點上,從而造成了如今的局面。但在發表爭議言論之前,李佳琦也表示,正因他和花西子合作多年,知道其在研發的努力,也深知國貨品牌的不易,所以才覺得售價并不貴。
一些網友也表示,李佳琦一直都在支持國貨,在爭議發生前幾天還因為與日貨解約支持國貨被大眾稱贊,盡管這次有些“口不擇言”,但不至于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風波還蔓延到了品牌上,對品牌造成了負面影響,直播中涉及品牌花西子多次登上微博熱搜。9月11日上午,花西子方客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事已經記錄,會有專門的部門進行調查,網上流傳的百分之八十的傭金問題,暫不清楚。
其他國貨品牌也紛紛“躺槍”。“國貨貴,克數少”“火了就漲價”等爭議紛紛圍繞國貨品牌展開。
“最本質的問題是消費者觀念沒有改變,認為國貨就是低價高品質,但其實這條路是走不通的,”錢琦表示,“研發的各項成本在上升,一分錢一分貨才是硬道理。”同時,他強調,李佳琦這件事反而就是一個轉折點,是各個國貨品牌打破消費者心中,“國貨=低價”觀念的好機會。
“想往文化自信方面發展,打造國貨的文化價值、品牌價值是關鍵,”錢琦指出,“中國研發,中國設計,中國包裝,中國推廣來講中國品牌,同時要提高產品力。”
近日,華為基于自研通信衛星的手機mate60引發熱議,不僅受到全球熱捧,也受到競爭對手的認可。“其售價也越來越貴,但消費者仍趨之若鶩,為什么?”白云虎表示,“不僅僅是產品值,也是品牌價值得到了認可。”
“化妝品行業也是如此,”白云虎向記者強調,未來的國貨品牌,只有2個選擇,一是重塑“品質為王”的理念,不再一味強調“流量為王”;二是強化“中國文化”的營銷策略,深度應用AIGC等數字技術,推動文化和產品的鏈接,在品牌力上,形成和國際大牌的獨特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