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福利网站/麻豆三级视频/国产色在线 com/午夜影院操

首頁 / 數據

現在講“定制化妝品”的故事,還為時尚早

肖紅|記者|2023-04-14 10:36:03
轉載
化妝品“個性化”“定制化”窗口期到來,化妝品企業應將發力點定準“個性化服務”。

4月10日,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上海市浦東新區普通化妝品現場個性化服務審查細則(試行)》(下稱《細則》),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1.png

01

普通化妝品現場個性化服務配套監管措施出臺

繼2022年7月《上海市浦東新區化妝品產業創新發展若干規定》和11月《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開展化妝品個性化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接連為“定制化妝品”和“化妝品個性化服務”松綁后,此次《細則》進一步對化妝品備案人、境內責任人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包括現場提供分裝、包裝服務,以及涉及直接接觸化妝品內容物等服務的行為進行規范,并從普通化妝品現場個性化服務的市場準入標準、質量安全風險控制以及操作服務流程等方面完善了相關的配套監管措施。

《化妝品報》梳理發現,《細則》總共八章三十四條。其中,《細則》重點明確了普通化妝品個性化服務的許可標準。首先,開展普通化妝品個性化服務須在具有《營業執照》的正規經營場所,開展普通化妝品個性化服務的經營主體須為該產品的境內備案人,或與境外備案人同屬一個集團且有相關授權的境內責任人。其次,用于現場個性化服務的普通化妝品須已完成備案。此外,開展現場個性化服務的主體需具備相適應的服務條件,包括場地、環境、人員和設備,并具備風險檢測、評估和控制能力,以及相適應的可追溯能力,包括原料驗收、服務過程及質量控制、設備管理、產品檢驗及留樣等。

2.png

△截自《上海市浦東新區普通化妝品現場個性化服務審查細則(試行)》(征求意見稿)

值得一提的是,《細則》鼓勵化妝品企業運用數字化、機械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方式開展化妝品現場個性化服務,確保服務操作規范,全程可追溯。

02

5地開展個性化服務試點

多個美妝品牌推出個性化定制產品

在《細則》發布之前,國家藥監局官網于去年11月發布的《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開展化妝品個性化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將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廣東省(市)五地劃為個性化服務試點區域。

《通知》表示,化妝品個性化服務試點工作自2022年11月開始,為期1年,各試點省(市)藥監局可擇優選取1—3家注冊人備案人作為個性化服務試點企業。根據《通知》,試點企業不僅應滿足規模、信譽、生產研發能力等硬性要求,以及具備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產品追溯、售后服務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必須滿足近3年抽檢合格、未受到藥監部門的行政處罰這一資格條件。

3.jpg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化妝品個性化服務試點工作已試行近半年,但目前業內首批試點單位尚未明確,不過部分試點區域如北京,已于近期開展第二批化妝品個性化服務試點申報工作。盡管個性化服務試點企業還未真正選出,但近年來,已有多個國內外美妝品牌在產品層面作出個性化定制嘗試。

2016年,蘭蔻推出了一款私人定制粉底液。據悉,這款粉底液支持顧客根據喜好自行選擇滋潤度和遮瑕度,蘭蔻還會幫助顧客采集面部各區域的數據并評估膚色,再進行內容物配比的調整,通過機器灌裝定制專屬底妝產品。2018年,倩碧推出共有15種選擇的倩碧iD活芯乳,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膚質選擇不同基底的倩碧小黃油與活芯精華進行組裝。

國貨方面,2020年 ,自然堂曾推出“自然堂私人定制功效精華”,可根據消費者AI智能測膚結果,為其提供個性化組合方案。2022年,新銳彩妝酵色推出“原生裸色”系列底妝,消費者可根據“膚色ID測試”小程序測出膚質、膚色,從而個性化匹配、選擇底妝產品。

03

“定制化妝品”道阻且長

企業應將發力點定準“個性化服務”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有了“個性化、定制化”的意識,并在產品端進行了相關嘗試。但多位業內人士告訴《化妝品報》,很多品牌推出的“定制化妝品”只是一個偽概念,本質上仍是“細分產品”。

“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定制化妝品,單為一個人從原料、配方、生產、灌裝、檢驗等環節提供專屬的配套服務,對絕大部分品牌來說不現實。”一位法規權威人士直言,“化妝品屬于日用工業產品,現階段工業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不能回到過去的‘手工作坊’的產業模式。”

廣州某生產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如今美妝企業宣稱的“定制化妝品”多為噱頭,“細分產品和定制化妝品相差千里,與多推出幾個SKU不同,真正的‘一人一方,千人千方’對于生產企業或品牌企業來說,意味著極端高昂的成本和極大的供應鏈挑戰,現在幾乎沒有企業能夠做到。”

因此,相比于“定制化妝品”,目前國內推行、試行的相關法規更加聚焦于“現場個性化服務”,如對已備案的普通化妝品提供現場包裝、分裝服務,或者現場生產。上述權威人士表示,企業應將發力點定準“個性化服務”,而不是“個性化產品”,“如根據消費者的皮膚狀態不同,現場給予消費者個性化的選擇和指導,根據一年四季的不同,為消費者提供季節性的護膚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向“個性化服務”發力,仍對企業的科技研發和技術基礎提出了系列要求,如產品研發的實力,供應鏈快速響應的能力,以及企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的積累和探索等。

整體來看,國內定制化妝品市場仍處在發展初期,尤其是現在來講“定制化妝品”的故事還為時尚早。但隨著化妝品產業與智能產業的結合日益緊密,以及相關法規相繼落地,利好政策不斷完善,中國化妝品行業的“個性化服務時代”正在加速到來。正如上述權威人士所言,“化妝品個性化服務仍要探索,也許在試點工作展開后,化妝品個性化服務的概念、范疇、要求等方面將進一步明晰。”

評論列表

(0條)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