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楊敬玲
自新條例以及各項配套法規施行以來,國家監管部門對化妝品領域各個環節的監督和管理不斷細化、加強和趨嚴。2022年,化妝品企業頭上的緊箍咒正在緊縮,這一點從今年開出的一張張罰單中便可窺見一二。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今年的重點檢查項目,今年國家監管部門開出的禁業罰單中,有多起案件涉及到兒童化妝品,其中有企業禁業10年和法人被終身禁業的“雙禁業”,也有公司、法人、生產負責人被“三方禁業”的案例。兒童安全無小事,安全是兒童化妝品生產的第一原則。一旦碰觸安全底線,在兒童化妝品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將面臨越來越嚴厲的處罰。
愛仕蘭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因發布虛假廣告案被罰30萬元
事件回顧:
2022年1月12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對愛仕蘭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發布虛假廣告的行為,作出責令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罰款人民幣30萬元的行政處罰。
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在網上監測中,發現當事人在其公眾號“曉姿AXXZIA”發布“曉姿干細胞GF肽分子修護面膜是日本美容沙龍最受歡迎の急救修護面膜…”“保證干細胞及美容成分的鮮度與品質,使用時通過ESSENCE面膜液融合瞬間釋放活性成分…”“日本最高端世界頂級干細胞技術[10倍濃度]奢華高純…”“全效美顏面部護理緊致抗衰,徹底攻克衰老煩惱”等內容的廣告。經核查,該面膜為一般肽類面膜(補水面膜),不含干細胞等成分。且目前在衛生健康部門備案的干細胞臨床研究中,無干細胞在抗衰、抗癌、美容方面功效的研究,因此上述宣傳內容虛假。
愛仕蘭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的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第九條關于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以及不得使用絕對化用語的相關規定,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罰款30萬元。
處罰: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并處罰款30萬元。
點評:藥監局早已明確,“干細胞化妝品”是個偽概念,不存在“干細胞化妝品”。同時,廣告法中關于極限次和絕對化用語的規定,也是化妝品宣傳中需要注意的“避雷”重點。
因“小樣”產品中文標簽內容有缺失項 美妝集合店HARMAY話梅被罰88萬元
事件回顧:
今年3月,美妝集合店HARMAY話梅因“生產經營標簽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化妝品”被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15.19929萬元,罰款73.5057萬元。
話梅此次被罰,根源在于“小樣”產品。2021年4月16日,上海市市監局對位于黃浦區興業路的“HARMAY 話梅”化妝品集合店進行現場檢查。現場發現其正在銷售的 “CLARINS 嬌韻詩”品牌煥顏彈力日霜(5ml)等共計24款化妝品的中文標簽內容有缺失項。行政處罰書顯示,此次小樣標簽違規,問題主要集中在標簽無化妝品成分表、無生產批號、無進口化妝品備案文號等方面。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化妝品的最小銷售單元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國家標準,內容真實、完整、準確。” 的規定,構成經營標簽不符合規定的化妝品的行為。
處罰:沒收違法所得15.19929萬元,罰款73.5057萬元。
點評:化妝品店的大牌小樣貨源混亂的問題由來已久,此次針對話梅的小樣標簽問題作出重罰,即表明監管部門加大了對這一問題的監管力度和治理決心。
因生產銷售不符合備案資料載明的技術要求的化妝品,廣州賽因化妝品公司公司法人被處以10年禁業
事件回顧:
今年3月25日,廣東省藥監局公布的一則處罰信息顯示,因“生產銷售不符合化妝品備案資料載明的技術要求的化妝品”,廣州賽因化妝品有限公司受到監管部門處罰,同時其法定代表人邢騰澤被禁止10年內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
據了解,該公司于去年5月生產了200盒批號為JAK030602F的“TOURAN透然凈顏套”產品,內含單品“透然靚膚液”被檢出標簽/備案憑證未標示的成分水楊酸,產品的pH值不符合標示的執行標準(QB/T 2660-2004),在新疆出現了使用該款產品引發不良反應的報告。其中,涉案產品已銷售200盒,留樣1盒,售價48元/盒,違法所得9600元,被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管局沒收。此舉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
另外,在市場監管部門的調查過程中,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邢騰澤在提供《情況說明》時,先否認生產銷售了問題產品,后又承認,屬于提供虛假證據、妨礙調查。同時,賽因公司的《化妝品生產許可證》也已過有效期。3月22日,廣東省藥監局作出處罰決定,對賽因公司罰款4萬元,對其法定代表人邢騰澤作出10年內禁止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處罰。
處罰:罰款4萬元,對法人邢騰澤作出10年內禁止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處罰。
點評:這是化妝品企業及法人在2022年收到的第一張“禁業令”。同時也是繼去年9月廈門香普爾日化有限公司法人被終身禁業、去年12月河北康正藥業有限公司和法人被雙雙禁業之后的第三例禁業處罰。
蘇州某商貿有限公司因售假,法人、股東被判有期徒刑并禁業三年
今年4月,常熟市人民法院針對蘇州某商貿有限公司開出了首個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從業禁止令”。蘇州某商貿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立,經營范圍為日用百貨、化妝品等商品銷售。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股東張某在經營該公司期間,從廣州購進大量假冒知名品牌注冊商標的洗發水、沐浴露等日化用品,由公司加價后向位于常熟、江陰等地的多家超市銷售牟利。
僅在2020年4月至6月期間,該公司實際銷售上述假冒注冊商標日化用品累計金額高達17萬余元。常熟市市監局現場查獲假冒注冊商標的洗發水、沐浴露等日化用品共20415瓶,價值共計45萬余元;公安機關現場查獲該公司已經實際銷售但從下家退回的涉案洗發水、沐浴露共計683瓶。
常熟法院審理后認定,被告單位蘇州某商貿公司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法院判決對該商貿公司判處罰金,對王某、張某分別判處二年十個月、二年三個月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同時禁止被告人王某、張某刑滿后三年內從事日化用品的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
處罰:對法人王某、股東張某分別判處二年十個月、二年三個月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同時禁業三年。
點評:為牟取暴利制假售假,不僅嚴重危害消費者安全,更是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此次江蘇的相關執法部門對蘇州某商貿公司作出重罰,望能以儆效尤。
霸王因虛假宣傳被罰60萬元
事件回顧:
7月28日,霸王(廣州)有限公司因發布虛假廣告,被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60萬元。處罰事由顯示,當事人在微信小程序上銷售的本草堂紅潤煥采瀅亮禮盒和紅潤煥采潔面乳并未取得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行政許可批件,屬于普通化妝品,不具有其所宣稱的“亮膚白皙”“改善暗黃” 等功能。當事人銷售的霸王抑菌洗手液和麗濤除菌去漬2合1洗衣液檢測報告并沒有殺菌方面的檢測項目,不具有其所宣稱的“有效殺菌99%”等功能。
處罰:罰款60萬元。
點評:近兩年,國內外品牌因虛假宣傳被罰已有多例。普通化妝品宣稱具有特殊化妝品才具有的功效,是典型的化妝品虛假宣傳。如今,化妝品的產品功效和宣傳必須有依據來支撐,化妝品“吹牛皮不上稅”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
宏之俊生物未經許可生產化妝品被罰90余萬元
事件回顧: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一則行政處罰信息顯示,8月22日,宏之俊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因未經許可從事化妝品生產活動,被罰款90.7200萬元。
通報顯示,2021年4月至7月,宏之俊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陸續采購貼標機、西林瓶空瓶、標簽、包裝盒、封瓶器械,至2021年8月20日,宏之俊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未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使用自行采購貼標機、西林空瓶、封瓶器械、產品標簽、包裝盒,將從廣州某化妝品有限公司獲得的1500ml芮姿藍賦活修護精華產品原液,自行進行灌裝并貼標芮姿藍復方賦活因子,該企業共生產芮姿藍復方賦活因子210瓶(5ml/瓶)。通報稱,宏之俊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未實際銷售芮姿藍復方賦活因子,該企業未經許可生產的化妝品貨值金額為人民幣50400元。
根據相關法規,上海市虹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對宏之俊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責令改正(改正內容為不得未經許可從事化妝品生產活動)并處罰如下:沒收芮姿藍復方賦活因子210瓶、貼標機1臺、封瓶器械1支、芮姿藍復方賦活因子標簽39790張(60*20)、剩余的芮姿藍賦活修護精華原液400ml;罰款人民幣玖拾萬柒仟貳佰元整。
處罰:沒收物品,罰款90.72萬元,沒收違法產品。
點評:在未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自行加工、分裝化妝品,是妥妥的違法行為。
兒童化妝品非法添加,廣州市古得化妝品有限公司被禁業10年,法人被終身禁業
事件回顧:
今年8月,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廣州市古得化妝品有限公司因生產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化妝品,被罰12萬元,公司被禁業10年,法定代表人被終身禁業并罰款10.8萬元。
通報顯示,廣州市古得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批號為BNXFR0821B的米茶潤臻米修護乳、批號為MCRBRMYS001的金幼米茶潤倍潤米油霜和批號為20210424B的金幼小兒米茶膏,經廣東省藥品檢驗所檢驗,均被檢出含有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本維莫德。
處罰:公司被罰12萬元,吊銷《化妝品生產許可證》,10年內不予辦理古得公司提出的化妝品備案或者受理古得公司提出的化妝品行政許可申請。其法定代表人李建元被罰款10.8萬元,終身禁止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
點評:從去年以來的幾個涉及兒童化妝品案例的處罰結果來看,今后這種企業和法人“雙禁業”模式,極大可能成為兒童化妝品違禁添加處罰的“標配”,將對兒童化妝品生產企業規范自身生產經營活動起到有力震懾。
因生產的兒童化妝品中被檢出禁用物質,廣州恒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業、法人以及生產負責人三方禁業
事件回顧:
10月,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又發布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廣州恒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在兒童化妝品中被檢出禁用物質“氯倍他索丙酸酯”等,且金額較大、超過15萬元,企業、法人以及生產負責人三方都被禁業。其中,企業被吊銷化妝品生產許可證、取消化妝品產品備案以及禁業10年,公司法人和生產負責人被終身禁業。
據了解,國家藥監局已明確氯倍他索丙酸酯為糖皮質激素類物質。長期使用含有糖皮質激素的化妝品可能導致面部皮膚黑斑、萎縮變薄等問題,還可能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
處罰:公司被吊銷化妝品生產許可證、取消化妝品產品備案以及禁業10年。廣州恒瀾企業法定代表人吳顯斌和生產負責人曾某也被處以終身禁業,不得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
點評:氯倍他索丙酸酯等糖皮質激素類物質,是化妝品的禁用物質。此次案例中,第一次出現了公司、法人、生產負責人“三方禁業”,生產負責人被終身禁業為行業首罰。
一年內被兩次查出銷售過期化妝品,化妝品店店主被罰禁業10年
事件回顧:
10月底,上海市市監局發布的行政處罰通告顯示,祝某經營的化妝品店鋪在一年內兩次(今年3月14日、9月13日)被查出銷售過期化妝品,該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構成了經營超過使用期限的化妝品的行為。且祝某因經營超過使用期限的化妝品受到行政處罰后,1年內再次被發現經營超過使用期限的化妝品,該行為屬于《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四)項所指的情節嚴重的情形。因犯罪情形嚴重,祝某被罰款4786.22元,并要求在10年內禁止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
處罰:罰款4786.22元,在10年內禁止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
點評:這是行業首個化妝品店經營者被開出10年期禁業罰單的案例。銷售過期化妝品,危害消費者消費權益和用妝安全,多次被罰不整改且情節嚴重,該店主吃下這張十年禁業罰單,值得全國十數萬家化妝品店警醒并引以為戒。
某網店店主因銷售假冒注冊的化妝品等,被判有期徒刑9年,罰款200萬元
事件回顧:
11月17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公布了一則典型案例,某網店店主因銷售假冒注冊的化妝品等,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9年,并處罰金200萬元。
根據湖南高院官方公眾號信息,2016年下半年,楊某于淘寶開設了一家化妝品店鋪。2017年春節期間,楊某組織另外3個姐妹合伙出資共同經營網店。楊某低價購進菲洛嘉“FILORGA”系列產品、“德瑪貝爾”系列產品、Ceruru.b產品、Bb Laboratories產品,這些產品均無中文標識,為假冒偽劣產品。經查,她們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達2373326元,尚未銷售的貨值金額為253259元,非法獲利719411元。
湖南省湘鄉市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楊某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100萬元;犯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知假售賣假減肥藥),判處有期徒刑5年2個月,并處罰金100萬元,合并后決定執行有期徒刑9年,并處罰金200萬元;對同案的其他被告人分別判處2年6個月至3年有期徒刑不等,并處罰金;沒收被告人的違法所得77萬余元。
處罰:被判有期徒刑9年,并處罰金200萬元。
點評:制假售假,越罰越重!
整體來看,今年化妝品領域的違法違規案例和禁業罰單,主要集中在兒童化妝品非法添加、虛假宣傳和制假售假三個方面。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司副司長戚柳彬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對兒童化妝品安全的關注和監管,再怎么重視也不過分。”對兒童化妝品市場的加強規范和監管收緊,成為各地監管及執法部門在今年及未來處罰整治的一大重點。
除兒童化妝品的非法添加之外,虛假宣傳和制假售假也是今年化妝品行業處罰相對比較集中的“重災區”。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是一種剽竊注冊人商品信譽,同時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侵犯的是國家對商標的管理制度和他人注冊商標的專用權。因此,化妝品企業的制假售假行為,也是監管部門重拳出擊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