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范歡
11月17日,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莎莎國際”)披露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
今年3-9月,莎莎國際的營業額為15.5億港元(約合14.1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減少2.93%。虧損由去年同期的1.82億港元,顯著收窄至1.33億港元(約合1.21億元)。
內地市場同店銷售下跌16.8%,關閉35間門店
莎莎國際的業務范圍主要涉及港澳特區、馬來西亞、中國內地及線上業務市場,其中港澳特區占總營業額的63.5%、馬來西亞占9.5%、中國內地占7.7%及線上業務占19.3%。
從各市場來看,香港和澳門特區的零售及批發營業額下降9.3%至9.85億港元(約合8.96億元 )。截至2022年9月30日,莎莎國際零售店鋪總數由234間減少為193間。其中,在中國港澳的零售店鋪總數凈減少5間至80間。
雖然“大本營”香港門店有所減少,莎莎國際在香港市場的零售額仍錄得8%的增長,同店銷售則較去年同期增長19.8%,這主要得益于產品組合的更新,以及有效的主題推廣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響,訪港旅客尤其是中國內地的旅客數仍然處于低水平。在香港特區市場,來自中國內地旅客的銷售額只占2.8%。
中國內地門店因為疫情表現受挫,銷售額下跌13.1%至1.19億港元(約合1.08億元 ),而同店銷售則下跌16.8%。盡管莎莎國際于期內關閉虧損的店鋪,以及致力于降低營運成本,中國內地業務仍很大程度受疫情拖累,虧損按年擴大5.1%至4360萬港元(約合3967萬元)。截至9月30日,中國內地的零售店鋪總數凈減少35間至42間。
各地區中,報告期內表現相對良好的是馬來西亞,市場營業額為1.47億港元(約合1.34億元),按當地貨幣計算,按年大增159.1%,而同店銷售亦上升57.2%。截至2022年9月30日,馬來西亞的零售店鋪總數凈減少1間至71間。
線上渠道備受挑戰,內地線上業務下跌28.3%
面對消費新常態的局面,莎莎國際調整了產品及服務,并投資基礎設施,加碼線上零售。2021年起,莎莎把重心放在發展線上渠道上,先后發展了自營官方網站、微信小程序和抖音平臺。
不過受疫情影響,線上業務也備受挑戰。期內,集團線上業務的營業額為2.99億港元(約合2.72億元 ),按年下跌2.6%,但對集團總營業額占比穩定增至19.3%。
期內,線上業務錄得1960萬港元(約合1783萬元)的虧損,去年同期則錄得120萬港元的盈利,這主要是疫情對中國內地市場造成影響所致。
由于內地疫情,中國內地的線上業務(包括跨境)下跌28.3%至1.52億港元(約合1.38億元),于集團線上總銷售額占比由去年同期的69.1%下降至50.9%。
期內,莎莎國際在香港特區的線上業務則于期內錄得高雙位數增長,按年顯著增長88.9%至1.10億港元(約合1億元 )。這有賴于集團持續提升產品和服務,香港特區的線上銷售除了自行管理的銷售渠道外,莎莎國際也在提升其在“鄰住買”等第三方平臺的影響力。線上銷售組合占香港和澳門特區總銷售額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5.1%提升至10.1%。
撇除港澳特區及中國內地市場,莎莎國際在其他市場的線上銷售額則按年增長0.7%,對線上業務總銷售額的占比提升至12.3%,主要由以東南亞顧客為目標客群的第三方平臺Shopee和Lazada所帶動。
莎莎國際表示,將持續增強產品組合,引入更多創新產品,加強對整體產品類別和存貨的管理,以保持可觀的毛利率。期內,港澳特區的毛利率上升至39.3%,較去年同期改善0.5個百分點。截至2022年9月30日,莎莎國際庫存為6.65億港元(約合6.05億元 ),較2022年3月31日減少8330萬港元(約合7579萬元),庫存天數則減少13天,至114天。
此外,莎莎國際還公布了2022年10月1日至11月10日的最新營運情況。由2022年10月1日至11月10日的第三季,莎莎國際的零售和批發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下跌1.5%。除中國內地外,其他地區零售銷售額和同店銷售額均實現正增長,其中,中國香港、澳門零售額增加5.6%,馬來西亞零售額增加30.6%,中國內地零售額則減少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