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福利网站/麻豆三级视频/国产色在线 com/午夜影院操

首頁 / 數據

回款百萬品牌全“消失”,化妝品店還能賣什么?丨百城百店問冷暖(94)

化妝品財經在線||2022-10-24 12:43:26
轉載
回款百萬品牌全“消失”,化妝品店還能賣什么?

文丨CBO記者 張釗

地處遼寧中部,鞍山市向來以鋼鐵業聞名,曾經是中國第一鋼鐵工業城市,有著“共和國鋼都”的美譽。

在一個地區,商業環境往往是伴隨著當地支柱產業起落的,以采礦及冶鐵業支撐第一產業的鞍山市,早些年享受到了產業的紅利,鞍山鋼鐵公司、遼寧金山集團、西洋集團、寶得公司、后英集團等一批大型鋼鐵公司應運而生。

2005年,在鞍山市商業環境形勢一片大好之下,美盛化妝品連鎖店成立,悠悠15年的歷史,店鋪已經達到16家,涵蓋社區店、街邊店、商業中心店等多種類型,鼎盛時期年銷售業績突破3000萬大關。

談及美盛近年來的生意,其總經理李松認為,一是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習慣發生變化,線上購物成為大多數人的首選;二是支柱產業的不景氣,造成當地的經濟收縮,進而影響消費市場低迷。

微信截圖_20221024123158.png

在后疫情時代,美盛不僅要解決店鋪“人”的問題,還有解決“貨”的問題,因為店里曾經年回款百萬的品牌,近年來全部下滑,幾乎“悉數消失”,陷入了從品牌型店鋪到了無品牌可賣的囧境。

百萬回款品牌“消失”

2019年,美盛一年內連增三店,本打算來年一展拳腳,卻遭遇疫情,新增的店鋪全部關閉。在持續的疫情影響下,去年年銷售額下滑10%,今年預計仍舊超過15%。

然而,比一年關閉三家店鋪和業績下滑,更讓李松無奈的是,隨著線上的持續火熱,線下現在已經到了沒有品牌可賣的境地,往年動輒回款100萬元、80萬元的品牌,統統“消失”不見。在李松的辦公室,還能看到多個品牌頒發的優秀客戶獎牌,這些獎牌像是在訴說著線下渠道曾經的輝煌。

微信截圖_20221024123205.png

李松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以前美盛是某國貨品牌的“百萬用戶”,現在一年出貨不會超過10萬,下滑高達90%。由此類推,一個品牌就能下滑這么多,綜合門店其他的業績,年業績下滑和最高時相比,超過40%。

他坦言,以前店鋪能只要跟著品牌布局走,基本品牌有推廣,引進店鋪就能出業績,現在卻不能,因為無論線下怎么打折,其價格都賣不過線上了。

“現在這些品牌,在店內已經沒有利潤了,都被線上收割了。我們賣100元的產品,品牌直接在線上88元,比給我們的供貨價還低,消費者又怎么不選擇線上呢?”李松表示,消費者只要感覺到店鋪的東西比線上貴,之后就很難進店了。

微信截圖_20221024123216.png

李松還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某款國產洗發水品牌,在美盛系統最高回款時候是30萬,現在一年只能賣3-5萬的貨。在李松看來,消費者還是有,畢竟該品牌每年的量還是那么大,只是都已經不在線下店里買了。

記者也從多個渠道了解到,他說的這款洗發水在線上價格混亂,從早期的99元一瓶,到后來的99元兩瓶,再到現在的99元送一瓶護發素和沐浴露,直播間送的產品則更多,在這樣的優惠力度下,但凡消費者知道這個品牌的,都會選擇去線上買。

雖然國產名品線上殺價厲害,線下幾乎沒有了利潤,但是美盛又靠這些品牌做大的,一旦全部撤貨,店鋪里就沒有消費者真正熟悉的產品了,這是李松的擔憂和無奈。

品牌的線上亂價,已經讓美盛頭疼不已,這也讓李松在日后引進品牌上,有多番的權衡:“只要是不做線上的品牌,都可以考慮一下,一旦這個品牌開始在線上售賣了,基本就會影響到線下,美盛就不會考慮這樣的品牌。”

CS渠道的品牌化之路該如何走?

在記者看來,美盛這三年的遭遇,代表了大多數國內的店鋪,尤其以二三四線城市為甚,過去它們過于依賴品牌成長,在品牌放棄渠道之后,難免略顯掙扎。這也使得很多線下化妝品店,開始往店鋪填充其他的品類進來,飾品、生活家居品、甚至衣服。

“化妝品店最后都變成了日雜店,這不該是化妝品店的出路。”李松認為,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地方,化妝品店變成日雜店,或許還是有生意的,但鞍山四通八達的交通,以及便捷的物流,變成日雜店不可行,仍舊賣不出貨。

微信截圖_20221024123221.png

他談到,部分品牌的渠道政策,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線下越賣的不好,品牌越在線上發力,品牌越在線上發力,對線下的影響就越大,品牌在線下就越賣的不好。他希望品牌方能正視這種現象。

如果說在品牌上,已經很難再出業績,那么店鋪改服務往深度護理方面走,是否可行呢?

“在美盛化妝品店,很難走這條路。”李松說道,不管是大系統連鎖,還小系統店鋪,都面臨著轉型的無奈。“體驗服務不是長遠的計劃,頂多只能短期提高一下客單價和利潤。畢竟對于我們這類店鋪來說,夠不上美容院的專業。”

微信截圖_20221024123232.png

目前,對大多數化妝品店來說,進口名品能引流,但是利潤太低;國產品有利潤,但是線上的折扣殺死了實體店;至于網紅品、潮品、爆品,能走量的太小,主要還是線上渠道有著優勢。曾經,美盛是品牌力很強的店鋪,多個國貨品牌全系列一應俱全,對于像美盛這樣靠品牌起來的店鋪,如今沒有“品牌”了,店里該賣什么呢?

“如今,我們只能考慮自有品牌。”李松告訴記者,去年已經和廠家合作,推出了幾個自有品牌。目前,護膚品類中,自有品銷售量能占比60%,銷售情況并不算太好,但是足以支撐部分利潤。一般的,一個品牌低于20%的毛利點,產品就很難維持店鋪的利潤,店鋪就很難做這一類的產品。

李松在美妝行業近20年,見過太多品牌的起落,也見過市場的蓬勃和低迷。品牌的正常發展,不會因人而偏用,也不會因人而偏廢,只希望在渠道革新之際,諸如美盛這樣的門店都能挺過這場“戰爭”。

評論列表

(0條)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