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范歡
10月1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其推特賬號上發布了一款香水,取名“燒焦頭發”(Burnt Hair)。據外媒報道,這款香水由馬斯克旗下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推出,產品采用類似紅寶石的外觀設計,每瓶售價為100美元(約合人民幣718元),預計將在明年一季度正式發貨。
10月12日正式發售后,這款“燒焦頭發”香水在數小時內便售出1萬瓶,截至發稿前已售出2萬瓶。
早在今年9月份,馬斯克就曾預告要推出一款Burnt Hair味道的香水。馬斯克調侃稱,因為他的姓氏(Musk又有“麝香”的含義),進入香水行業是命中注定。
為了宣傳產品,馬斯克還將自己在推特上的自我介紹改為了“香水推銷員”,連發數條推文“帶貨”賣力地夸其為“地球上最好的香水”,甚至還調侃稱:“請買我的香水,這樣我就可以買下推特了”。
這不是馬斯克第一次跨界推產品,此前,他還推出過特斯拉品牌的龍舌蘭酒、皮卡造型的口哨和火焰噴射器等等。此次跨界推香水看似匪夷所思,也與企業本身的產品毫無關聯,但從話題和傳播上來說,又妥妥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事實上,汽車品牌跨界做香水的案例屢見不鮮。賓利、紅旗等汽車品牌都曾推出過自己的香水,福特還專門聘請了知名調香師打造了一款主調為汽油味的香水,名為Mach-Eau。
從市場大環境上,馬斯克入局香水同樣有跡可循。疫情爆發之后,“氣味經濟”正在取代“口紅效應”,據Technavio的數據,全球奢侈香水市場規模在未來五年內將以6.09%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42億美元。
香水市場的高速增長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和加碼。今年6月,西班牙美妝時尚集團Puig宣布收購香水品牌Byredo的多數股權;8月,有報道稱開云集團將從科蒂手中收回GUCCI美妝香水業務經營權。同樣在8月底,上海家化戰略投資了香氛品牌節氣盒子,這成為其在香氛領域邁出的第一步;9月初,歐萊雅中國旗下基金投資了2021年成立的香氛品牌聞獻,這是該投資公司在國內的首起投資。
放眼國內香水市場,近幾年,伴隨Byredo、Maison Margiela、潘海利根、阿蒂仙之香、蘆丹氏等越來越多的進口小眾沙龍香水進入中國市場,以及一大批風格鮮明的國產香氛香水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浮現,可以預見嗅覺經濟賽道的競爭將日益激烈。
歐睿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香水市場整體增長達到了24.7%,預計2025年中國香水市場的整體規模將達到300億元。不同于歐洲、美國已高達42%和50%的市場滲透率,在中國,香水的市場滲透率僅為5%,尚有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