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鄒欣晨
提起化妝品連鎖店你會想到什么?琳瑯滿目的產品陳列,沁人心脾的香味,當然也少不了身著職業裝面帶微笑的“柜哥”“柜姐”以及擺開化妝刷等專業工具準備為顧客試妝的美容BA。但在美國頭號美妝連鎖零售店Ulta Beauty的數家門店中,還多出了數臺造型各異的機器,正時刻等待著為顧客服務——從做發型,涂美甲到種植睫毛,你所想象的所有人類BA能給你提供的服務,機器人都將代為執行。
“無論你認為這聽起來很酷或令人毛骨悚然,都請系好安全帶——由機器人帶領的新時代美容之旅正在到來。”《Cosmetic Executive Women》(下稱CEW)的專欄作者Maria Halkias在其報道中宣稱。
機器美甲:10分鐘內即可完成
“在美甲店里做美甲通常需要30分鐘到2個小時不等,這個過程中熱情的美甲師會積極和你互動,對討厭閑聊、性格內斂的人來說,這無疑非常尷尬。此外,美甲店里最基本的單色美甲也至少要花費20美元,這還不算小費。”Maria在報道中說,“如今‘社恐’們的救星出現了,僅需10分鐘,Clockwork就能為你的十指做好美甲,并且你不需要進行任何‘尬聊’也無需付給它小費——因為Clockwork是一臺機器人。”
這款桌面機器人的大小形狀與微波爐差不多。顧客選好想要的顏色,將對應指甲油的塑料盒插入機器后,再把自己的一只手放在機器內的手托上,用一根小帶子固定住一個指甲。機器人的3D攝像頭對指甲進行拍照,并將其發送給人工智能主腦,主腦對指甲的照片進行識別后操控噴嘴將指甲油均勻地涂在指甲上,最后滴入幾滴有助于指甲油快速干燥的溶液,并指示用戶將他們的下一個指甲放入手托。10分鐘后,這款由機器人噴涂的美甲就完成了。
“Clockwork內置了兩臺功能非常強大的3D相機,可以每秒為消費者的每顆指甲拍攝大約100張照片。這些照片會構建起“點云”(point cloud)——一種有色3D地圖,人工智能將通過點云來確定消費者想要的指甲顏色及涂抹的具體區域,誤差在0.3毫米內。”開發Clockwork的兩名軟件工程師之一Renuka Apte在CEW的采訪中說。當點云構建完畢后,主腦發出指示,機器人開始移動噴嘴為消費者噴涂指甲油。“這就像工廠給紙杯蛋糕涂糖衣,”Apte說。“快速、便捷、流水線作業。每顆指甲噴涂完成僅需不到30秒。”
這一機器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才研發完成并推向市場,據悉,Clockwork目前能畫出10種顏色的單色美甲供消費者選擇, Apte和她的同事正在努力擴大顏色范圍,并提供如雙色、跳色等美甲設計。目前,Clockwork已經出現在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等地的6家Ulta Beauty店內,消費者第一次預約Clockwork做美甲的費用為8美元,此后的每次預約費用為9.99美元。除了ulta之外,美國各大美容零售商、辦公樓、豪華公寓樓、高端健身房和機場都向其母公司提出了租賃要求。
“我喜歡它的快捷和簡單,”加利福尼亞州居民Sara Carruth說。這是她第二次使用Clockwork,機器人為她做了一款蜂蜜色的單色美甲,她對此十分滿意。“我沒時間去美容院和美甲店,這是個很好的選擇。”
28歲的達拉斯居民Casandra Martinez則忘記提前預約,但她確信自己很快就會體驗這款服務。“我之前一直自己涂指甲——盡管我涂得很糟,但我并不想為指甲花50美元。而10美元是個很合理的價格。”她說,“我明天會來試試的。”
“我們希望為女性創造一種便捷、負擔得起的高質量美甲服務,而不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Apte告訴CEW。
嫁接睫毛:比人工快出三到四倍
Clockwork并不是唯一一個提供機器人美容服務的公司,在美國奧克蘭,另一家名為Luum Precision Lash(以下簡稱Luum)的科技初創公司正準備在50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為消費者提供嫁接睫毛服務,這一速度比人工睫毛嫁接技師足足快出兩倍。
“我們將消費者在問卷調查中對睫毛嫁接服務感到不滿意的地方總結為三大點:漫長、昂貴、不舒適。”Luum公司首席營銷官兼用戶體驗主管Rachel Gold在雅虎財經的采訪中說,“而機器人的目的就在一舉攻克這三大痛點。”
據悉,Luum公司的機器人能在大約50分鐘內完成一整套睫毛嫁接服務,而行業內標準的服務時間在兩個小時左右。“目前,我們的機器人一次只能給一只眼睛做睫毛嫁接,我們正在進行技術升級,使它能同時照顧兩只眼睛,從而加快服務速度。”Gold說,她還表示,到2023年,該服務的完成速度預計將比行業標準快三到四倍。
在觸感上,Luum公司的研發人員也是極盡心思,“我們招募了數千位志愿者進行體驗,最終的成品不敢說是百分百完美,但用志愿者的話來說,它的觸感就像‘蝴蝶輕輕吻過你的眼睛。’”Gold自豪地說。
費用方面,Luum的定位則是“物美價廉”。根據雅虎財經的統計,嫁接睫毛的價格在美國各地不一,從120美元到300美元不等。而Luum的機器人嫁接全套睫毛的服務價為175美元,睫毛的收費則不到100美元。“根據我們的調查,絕大多數消費者在嫁接睫毛過后,每三到四周就要補一次睫毛,每年花在睫毛上的費用達到1200美元,機器嫁接服務將大大節省她們的開支。”Gold說。“而對使用機器的代理商、零售商而言,接待每位顧客的時間縮短,也使得每天門店內能接待的最大客流量增加了。”
目前,較短、較卷的睫毛對它來說可能有點棘手,但Gold預測,隨著它從每次服務中學習,它應該很快就能與世界上最好的人工睫毛嫁接技師相媲美。
“實際上,人類的自衛本能就注定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樂意接受陌生人湊近自己的臉,進行睫毛嫁接或其他美容服務——這可能有些侵略性。而在疫情流行的當下,我們也不推薦陌生人長時間貼近你的臉。"Gold笑道。
美發、化妝和其他美容服務 或將都由機器人替代?
除去美甲和美睫,其他公司的機器人也沒閑著。戴森公司的機器人整天都在做發型,那里的人類工程師觀看發廊人員為顧客做頭發的視頻片段,然后給機器人編程模仿他們操作,左右擺動烘干機。“當然,我們的機器發廊小哥沒有臉,但它們有手就夠了——其中一只手在頭發之間移動,在吹干的時候弄亂頭發。另一只手則變換角度和風速為‘用戶’提供令人舒適的服務。”戴森公司的研發主管Veronica Alanis說。
圖源:CNN
在位于東京的實驗室里,資生堂的機器人則在白紙上擺弄著口紅,研究“口紅的四種涂法”。
圖源:CNN
“這款口紅機器人會根據不同的口紅調整壓力和速度,模仿顧客和美容顧問根據口紅的形狀、感覺和容器的重量改變涂口紅的方式。資生堂(Shiseido)全球品牌研發中心經理Yusuke Nakano說
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預計,包括美甲機器人在內的所有美容專業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增長,到2030年,這一市場將達到1700億美元,可謂“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或許這也是各大美容巨頭紛紛投身于此的原因。
前玩具反斗城首席執行官、現任波士頓咨詢公司顧問Jerry Storch認為,美容服務是機器人干預的理想選擇,“執行如美甲、美睫等美容服務的人員不僅要經歷為期不短的培訓,而且這一操作過程存在大量重復性且要求精確的動作,對身體真的很辛苦,這種勞動力也很難轉移到海外。我認為在美容領域還有很多這樣類似的服務,包括美發沙龍的洗發、吹發等等,這些服務本質上和卓別林在默片中演出的那種流水線‘擰螺絲’工作并無太大的區別,都存在著廣大的應用機器人技術的空間。”他告訴雅虎財經。
Storch還表示,化妝品零售店越來越希望為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增加獨特性和趣味性,以此來拉動商店客流量,提高銷售額,Ulta Beauty毫無疑問給全美的化妝品零售店做出了一個好榜樣。
“此外,機器人的使用也能大大減少疫情之下美容顧問與消費者近距離接觸的風險。”Storch說。“我為Ulta的做法喝彩。”
但同樣也存在著反對的聲音。寶潔集團的科學家Stephen Hendrix就在CNN的報道中極力反對機器人進入美容領域的做法。“別忘記了恐怖谷理論,機器人看起來越像人,就越令人不安。”他說,“我很懷疑消費者是否會進入一個沒有人氣,全是機器的化妝品店。”
他還指出,即使一臺機器可以通過編程來復制抽象的豹紋美甲,但最初創造出豹紋美甲的人類的才華與創造力是機器永遠不會擁有的。也許機器人可以給顧客洗發水廣告里的發型,但沒有任何金屬手指能像發型師帶有溫度的手指那樣能讓顧客放松。
最終,機器人將永遠缺乏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人性。“人們渴望人際交往和社會參與,” Hendrix說。“我認為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
本文資料來源:《Cosmetic Executive Women》、雅虎財經、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