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范歡
9月6日,國貨護膚品牌芳璣AFRELLA創始人尼可在微博表示:“經過仔細思考,我最終暫時決定關閉芳璣AFRELLA的美妝品牌業務。山水相逢,也許芳璣在未來會再和你們見面。”
根據公告,芳璣天貓旗艦店將于2022年12月31日關閉,并于9月6日開始清貨大促。記者觀察到,截至發稿前,芳璣天貓旗艦店僅剩下“維生素B5保濕精華露”“維C精華液”兩款單品。讓人唏噓的是,芳璣剛在8月24日上架的新品“水楊酸精華”也已下架。
又一“時代的眼淚 ”?
芳璣由知名美容護膚博主尼可創立,算得上最早一波主打成分的國產護膚品牌。
品牌名“芳璣AFRELLA”,取自AFRESH“重新開始”和 ELLE“她”的組合,意為“使她煥然一新”。品牌倡導簡約有效的護膚,產品堅持無色素、無香料、無酒精。
2008年1月,芳璣于北京建立公司,進入品牌籌劃階段。2009年7月,芳璣品牌正式對外發布,同年進入淘寶網絡銷售平臺。2011年,芳璣入駐天貓,開設品牌旗艦店。
在產品方面,芳璣在2009至2012年間,逐步推出凈顏系列、優氧保濕系列、優氧清衡系列、絲彈美顏系列、凝白系列等多個護膚品系列。其中,芳璣維生素C精華液、芳璣菁粹活力精華液(23精華)、芳璣凈顏潔面霜等單品,最受消費者喜愛。
但與至本、上水和肌等差不多同一時期的成分黨品牌相比,芳璣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僅擁有小部分粉絲群體。截至發稿前,芳璣天貓旗艦店的粉絲數為12.7萬。
記者發現,在微博、小紅書等社媒平臺,不少品牌粉絲對芳璣即將關停感到遺憾。
多個品牌在今年關停
不僅是芳璣,今年以來,包括CROXX、雨輯、YES!IC、水芝澳等在內的多個品牌相繼宣布關停。
今年5月,美妝博主Benny董子初的個人彩妝品牌CROXX正式停止運營。CROXX成立于2017年,在2018年雙十一,CROXX成為唯一一個擠進天貓系前50名的國產紅人品牌,當年銷售額突破5000萬。不過,CROXX只維持了短暫的風光,2021年9月14日,品牌宣布即將退出市場,直至今年5月,品牌正式關停。
一周前,上??N嘉旗下的紅人自創品牌RAINOLOGY雨輯也宣布即將閉店。
不僅是新品牌,成立33年的老品牌H2O+水芝澳宣布將于年底徹底關閉,關閉的原因是業績低迷,增長乏力?!痘瘖y品報》梳理寶麗集團歷年年報發現,水芝澳在2013年的年銷售額為2.88億元,此后出現了下滑之勢,在2019-2021年三年間,水芝澳的銷售額分別為7577萬元、3799萬元和5872萬元;同時期,該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則分別為-4572萬元、-4204萬元和-3883萬元。
此外,今年5月,經營了近10年的加拿大彩妝品牌BITE Beauty通過其官方ins宣布將在今年關停,旗下產品將以5折的價格清倉。
除關停之外,多個品牌在上半年進行了渠道調整和收縮。今年2月底,韓系品牌赫妍對外宣布已陸續關閉中國線下門店,微信商城也同步關閉。3月,伊蒂之屋關停中國所有線下門店。
雅詩蘭黛旗下彩妝品牌Too Faced官方海外旗艦店已于8月結束運營,目前該店內產品已全部清空。Too Faced品牌方面稱,“品牌此次是調整了中國的銷售渠道。將根據品牌的戰略和業務狀況定期復盤,并在必要時作出相應調整?!?/p>
大洗牌仍在持續
去年下半年開始,社交媒體上關于化妝品清倉撿漏、品牌天貓店倒閉的消息就時常出現,其中不僅包括Apinkbaby、四季日記、牌技、唐詩雅韻等僅成立2-3年的新品牌,也有Aurelia、Sarah Chapman、歐芮黎、諾士博等多個進口小眾美妝。
美妝品牌集中“倒下”,絕非偶然。
一方面,美妝行業仍面臨突發疫情帶來的沖擊。數據顯示,今年1-6月,限額以上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為1905億元,同比下跌了2.5%,較去年同期26.6%的增幅,下跌了29.1個百分點。這也是近10年來,上半年化妝品零售總額首次出現下滑。
另一方面,“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品牌自身運營更是影響品牌存亡的關鍵。
芳璣品牌創始人尼可談及品牌關停的原因時表示:“暫時關閉品牌有很多原因,從大環境,到行業變化,到最重要的公司運營,各個因素都有。暫時休息一下,也許是當下對個人來講較好的選擇?!?/p>
綜合這些“倒下”的品牌不難發現,營銷不力,缺乏聲量也是品牌難以為繼的一大原因。
很多品牌在社媒平臺幾乎沒有聲量,其中不少是倒閉后才引起關注和討論。唐詩雅韻創始人曾無奈表示:“近幾年,很多國貨彩妝默默無聞地從開始到結束,可能受關注最多的就是閉店清倉的那一段時間?!?/p>
芳璣也同樣如此,成立13年,品牌雖收獲了一波粉絲,但在整個成分護膚領域,芳璣的存在感并不強,這一點從品牌在多個社交平臺的曝光數據可見一斑。在微博,芳璣的官方賬號僅2.3萬粉絲,而在小紅書、抖音、B站等重要的營銷陣地,芳璣沒有官方賬號,相關筆記、視頻也甚少。
除營銷不力之外,隨著線上獲客成本走高,推廣轉化也成品牌的一大難題。不少品牌沒能撐過疫情,最終被流量和資本拋棄。
“資本買流量,流量換銷量的路徑早已行不通了”,在杭州絢彩品牌管理公司總經理錢琦看來,流量換銷量的這套打法從目前來講回報率越來越低,沒有資本支持,品牌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顯然是不能長足發展的。現階段,品牌需要建立好線上線下完整的銷售通路。
“但若想長紅,產品是關鍵?!卞X琦表示,“倒下”的品牌基本上產品缺乏創新力和差異化,對于品牌而言需轉變思維,扎扎實實用心做產品,用品牌的思維去做品牌,而不是以銷售的思維去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