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資生堂宣布斥資近億元領投重組膠原蛋白生物材料企業創健醫療,這也是資生堂在中國設立的首個創新基金資悅基金的首筆投資。在公開聲明中,資生堂提到由于其專業健康背景,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功能性護膚產品,抗敏感、抗老化、強功效、純凈美膚、醫美術后精細化管理等細分領域也是資生堂中國“前瞻部署的細分賽道”。
創健醫療成立于2015年,主要業務為重組膠原基生物材料的研發和生產,目前已實現“重組III型膠原蛋白酵母菌穩定遺傳表達體系的構建”及“30噸穩定發酵純化技術開發”的技術突破,并完成了重組I、II、III、XVII型膠原蛋白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對于重組膠原蛋白的應用,中國消費者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醫美面膜”,這種實際為醫用敷料的產品原先主要用于醫美手術后或皮膚病治療中的皮膚修復,而中國消費者醫美消費和“猛藥”成分使用的增加帶起了皮膚舒緩、修復的需求,讓“醫美面膜”一度非常流行,同時讓“醫美面膜”品牌背后的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可復美
今年5月,巨子生物啟動赴港上市申請,這家國內重組膠原蛋白龍頭的招股書顯示,公司2019年至2021年的收入分別達到9.57億元、11.91億元和15.53億元,經調整凈利率分別為60.1%、56.5%及53.9%。
巨子生物對重組膠原蛋白的研究開始于1999年,這項專利也成為了這家公司的王牌,以此為基礎打造出了護膚品牌矩陣,據該公司稱,可麗金和可復美分別是2021年中國專業皮膚護理產品行業的第三和第四暢銷品牌。
另外,在科創板上市受阻后,創爾生物又在今年1月申請在北交所上市,敷爾佳在6月更新了招股書,繼續沖擊IPO,錦波生物的上市申請也獲得了北交所的受理。這些經營膠原蛋白原料和產品的企業紛紛申請上市也反映出膠原蛋白已成為了美妝企業競相爭奪的領地。
敷爾佳
除了資生堂之外,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也開始進軍膠原蛋白產業,在4月宣布收購深耕膠原蛋白類醫療終端產品多年的生物科技企業益而康生物51%的股權,在玻尿酸領域建立起領導地位之后,膠原蛋白或將為華熙生物現有的醫療終端、功能性護膚品、功能性食品業務帶來更多可能。
相比動物源性膠原蛋白,重組膠原蛋白的制備方法為基因工程法,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相對更高,更適合應用于護膚產品中。
在政策支持方面,“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被寫入《“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重組膠原蛋白》行業標準于8月1日正式實施,也為重組膠原蛋白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
創爾美
雖然消費者大多認同膠原蛋白對皮膚外觀改善的重要性,但對直接外用或是口服膠原蛋白是否有用的質疑一直存在,國家藥監局發布不存在“醫美面膜”的科普后,創爾生物和敷爾佳的業績都受到了影響,這可能也是它們的上市之路遭遇波折的原因之一。
而且受限于技術發展水平,相比玻尿酸,膠原蛋白在國內的產業化程度還較低,市場的成熟程度還不高,但隨著技術不斷創新、更多資本入局,膠原蛋白或許會在未來發揮出更大的潛力,在玻尿酸之后創造下一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