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尹應娥
近日,記者走訪下沉市場時發現,縣城及鄉鎮化妝品店,“前店后院”早已成為一種標配。
許多縣城門店開始設立單獨的護理區,增設護理床、護理設備,開辟專門的地方陳列顧客購置的相關產品,甚至設立專門的私密護理間,從基礎的面部護理,再到肩頸、背部、胸部、身體護理、減肥等項目。除了賣產品,部分門店把以美容院、按摩店為主的服務項目,也搬到了化妝品店。不少門店后院項目可以占到門店三成以上的營收,最高的占比可達50%。少則一千多,多則數千元的后院套盒產品,成了店內的主要利潤來源。
在客流下滑、顧客進店率降低的當下,“前店后院”是拯救下沉市場化妝品店的救命稻草嗎?
后院營收可達五成 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
記者發現,城區周邊、縣城及鄉鎮市場,“前店后院”模式在CS渠道早已蔚然成風。從前幾年的坐下來試試妝,到躺下來按按摩、洗洗臉,再到“脫下來”的深度護理,從比拼前店的貨品、陳列、人員服務再到比拼后院項目、后院帶給消費者的舒適度、后院人員的專業性,化妝品店之間的競爭業態也在發生著一些微妙的變化。
為什么要做“后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縣城店和鄉鎮店大多主要是做店鋪周邊兩公里范圍的生意,在客流下滑的當下,化妝品店為了留住存量用戶,服務好店內的有效忠實會員,與會員長期保持較好的黏性和互動,“后院”項目就成了一種“紐帶”。通過定期給會員們預約體驗項目,不僅可以加強與老顧客的互動,還可以增加前店產品的銷售幾率。
從記者近日走訪過的杭州市周邊工業區、溫州工業區店、寧波及慈溪等地的化妝品店來看,幾乎家家有后院,店店設有專門區域、專門的陳列盒陳列會員留在店內的產品。即便是一條街的多家化妝品店,幾乎都是前店后院的經營模式,其競爭的主要不同在于,店與店之間對后院的重視度有所不一樣、經營項目的深度不一樣、服務人員的專業程度不同、前店及后院的選品不完全相同。
這些店少則擁有百位左右有效會員,多則三五百有效會員。因為有后院的帶動,這些店的客單價普遍高于200元,多則400-500元甚至更高。
記者走訪發現,這些門店后院所做的基礎項目都是面部護理,主要涵蓋面部深度清潔、補水、去黑頭、收縮毛孔等。九成以上店鋪的護理從臉部直達肩頸,延伸到身體、減肥等項目的店并不多。
總之,去下沉市場走一圈,給人最大的感受便是前店后院的同質化競爭已經愈演愈烈,如何走出前店后院的同質化競爭“魔咒”,或將成為化妝品店的接下來的主要課題。
化妝品店“后院”仍須規范
記者發現,盡管化妝品店的前店和后院正常都是相互聯動的,但不同的店也有不同的側重,有的前店主要為后院服務,前店更像是一道幌子,后院項目享受的服務主要是購買后院的產品,跟購買前店的產品不關聯,這類店鋪,后院成店內主要的利潤來源。而有的店后院主要服務于前店,不以后院為盈利點,以客戶體驗式服務需求為首要目標。
在后院經營上,選品難仍然是目前店主們遇到的首要問題。目前化妝品店經營的后院產品仍然魚龍混雜,相對封閉,利潤頗高。不過,大多數店主們對于祛斑、祛痘類項普遍持保守態度。如今,對于后院產品的選擇,比起利潤,他們更關心后院產品是否真正能夠解決顧客的皮膚問題,是否具有真正的效果。在浙江市場,衡美膚、養生堂等相關產品,得到了店主的一致好評。
由于后院項目的經營對于人的依賴性極強,系統性地培育專業的人員是化妝品店面臨又一重要難題。目前,針對后院的培訓,店家多期待后院性產品的廠家給到全方位的培訓,但事實證明,這類培訓往往有限。部分店主仍不得不自行花錢對店員進行培訓。但由于專業性太強,這類人才難復制,培養周期也較長。
對于化妝品店來說,如何把握后院的“度”也極其關鍵。當后院成為一種標配后,如何平衡前店和后院的關系,如何掌握好后院項目的推銷,如何減少對顧客的套路,都是化妝品店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8月19日,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商會就“關于公開征求《面部護理門店服務規范》中國標準化協會標準意見的通知”發文。該規范里就提到了針對門店的基本要求、服務流程、服務人員、面部護理師、面部護理等相關要求。這也充分說明,僅在面部護理這一最基礎的護理層面,都還沒有統一標準,更別提魚龍混在的各種后院項目。
隨著相關規范的統一,化妝品店后院經營的規范化值得期待。
化妝品店的未來生意究竟靠什么?
化妝品店前店后院的經營理念,不禁讓人想到美國的一家超市。
美國郊區有一家超市——好市多(Costco),據說這家店能把超市搞得跟旅游景點一樣人山人海。同樣的商品,沃爾瑪要比好市多貴2-3成;一樣的冰箱,好市多比京東便宜3千多。也就是說,好市多把商品變成了爆品,不靠產品差價賺錢,只靠這個吸引客戶。
好市多賺錢的邏輯是:首先,去好市多購物要先交299元成為會員,且每年都要續費。其次,好市多還會玩命對會員好:比如你買東西達到一定額度,它直接給你返2個點紅包;買到不喜歡的東西,它隨時給你退。貼心的服務,會讓顧客對它更加死心塌地。其三,有了這么多的忠實粉絲,它還可以跨界賺錢。比如賣汽車等等,同樣也只對會員服務。
總結好市多的玩法就是,在前端放棄產品差價,專注打造爆品,海量引流客戶。然后用會員卡鎖定客戶的同時,收取會員費;再在后端靠跨界盈利,賺取更多利潤!
部分化妝品店前店后院模式,從理論上來說,也是靠前店產品吸引客流,靠穩定的會員穩住店內七成以上的生意,最后靠后院項目來完成更多的利潤。只是與好市多相比,無論是在爆品的吸引力、對會員的服務細節上,還是在能否收取會費的模式、跨界服務的深度上,化妝品店還未能做到極致。
相比好市多的經營理念,化妝品店前店后院模式或許還有更多的變通路徑,更多的探索點,但好市多的火爆場面告訴我們,這個邏輯是行得通的。
前幾年,化妝品報在日本采訪拍攝的一家尚美堂化妝品店,只做周圍2公里范圍內的生意,老板娘叫得出門店800名熟客的名字,依靠這些忠誠顧客,尚美堂創造了單店單月80萬元人民幣的突出業績,可以說把熟人經濟做到了極致。如今,眾多化妝品店,也已意識到牢牢抓住兩公里范圍內的顧客的重要性,服務好周邊顧客已經成為共識。不過,日本的尚美堂并沒有如此繁多的后院項目。
可見,在高度同質化的前店后院經營模式背后,化妝品店比拼的仍然是專業和服務。這種專業和服務,也并非只是體現在后院上,還體現在前店的各個環節。
前店后院經營模式也并非是未來化妝品店唯一的生存之道。歸根到底,誰最專業,誰的服務最好,誰能為顧客多想一點點,誰才是最后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