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受本土疫情多點散發的影響,限額以上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為1905億元,同比下跌2.5%。這是近10年來,上半年化妝品零售總額首次出現下滑。不過,自3月起經歷了連續三個月的負增長之后,6月,限額以上化妝品類零售復蘇顯著,同比增長8.1%,超過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的增幅。
中信證券亦發布專題報告表示,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盡管不可避免地受到局部疫情影響,但相對而言,美妝賽道較其他可選品穩定性更好、受沖擊小,龍頭企業表現優秀,且6月行業邊際復蘇顯著。
而且,從月度波動性角度看,化妝品波動性最小,金銀珠寶波動性最大,服裝類居中。中信證券認為,消費的剛需強弱、對消費場景的依賴度等是造成波動性大小的主因。
顯然,化妝品的剛需性,以及對線上渠道的適應性促使其從疫情反復中恢復的速度相對較快。
中信證券預計,貝泰妮、珀萊雅、丸美股份等本土化妝品上市企業第二季度營收均保持增長。
其中,貝泰妮營收及歸屬凈利潤預計均同比增長三成,主要受到公司運營總部、物流倉位及合作代工廠在上海及其周邊的影響;珀萊雅營收預計同比增長兩到三成,但歸屬凈利潤增幅在一成到兩成之間,主要考慮利潤端受到羽感防曬退貨事件的一次性影響;丸美股份預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到5%,歸屬凈利潤下滑幅度收窄至兩到三成,其中淘寶、天貓等線上渠道經內部架構調整后實現良性增長。
值得提到的是,貝泰妮近期還發布公告稱,將使用自有資金1億元投資杭州紅杉晟恒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其最終所占份額尚待確認。紅杉此前是貝泰妮的天使投資人。
根據公告,該紅杉基金主要關注科技、醫療健康、消費服務等行業的投資機會。背靠紅杉在消費行業的資源經驗,加之自身積累的產業認知,貝泰妮顯然在進一步尋找薇諾娜品牌之外的第二增長點。
而在美妝行業內,另一個迅速崛起的標桿是以玻尿酸為核心業務的華熙生物。華熙生物在2022年半年度業績快報中披露,其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1.6%及38%。
其中,護膚品牌也成為華熙生物疫情期間抗風險的支柱。
華熙生物在業績快報中指出,2022 年第二季度,雖然原料業務及醫療終端業務受到新冠疫情產生的負面影響,但是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延續高增長態勢。同時,從整個上半年來看,原料業務穩步增長,醫療終端業務基本持平,功能性護膚品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功能性食品業務低基數下實現大幅增長。
實際上,功能性護膚品業務自2020年起開始占據華熙生物營收的半壁江山,而該公司此前的主營業務為玻尿酸的原料業務。據2021年報,華熙生物旗下潤百顏、夸迪、BM肌活和米蓓爾這四大功能性護膚品牌已經突破年收入億元的規模。其中,潤百顏年收入突破十億元。
還值得注意的是,“敷爾佳”、“可復美”、“創福康”等醫用敷料品牌的母公司近期相繼開啟IPO賽跑。醫美賽道熱度的攀升帶動了相關板塊衍生產品公司的前景期望。
而前述品牌均在敷料和護膚品上進行雙重布局,或將在未來進一步攪動護膚品市場的格局。根據中信證券近期發布的報告,預計專業級美容護膚品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1.1%,至2026年規模約達52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