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8日,《兒童化妝品監督管理規定正式出臺》,到12月1日,國家藥監局正式公布了兒童化妝品的專屬標志——“小金盾”,再到今年5.25——6.1以“安全用妝,攜手‘童’行”為主題的化妝品安全科普宣傳周,兒童化妝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政策法規和監管越來越完善了,市場的落實以及社會大眾對于監管政策和執行措施的了解,則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安全是家長對兒童化妝品的第一需求
記者采訪多位家長發現,安全性仍是家長對于兒童化妝品的第一要求。
“都是長期用的上臉上手的東西,一般不會給孩子亂用。”
以安全性為第一要求,以“不亂用”為準則,多數家長在選購兒童化妝品時通常會做一些功課,社交平臺推薦、朋友購買后安利、商場導購推薦是一般家長購買兒童化妝品的途徑。不同于成人在選購自用化妝品時的試新心理,許多家長表示只要覺得某款產品好用他們就不會輕易更換,一款產品用多年,一個品牌湊全套是常有的事,最大限度降低在孩子身上的試錯成本。
雖然安全性是家長們對于兒童化妝品的第一要求,但多數家長在這一領域仍然存在大量認知盲區。
記者在女性論壇上做了一個關于兒童化妝品標志“小金盾”的認知度調查,約300人參與調查,結果顯示,93%的調查對象并不知道其代表的意義,部分調查對象在具體品牌包裝上見過“小金盾”標志,便誤以為是品牌商標,僅有極少數人能準確說出其含義。本次調查對象主要集中在女性群體,若將男性也納入本次調查對象,了解其含義的調查對象的比重可能更低。
△調查中,大部分人不認識小金盾標識
此外,對于與兒童化妝品安全性直接相關的原料成分,絕大多數家長也十分陌生。在電商平臺的提問區,“香精”、“激素”、“過敏”等關鍵詞經常出現,體現出家長們對于兒童化妝品安全性的擔憂,然而卻極少有家長了解關于“香精”、“激素”的詳細知識,更有甚者,僅憑產品是否散發香味作為其原料是否安全的依據。
從業人員對“小金盾”認知不足
2021年12月1日,國家藥監局正式公布了兒童化妝品的專屬標志——“小金盾”,根據《兒童化妝品監督管理規定》,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請注冊或者進行備案的兒童化妝品,須標識兒童化妝品標志;此前申請注冊或者進行備案的兒童化妝品,未按照規定進行標簽標識的,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應當在2023年5月1日前完成產品標簽更新。記者通過走訪多家線下零售店發現,現在市面上已存在帶有“小金盾”標志的兒童化妝品,但所占比重較小。少數零售店上架了帶有認證的兒童化妝品,如小豬佩奇水水霜、潔面奶等,排列仍是按品類排列或品牌排列,并沒有和不帶有“小金盾”的商品區別開。
△5月30日,在武商超級生活館武廣店,記者看到部分標有“小金盾”標識的兒童化妝品已經上架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相關從業人員,對于“小金盾”標志的認知也存在著嚴重的滯后性。記者采訪了多位化妝品店工作人員以及商場導購,絕大部分從業人員并不知道“小金盾”標志代表著兒童化妝品,僅有一位導購知道這是市面上新生產的兒童化妝品都會有的標志,而在具體解釋其含義時,又誤將其與兒童化妝品品質掛鉤。
事實上,“小金盾” 是兒童化妝品區別于成人化妝品、消毒產品、玩具等其他易混淆產品的區別性標志,而非品質認證標志。關于這一點,既要加強對于一線工作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其對“小金盾”標志的認知,又要防止企業在宣傳時鉆消費者對于監管政策和執行措施存在 “時間差” 和“認知失調” 的空子,逐步規范市場。
近年來,“兒童彩妝”被部分商家熱炒。據了解,所謂“兒童彩妝”多在線上以禮盒套裝的形式售出,并常和“玩具”這一關鍵詞掛鉤。實際上,梳妝臺玩具不是兒童化妝品,是兩種類別的產品,分屬不同的法律法規管理,各有其不同的安全標準,以玩具充當兒童化妝品實際上是在逃避監管。
△線上暢銷的兒童化妝盒,以玩具的形式逃避化妝品監管
記者走訪市場還發現,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兒童防曬逐步走上貨架,市面上在售的兒童防曬多數仍以高倍防曬為其主要宣傳點。而在今年4月11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兒童化妝品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兒童防曬用品成為重點關照對象,對防曬劑種類和用量作出嚴格規定,指出SPF值不宜高于30,在售的高倍兒童防曬產品也會隨著《意見稿》的實行逐步淪為過去式。
△部分在售兒童化妝品防曬指數超過30,甚至達到50+
關于兒童化妝品安全方面的知識,既需要家長自發學習了解,也需要自上而下的宣傳科普活動,全方位構建兒童用妝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