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范歡
受疫情影響,消費者開始養成宅家精細護膚的習慣,加之護膚清潔需求激增,具有“定制屬性”與“護膚儀式感”的涂抹式面膜重新受到消費者青睞,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淘榜單發布的國際美妝2020年度(2019.4-2020.3)十大趨勢品類榜單顯示,涂抹式面膜以5074%的銷售增幅成為過去一年天貓國際美妝增長最快的新興品類之一。天貓國際方面表示,過去一年,涂抹式面膜增長顯著,成交額占面膜品類的三分之一。未來一年內,天貓計劃打造10個年成交額超5000萬元的涂抹面膜品牌。
種種數據表明,涂抹式面膜迎來了銷售增長的“高光時刻”,重新回到品類主場。
涂抹式面膜成品牌新增長點
眼下,新銳品牌紛紛以涂抹式面膜切入市場,成熟品牌不斷重金投入升級涂抹式面膜產品線,不少進口品牌的涂抹式面膜表現搶眼。
天貓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7月,天貓國際平臺上涂抹面膜銷售同比增長超400%,在面膜品類中的成交占比超三分之一,一批受海外疫情影響的進口涂抹面膜品牌通過線上獲得顯著增長,并針對中國市場擴大了產能。
此外,根據麗人麗妝發布的數據,2020年天貓618期間,麗人麗妝運營的奧倫納素、雪花秀、蘭芝等多個進口品牌的涂抹式面膜產品銷量大增。618預售首日,奧倫納素天貓旗艦店“冰白面膜”成交增長1346%;雪花秀睡眠面膜同比增長290%。
本土品牌方面,2020年上半年,御家匯的涂抹式面膜收入達1.89億元,同比增長163.75%,而貼式面膜的收入呈現負增長態勢,同比減少6.62%。公司旗下品牌御泥坊表現亮眼,單品“氨基酸泥漿面膜”取得月銷量超50萬瓶的成績。紐西之謎溫泉水乍彈面膜更是在2020年全渠道銷量達到了1.4億顆,成為現象級爆品。
從渠道來看,涂抹式面膜不僅在線上渠道表現亮眼,在線下渠道也備受追捧。《化妝品報》記者在走訪市場的過程中發現,不少門店引進了涂抹式面膜,且將其作為主推產品。
寧波甫豐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湯浩認為,涂抹式面膜市場回溫并非偶然,品牌對于涂抹式面膜的重視和營銷,加之消費者的需求,兩者共同推動了涂抹式面膜的爆發。據湯浩透露,2020年,其代理的日系品牌Bb LABORATORIES苾萊寶品牌回款額突破1000萬元,其中“復活草面膜”單品份額占品牌整體的20%以上。
浙江熙印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偉則認為,疫情期間,消費者有更多時間去做面部護理,涂抹式面膜的“定制屬性”更能迎合消費者精致護膚的需求。另一方面,電商、播商的大力種草,也進一步強化了涂抹式面膜護理的消費習慣。
功效細分化,從包裝到體驗更玩趣
據天貓國際觀察,涂抹式面膜深受Z世代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深度清潔、多維修復、補水保濕三大功能最受歡迎。此外,就面膜消費趨勢而言,年輕消費者看重功效又注重安心和品質,訴求趨于多元和細分。
很明顯的一點是,疫情期間,修復“口罩臉”成為消費者重要的訴求之一。過去一年,一大波以修護屏障為賣點的涂抹式面膜快速走紅,其中不乏擁有獨特賣點的小眾品牌。憑借“復活草面膜”走紅的苾萊寶和靠“老虎面膜”出圈的韓系品牌VT薇締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據了解,2020年在淘系平臺,苾萊寶復活草面膜銷售額超2.4億元,銷量超104萬件。
除了功效更細分,涂抹式面膜在包裝設計上也更具巧思,如春雨小茄盒面膜、VT CICA小布丁面膜等產品均創新采用了獨立分裝設計,小巧便捷,在增加使用新鮮感之余進一步迎合消費者對安全、有效、新鮮的訴求,因而更易獲得消費者青睞。
菱歌指尖洞察數據顯示,后疫情時代,雖然人們的工作生活逐漸恢復到之前的狀態,然而疫情居家隔離時期所養成的生活習慣保留了下來。隔離期間家用美容儀的大火和疫情后涂抹式面膜的翻紅都表明,消費者對精細護膚的追求正日益增強。
消費者護膚場景的逐漸細化,意味著對產品有著更細分的需求,這一點在產業鏈上游也得以體現。據了解,化妝品代工龍頭企業諾斯貝爾從原料、膚感外觀、熱門功效、熱門概念成分和使用場景等角度,對涂抹式面膜產品進行了“有顏、有趣、有效”的創新。目前,諾斯貝爾擁有超過50款涂抹式面膜,可以滿足不同場景的消費者需求,在膚感和外觀上,則創新性地推出啫喱、泥漿、乳霜、冰沙、果凍、酒粕等多種質地,帶來完全不同的視覺和體驗。
實際上,敷面膜對于Z世代來說不僅僅是護膚的環節,也是富有樂趣的體驗。精致高顏值的包裝、有趣的體驗以及舒適的質感等,都是品牌能否搶占新一代消費者心智的關鍵。
賽道擁擠,如何突圍?
市場份額的持續擴大,也意味著市場競爭日益加劇。除膜法世家、御泥坊等以泥膜起家的代表性國貨品牌外,越來越多的新銳品牌也開始入局涂抹式面膜市場。而在國際美妝品牌中,涂抹式面膜也較為常見,菲洛嘉、科顏氏、雪花秀、悅木之源等均有布局,且將其打造成了品牌的明星單品。
從價格來看,在消費者愈加追求性價比之下,“百元區”仍是涂抹式面膜競爭最激烈的價格段。2020年1-12月淘系平臺上涂抹面膜品類價格區間在50-100元的產品占比最多,達到38%,0-50元的低端產品價格區間占比為28%。
拋開價格,在五花八門的競品中,品牌又如何才能受到新一代消費者青睞?
在孫偉看來,涂抹式面膜目前還缺乏標桿產品,消費者對涂抹式面膜的品牌認知度不強,有特色的產品相對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涂抹式面膜非新興品類,光靠營銷的推動并不能讓品牌長久地發展下去。任何品牌都是基于消費者才能生存下來,市場最終會留給有初心的品牌。”湯浩認為,如何憑借產品特性吸引消費關注,切實滿足消費者需求,依然是涂抹式面膜品牌打破發展瓶頸的關鍵。
諾斯貝爾杭州分公司行政總裁麥耀雅就曾表示,很多消費者對涂抹式面膜的認知,還僅僅停留在泥膜上。其實深挖下去,不論是從不斷細化的護膚流程中去尋找產品新的使用場景,還是從膚感外觀、成分及功效去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涂抹式面膜還有很多創新空間。
不少行業人士認為,涂抹式面膜增速很快,且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相對于貼片面膜來說競爭更小,也更有品類迭代感。
事實上,涂抹式面膜的“回潮”,看似是疫情直接推動其重新進入品類主場,實際上也是瞬息萬變的市場變革下的一個縮影。隨著面膜消費的常態化、年輕化,消費者對于面膜產品的需求也漸趨多元。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消費者更加專業、理性,對面部美容護理的精致化程度越來越高,面膜品類的革新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