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胡奇
“貪心”并不是品牌方的專利。消費者總是希望粉底液能養膚、防曬能修護、面霜能美白抗衰老全搞定。如果能用一個產品解決更多問題,誰不希望它面面俱到,最好還能便宜大碗不刺激呢?也正因此,防曬品類的定位正悄然發生改變。
多年來,消費者防曬理念逐漸覺醒,防曬市場需求旺盛,防曬劑技術更新迅速,產品迭代也相當頻繁,從注重防曬能力到強調提升膚感,再到多場景、多功能的細分需求,防曬品類所承載的消費者期望越來越高。但如何平衡各類需求,讓防曬產品在功能、膚感等方面互不沖突,卻是所有化妝品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
讓防曬肩負起更多護膚功能 這是個技術難題
防曬是一個正在快速升溫的品類,但消費者對防曬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前德之馨大中華區銷售及市場總監梅鶴祥表示:“現在,消費者在挑選防曬產品時,其實是將皮膚護理類產品和彩妝類產品作為參照物,希望防曬能同時解決更多問題,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防曬產品的開發思路。”
天貓國際聯合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解碼中國消費者新防曬時代》指出,防曬市場向新場景、新功能、新形態、新人群四大方向發展,抗藍光、補水保濕、抗老、抗污染等防曬細分需求開始涌現。
顯然,防曬品類的推陳出新已不再滿足于提升防曬能力、延長防曬時間、優化使用感等基礎需求,朝著更細分、更精準、更多樣的方向發展,而由此引發的技術革新才是品類發展的真正基石。
但這種技術革新殊為不易。清華化工博士、前強生資深研發經理三畝大叔認為:“護膚品市場是個熱帶雨林,每年都有許多新面孔登場,但卻很少有品牌從防曬入手,之所以不愿意,首先就是因為配方難。一般的防曬劑,如阿伏苯宗、胡莫柳酯,甚至看似穩定的二氧化鈦,一旦到了防曬配方里,個個都變得有‘個性’,不是容易從配方里結晶析出,就是自己在體系里產生了化學反應。”
另一個難題則是膚感差。他指出,配方師為了“安頓”那些有“個性”的防曬劑,常常會加入很多“和事佬”成分穩住這些防曬劑,而在各種權衡妥協之后,產品的膚感往往會變得一言難盡,甚至有搓泥的風險。
這就意味著,基礎的防曬配方研發已經有很高的技術門檻了,而要想讓防曬產品實現更多復合功效,勢必要加入更多功效成分,因此,配方的穩定性和效果就會遭遇更大的挑戰。所以,防曬產品開發中的妥協其實很常見。例如具備優秀質地和使用感的化學防曬劑,其油膩和油光感有時很難避免;而具備穩定防護能力和低刺激性的物理防曬劑卻容易出現厚重和泛白的遺憾;就連抗水抗汗的防曬產品也有難以卸除的痛點。
因此,基于傳統防曬劑的復配技術成為永不過時的研發重點。上海浦恩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張澤華表示:“為了同時實現高防曬力、穩定性和溫和性,很多防曬產品將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的成分相結合,進行復配,以兼顧使用感、安全性、穩定性、防水抗汗等多方面的技術問題。”
對內滋養+對外防護 兩條路徑下的防曬技術革新
張澤華介紹到,當下的防曬市場中,以資生堂為代表的日系防曬在化學防曬、物理防曬兩方面均有涉獵,技術思路較多維,更加關注良好的使用感、安全性和產品的穩定性,如資生堂旗下的安熱沙小金瓶和藍胖子,均采取油包水體系,物化結合,不會太厚重,也不會太油膩。
而歐美系的頭部化妝品集團則把目光放在了紫外線防護以外的方向,比如全光譜、抗氧化、抗衰老、修護等,試圖把防曬和更多的護膚功能結合起來。以歐萊雅為代表的歐美系防曬常利用多種化學防曬劑協同組合,在提高防曬指數、化學防曬劑的光穩定性、新防曬物質的開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例如歐萊雅集團的專利技術Mexoryl? XL和Mexoryl? SX,主要通過吸收紫外線并將其轉換成熱能,從而避免對皮膚的直接傷害。
梅鶴祥認為,在品類發展的大方向上,全波段防曬已經成為防曬品類的技術發展趨勢,而在技術領域,大分子防曬劑能夠更好地成膜,并減少防曬劑的滲透,防護力更強且幾乎不會滲透皮膚的水溶性防曬劑也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另外,張澤華指出,黃芩、槐米、黃連等天然植物也具有一定的防曬效果,與化學防曬劑復配能夠實現全波段防曬,同時通過其抗氧化和抗自由基的作用,減輕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這些天然來源的防曬成分也逐漸受到研發人員和消費者的認可。
綜合而言,防曬性能、使用感和安全性的提升仍然是防曬產品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研發方向,但針對防曬品類復合功效的技術研究也已經衍生出了兩條發展路徑。
其一是對皮膚內部的滋養,在防曬的基礎上增加養膚、保濕、修護、美白等功效。日系防曬娜麗絲防曬噴霧就定位于“養膚防曬”,指數上達到了SPF50/PA++++的高防曬級別,并添加了神經酰胺、輔酶Q10、氨基酸等核心成分,實現深層滋養、防曬養膚。
其二則是隔絕皮膚外部的侵擾,不僅抵御陽光,也隔絕藍光、空氣污染等外界不利因素。全新升級的玥之秘防曬噴霧就根據消費者使用防曬產品的細分場景,推出了玥之秘防藍光防曬噴霧、玥之秘防蚊蟲防曬噴霧、玥之秘強防水防曬噴霧等不同類型的產品。
當然,也有不少能將二者融為一體的明星選手。安熱沙小金瓶可能是為數不多的“全能選手”之一。在三畝大叔看來,小金瓶的搖搖樂劑型是一個天才的思路:“一個均勻的產品達不到膚感好、防護力強、滲透性低、防水防汗、養膚等多重訴求,那就做一個分離的體系,讓消費者用前搖一搖。”
但他也指出,世上并沒有絕對完美的防曬產品:“小金瓶固然很好,但是過于優秀的成膜性也讓它清洗困難,并且拔干,不太適合干皮膚質。”
無論如何,開發新型防曬劑的原則依然是注重產品安全性并保障產品功能性,外御內養是踩中消費者需求點的加分項,適度取舍方顯專業。畢竟,讓防曬產品能在某一個場景中發揮最高效的作用,或許比盲目追求多效合一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