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時林平
作為閩南地區少有的定位于中高端的化妝品連鎖,詩麗雅已經成長為區域性連鎖標桿。2020年,詩麗雅更是逆勢開出了3家門店,全年業績同比2019年略有增長。詩麗雅化妝品美容連鎖機構董事長肖玉嬋告訴記者,今年詩麗雅的增長目標是近20%。在線下門店生存環境更為嚴苛的當下,詩麗雅的底氣從何而來?
△詩麗雅化妝品美容連鎖機構董事長肖玉嬋
多條碼帶來高坪效
為了降低庫存節省資金,精簡條碼是如今許多化妝品店正在做的事情,但詩麗雅卻反其道而行,據介紹,詩麗雅門店的平均面積大約在100平方米, 但如今系統內的條碼已經達到了4000個,具體到各個門店至少也能保證3000的條碼數。肖玉嬋說,“盡管在近幾年系統有淘汰一些市場表現不佳的品牌或產品,但總體來說進來的肯定比出去的多。”
對于此,肖玉嬋有自己的堅持。她認為,門店條碼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品牌和產品品類的完備與否,“本身是有矛盾點,當把sku精細化以后,店的壓力的確會小一些,但并不能保證精簡下來的產品就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這個平衡點很難把控。”而多的條碼自然也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因此在合理的周轉范圍之內詩麗雅會堅持更多的sku。
以香水為例,區別于大部分化妝品店,詩麗雅系統內香水品類的銷售占比高達5%。肖玉嬋告訴記者,這是由品類結構決定的,她同時也透露,詩麗雅系統相對來說并不會對品類的存銷比作出嚴格要求,這也直接導致了香水品類的銷售盡管占到了5個點,但庫存、投入的資金其實遠超這個占比。再加上香水品類以名品為主,透明的價格也只能帶來微薄的利潤。盡管如此,肖玉嬋也提到并不會刻意去精簡這類品牌或產品。
在肖玉嬋看來,這與詩麗雅自身的定位也是息息相關的。她認為,名品對于連鎖店來說,提升品類形象、提高店鋪檔次和時尚度的作用其他類型的品牌無法比擬。詩麗雅定位于中高端化妝品連鎖店,店內資生堂、雅蔻、蘭蔻等進口品牌或合資品牌占比過半,而店鋪選址大多也在人流量大的商場。據了解,詩麗雅系統目前的門店數為16家,其中有13家為商場店。肖玉嬋認為,對于詩麗雅來說,條碼過于精簡會直接導致一部分顧客的流失,店的流量也會大大減少。
依托于完善的品類結構和較好的地理位置,詩麗雅的單店業績表現也十分優越。據肖玉嬋透露,目前系統內業績最優的店鋪坪效能達到1萬元,平均下來整個系統的坪效在5000元左右。
團隊優化帶來高質量服務
據了解,截至2020年12月詩麗雅系統內會員數就已經達到了16萬,其中約有一半的會員在2020年有復購行為,而2020年一整年詩麗雅都在通過社群進行會員維護。她直言,社群其實是現在零售商必備的工具之一,但真正由社群帶來的直接收益是比較模糊的,因此詩麗雅更愿意用它來進行一些會員維護工作。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社群向會員輸出內容,包括品牌廣告、產品宣傳等,通過小游戲與社群內會員互動以及定期發放紅包福利。
值得一提的是,詩麗雅在2020年堅持做了一整年的社群直播,基本每個星期天都會與消費者見面,直播間流量最高能達到7000人次。不過肖玉嬋直言,除去特賣主題,直播基本不能給門店帶來直接的銷售轉化,“年初看到是風口,大家都涌進去,但其實我們和線上比沒有大優勢,線下門店來直播更適合去做一些會員的教育。”她提到,不論是社群還是直播,詩麗雅之所以堅持,核心在于想通過新興工具更好地完善會員服務,線下門店的消費場景肯定還是會集中在線下。
基于此,肖玉嬋也透露,在今年詩麗雅會降低直播頻率,有選擇性地在一些重大節日進行直播,基本和門店每月一次的節日大促保持同步。
此外,肖玉嬋也提到,門店要想留住顧客,勢必要在服務上“做加法”。在詩麗雅系統內,會按照門店ABC類級別來分別配備不同數量的店員,多數門店在4個人左右,而流量較大的A類門店會配備10個人甚至更多。“以前我們在服務產品,以產品為中心,店員精力花在介紹、推銷產品上,現在我們要服務人,重心要轉變到什么樣的產品能真正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
區別于如今在大部分化妝品連鎖店盛行的“前店后院”模式,以商場店為主戰場的詩麗雅仍然是以前臺銷售為主。不過,肖玉嬋也告訴記者,詩麗雅系統內已經有5家門店在啟動“后院”的建設。
肖玉嬋認為,比起世紀初流行的服務模式,如今的“后院”對于店員的專業度和服務的細致程度要求會更高,要想擁抱這個新趨勢,勢必需要合理地權衡“前店”和“后院”的關系。詩麗雅目前的做法是將“前店”和“后院”在人員上進行嚴格劃分,由專業的店員來負責服務項目,前臺銷售僅做配合,不參與售后。在此機制下,已經有一家門店初具成效,在未來,詩麗雅將繼續按照此模式來建設“后院”。
采訪過程中,肖玉嬋始終強調專業的人才能帶給消費者專業的服務,這也決定了詩麗雅將在今年進行較大規模的團隊擴建,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完善團隊建設。她直言,除開經營層面,對于連鎖系統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內部的管理,而在這一點上肖玉嬋表現得信心十足,她透露,目前詩麗雅不僅在銷售端會有自己的管理機制,同時今年也在計劃員工入股的激勵模式。
“歸根結底,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動作來提高員工的素質、提升團隊的運營能力,通過內部管理的優化,最終反饋到顧客身上,給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肖玉嬋始終認為,行業的整體趨勢仍然是向上的,只要抓住了消費者,線下店這盤生意仍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