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2013年起已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1/3。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在產銷、核心零部件突破、行業應用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我國企業智能轉型需求、長尾市場以及信息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的融合創新等多方面有利因素,將為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發展帶來更多發展新機遇。
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占我國市場銷量的比重穩步提升。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2018年自主品牌裝機量4.3萬臺,是2015年的一倍多,占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的市場份額比2017年提高近7個百分點。在核心零部件領域,國內企業核心競爭力日益增強,一批骨干企業在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市場份額和認可度日益提升。在行業應用方面,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在汽車、3C兩大應用行業的市場份額有所提高,并在橡膠塑料、金屬機械、食品、物流、醫療等更多行業上不斷拓展。此外,目前還有不少傳統制造企業競相進入機器人領域,加大機器人供給量,并通過投資并購布局機器人市場。
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面臨諸多發展機遇。首先,后疫情時代企業智能轉型需求愈發強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4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9257臺/套,同比大增26.6%,顯示出市場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工業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柔性生產、分揀、包裝、搬運等功能,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時,極大地保障了企業正常生產和物資轉產轉運效率。國內機器人廠商要充分利用窗口期,提供更多滿足客戶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拓展更多國內客戶。其次,在長尾市場中國內機器人集成商擁有先天優勢。我國工業門類齊全,細分行業眾多,長尾市場具有客戶分散、需求量小、價格敏感、利潤率低等特性,國內工業機器人集成商在成本、運維服務等方面占據主導優勢,外資品牌企業多難以顧及。還有,國內5G、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加速布局和應用,將為工業機器人拓展更多垂直行業領域,同時與這些新技術融合也將促使工業機器人更加 “數字化”。
我國工業機器人是典型的擁有強大市場需求的產業,既要看到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取得的成績,面臨的機遇,也要直面問題。當前,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還存在核心零部件環節 “硬實力”不強,品牌、口碑等 “軟實力”薄弱,人才、標準等 “支撐力”不足等問題。比如,國產諧波、RV減速器在使用壽命、精度等關鍵指標較領先的日本產品差距不少,國產電機功率密度、轉速、壽命等相比國際先進水平有代差,相比國外機器人巨頭近百年的歷史,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發展歷程短,行業認可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由教育部、人社部與工信部發布的 《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2020年人才缺口300萬人,到2025年缺口達到450萬人。
提升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的產業競爭力,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多方形成合力,實施強攻關、重應用、聚發展、育人才等多種舉措,實現機器人產業的自主化、高端化發展。第一,應加快核心零部件和生產裝備的自主研發。在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重點區域,以龍頭企業為牽引,聯合科研院所、區域內中小企業等資源,加大關鍵零部件上下游產業鏈應用。充分發揮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作用,推動政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通過加速上下游企業的協同配套作用,加速核心零部件創新成果的檢驗檢測、產業化應用,扶持具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創業公司。第二,應加快自主品牌機器人產品的推廣應用,開展行業應用示范,以行業標準為引領,提升機器人產品質量,在珠三角、長三角等細分行業較集聚、基礎較好的地區,率先開展行業應用示范。通過培育一批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分行業、分批次開展機器人的推廣應用,培育壯大在細分領域提供差異化產品和服務的行業領軍企業。第三,應打造一批知名的工業機器人及零部件企業及產業集群。東北地區發揮科教資源和傳統裝備制造基礎優勢,京津冀地區充分利用北京技術、人才、金融等資源,長三角地區著力在核心零部件、高端產品等方面加大突破,珠三角地區基于家電制造、食品加工、五金制品等細分產業優勢,發揮深圳創新活躍的優勢,各地各揚所長,培育一批品牌企業,增強機器人產業區域競爭力,形成區域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徑。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