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而民營經濟則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有數據顯示,民營企業數量占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超過了80%,在輕紡、食品、電子、機械等普通制造業及制成品等行業已占絕對優勢;而在重大裝備、高技術等高端智造行業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有的甚至占據了半壁江山。
中國的民營企業大多是從市場競爭的“摸爬滾打”中誕生、生存和發展起來的,對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十分敏感,這使得他們具有超強的市場競爭和技術革新意識。同時,民營企業又具有產權清晰,決策程序簡明以及結構輕量化等特點,這決定了他們在技術創新活動方面更具效率和活力,能夠根據自身獲取的行業先進技術變化動向,有效促進創新技術的商品化轉變。
可以說,中國是民營經濟最重要的市場,而中國市場也容納了全球最大的民營經濟總量。如今,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臺,中國民營經濟也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期,中國民營企業也展現出了更廣闊的全球視野和更為強大的產品創新與技術服務能力,推動著“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吉林省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換熱器有限公司打破國外企業技術封鎖,在核電領域國產換熱器的應用方面取得突破。圖為該公司的集成式產品制造中心。資料圖片
高端智造釋放民企巨大活力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臺,民營企業憑借敏感的市場嗅覺和超強的技術革新意識,在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高端智造領域釋放出了巨大的活力,并掌握了部分標準制定的話語權。
民企助力高端智造爆發式增長
從新能源汽車到無人駕駛汽車,民企正爭相投入智能汽車領域。繼阿里巴巴連續曝光無人車、車路協同技術方案后,阿里也宣布升級汽車戰略:由車向路延展,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打造全新的“智能高速公路”。
相比于汽車這顆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航空領域曾經是民企無法企及的珠穆朗瑪峰,如今不少企業家憑著在制造業數十年積累的家底,和不斷“走出去、引進來”吸收整合的全球先進技術、人才,立志攀爬高峰。
2018年8月28日,位于浙江新昌萬豐航空小鎮的萬豐制造首批通航飛機下線試飛。民企萬豐奧特控股集團是亞洲最大的鋁合金輪轂生產基地,通過收購加拿大鎂瑞丁、美國派斯林機器人、奧地利鉆石飛機、捷克DF飛機制造公司等,萬豐深入通用航空全球產業鏈各端,涉足飛機整機制造核心領域。
無獨有偶,另一家總部位于杭州的西子航空,已經成為歐洲空客、美國波音、加拿大龐巴迪、中航工業和中國商飛等國內外5大航空巨頭的供應商,并獲得了這5大航空巨頭的272項特種工藝認證資質。同時,西子航空還是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的一級機體結構供應商。
高端智造業釋放出的巨大活力,不僅驅動著企業家們不斷追求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也驅動著科學家們走上創業之路。
集成電路芯片制造一直是我國制造業的難點。由海歸學者團隊創辦的寧波江豐電子材料公司成功研發了第一塊中國制造的芯片靶材,這家公司在集成電路制造的相關材料領域逐漸突破關鍵技術門檻,產品打入280家世界主流半導體制造企業供應體系。
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8%和8.6%,分別快于規模以上工業5.4和2.2個百分點。
專家分析,高端智造爆發式增長的背后是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相關年報顯示,A股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同比增長兩成,占營收比重為4.78%。
民企進軍高端智造呈現四大路徑
從最初輕工業領域的針頭線腦、紡織布料,到如今在許多高端制造領域實現了突破,并涌現出一批優秀企業,浙江民營企業經過漫長時間的積淀,最終厚積薄發。
經過梳理,浙江民企進軍高端制造呈現四大路徑。
一是從產品制造的終端向上游裝備制造延伸。在娃哈哈位于杭州下沙的生產基地,公司自主研制的碼垛機器人,能完成成品箱的整列、抓取、碼放等動作,用工少效率高。不僅如此,娃哈哈已成為食品飲料行業具備工業機器人、高端直驅電機等工業自動化核心部件和裝備自行研發、自行設計,自行安裝調試能力的企業。
二是從零部件制造上升到整體方案,提升全球產業中的話語權。寧波均勝集團此前是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如今卻將業務升級為汽車電子、車聯網、智能駕駛。寧波均勝集團副總裁郭志明表示,汽車電子一直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壟斷的領域。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均勝電子通過國際并購,艱難尋求突破之路,目前已經先后收購了德國隱形冠軍企業普瑞、日本高田。收購日本高田后,均勝電子在全球汽車安全領域的市場份額占到第二位。
三是從傳統行業徹底轉型高端領域。做了十多年“牛肉干大王”的杭州綠盛集團董事長林東再創業后徹底轉型投入科研工作,親任總工程師,在舟山海域研發了世界首臺3.4兆瓦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該項目成功并入國家電網,實現了大功率發電、穩定發電、并入電網三大跨越。至此,中國成為繼英國、美國之后,亞洲第一個、世界第三個全面掌握潮流能發電并網技術的國家。
四是從中國市場走向全球化。對民企來說,走出去沒有捷徑,唯有一輪又一輪的技術創新。寧波東海集團總經理袁霞萍表示,公司自主生產的智能計量水表去年在參加比利時PIDPA水務公司招標中,以絕對高分擊敗來自歐洲的競爭對手,讓中國的容積式水表首次進入歐洲主流市場。
民企掌握“浙江制造”標準話語權
從2014年開始,浙江省堅持市場化運作和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打造全國首個區域型公共品牌——“浙江制造”,目標定位是高品質、高端化。
據悉,“浙江制造”標準是浙江省為打造浙江制造業中高端區域品牌而實施的一項基礎性工程,企業使用“浙江制造”標識,認證企業必須在產品和管理方面具備“先進性、創新性、帶動性、責任性”四大特征,產品質量水平必須達到國內一流、國際領先,企業管理方面也要具有卓越的績效管理模式。
浙江環球濾清器有限公司是我國濾清器行業的單打冠軍企業。在浙江制造品牌認證過程中,企業倒逼自身實施質量戰略,率先對濾清器系列產品進行標準化。2016年,公司牽頭制定了《內燃機旋裝式機油濾清器》浙江制造標準,并于2017年初獲得浙江制造認證。
目前,已有344項“浙江制造”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83家企業獲得327張“浙江制造”的認證證書。這些認證企業在品牌價值、市場技術創新等各方面都明顯優于同類企業,一大批行業龍頭、“隱形冠軍”脫穎而出,企業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
“標準就是話語權。”在正泰集團副總經理廖毅看來,浙江制造正在經歷轉型,而轉型的關鍵就是掌握標準。隨著“浙江制造”認證體系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浙江企業成為行業領域的“制標者”,獲得更多市場話語權,并帶動行業整體質量的提升。
業內人士表示,我們在全球高端智造領域的份額依然很低,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例如,隨著國內消費升級與國際市場的開拓,高端消費制造品牌的成長之路遠未結束,而依賴于大數據和智能算法,人工智能將會在安全視頻、人臉識別、教育、醫療、金融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吉林民企轉身“高精尖新”
提起東北老工業基地,許多人會有“傻大黑粗”的固有印象:石油、鋼鐵等處在產業鏈上游的基礎工業產品多,企業規模大,產業文化厚重……
近日,深入長春、吉林、四平等地調研發現,許多“高精尖新”的民營企業正在蓬勃發展,創新技術不斷涌現,有的已成長為行業“隱形冠軍”,為東北振興注入源源活力。
科技公司小而精技術是“殺手锏”
在長春市光電與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里,企業規模不到150人的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二氧化碳激光器行業的佼佼者。
“公司人不多,但技術不含糊。”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尚勇拿起一臺小型機器說,這款合束激光器是企業的拳頭產品,輸出功率是普通產品的兩倍,解決了薄金屬和非金屬厚板材的切割問題。“這款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說到這里孫尚勇很是自豪。此外,企業研發的光催化技術也是“殺手锏”,涂覆催化劑后,二氧化碳激光管使用壽命大大提高。
據了解,二氧化碳激光器廣泛用于激光切割、焊接等近50個行業,永利激光在行業內名氣很大。目前,永利激光是大族激光等國內百余家激光整機廠家的核心配套企業,近三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40%,有的訂單排到了三個多月后。
孫尚勇說,目前企業正在研發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準備在航空航天、3D打印等領域大展拳腳。
面向未來搞研發老企業“生新芽”
身著防塵衣,戴上口罩,通過電子門嚴格把守的風浴走廊走進超凈車間,硅晶片整齊碼放進光刻機,屏幕上各項參數閃現。地處吉林市的華微電子公司車間科技感十足。
“這就是芯片雛形。”華微電子產品總監楊壽國說。車間里,硅晶片被做成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等半導體芯片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等領域。
在半導體領域,如果說以CPU為代表的集成電路是大腦,那么功率半導體器件就是實現大腦指令的手和腳,二者缺一不可。同時,IGBT也是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部分最核心的控制元件,占整車成本近10%。
華微電子公司電子技術質量部經理宋洪德說,20世紀90年代,華微曾成功攻關彩電用大功率晶體管,如今華微電子研發的新產品依然連續多年排名全行業產銷第一。
主要市場在華東、華南,原材料產地也在南方,為何依然扎根東北?在首席執行官聶嘉宏看來,持續穩定、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是東北最大的吸引力。如今,華微電子每年能加工400余萬枚芯片,自主掌握了IGBT薄片工藝、壽命控制、終端設計等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引領行業攀高峰老產業“等風來”
不久前,位于浙江舟山的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成功接收了一套智能換熱機組,為飛機組裝、維修提供重要保障。這套換熱機組的制造商正是來自吉林四平市的巨元瀚洋板式換熱器有限公司。
在巨元瀚洋板式換熱器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壓機模具沖壓部分緩緩下降,緊緊將板材“擠”住,半分鐘左右,板片就成型了。“換熱器是一種實現熱量傳遞的節能設備,工業生產不可或缺,但高端換熱器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封鎖,國內企業只能涉足低端市場,被動跟隨。”公司負責人李忠林說,“作為龍頭企業必須搞研發,向高端轉型。”
為了謀求突破,四平市相關部門為企業牽線搭橋,設立換熱裝備專家工作站,聯系清華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前來與企業合作,研發能力快速躍進。如今,巨元公司突破了國產換熱器在核電領域的應用,打破國外企業技術封鎖。公司副總裁詹福才表示,過去兩年企業年銷售收入增長率超30%,目前占據國內板式換熱器30%以上的市場份額。
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高,更加節能的換熱設備正迎來“風口”,前景越來越好。李忠林說,公司正在聯合行業內企業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四平的換熱器產業資源,把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揮集群效應謀求更大發展。
青島民企搶占高端智造高地
近年來,在擁有悠久工業傳統的青島市,民營經濟這支重要“生力軍”,正在加速“進軍”高端制造領域,涌現出一批以高、尖、新為主要特征的“行業翹楚”,加速引領青島市新舊動能轉化,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展現越來越強的“民企力量”。
民營高端制造企業加速崛起
始建于1999年的青島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環境友好型新農藥(制劑及原藥產品)的研發生產,年產原藥約5000噸、制劑2.5萬噸。
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韓先正說,海利爾目前已搭建了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農業部農藥研發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源農藥及環境友好型制劑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創新平臺。“2010年至今,已開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魚尼丁受體類新農藥2個,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
青島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島是中國最早發展工業文明的城市之一,也是較早發展民營經濟的沿海開放城市。據介紹,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海爾、海信、雙星、澳柯瑪、青島啤酒等“五朵金花”就聞名海內外,且至今長盛不衰。比如,澳柯瑪近年來又發展構建了家用制冷、商用冷鏈、生物冷鏈、超低溫設備和裝備、冷鏈物流“互聯網+全冷鏈”產業體系。
此外,一批新的民營企業近年來也在加速“崛起”,并快速搶占高端制造“陣地”。如創業板第一股特銳德、特種纜繩“行業高峰”海麗雅、東方鐵塔、漢纜股份等民企,正以“隱形冠軍”的姿態,為當地經濟轉型發展提供越來越多新動能。如青島海麗雅集團,其特種纜繩產品廣泛應用于海洋、安防自救等領域,目前已經成為特種纜繩的“行業標桿”。海麗雅研發生產的一種纖維繩,長9000米、直徑僅5毫米,具備30噸拉力,耐海水腐蝕、耐水下高壓且強度大,成為“蛟龍號”的“臍帶”。
民營經濟成青島經濟增長新引擎
民營經濟也已成為支撐青島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統計顯示,2018年1至9月,青島市新登記市場主體20.8萬戶,其中99.5%為民營市場主體;截至2018年9月,青島市實有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129.78萬戶,占市場主體總量的97.55%,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總量位居山東省第一。2018年前三季度,青島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859.26億元,占全市新增稅收的49.02%、比2016年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
以城陽區為例,建區之初城陽區民營企業只有600多戶,如今,城陽區民營企業已發展為5萬多戶,并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民營企業,其中2家企業入圍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和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12件中國馳名商標全部由民營企業持有,“千帆計劃”入庫企業數量達383家,居青島市首位,其中民營企業占比96.3%。
2017年,城陽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698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民營工業企業增速為24.5%,高于全區15.2個百分點。同時,民營企業也是城陽區科技創新的絕對主力軍,城陽區民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232家,占總數93%。民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取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數量均占全區總數九成以上。
“民營企業家櫛風沐雨、敢闖敢干,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參與公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諸多改革開放經驗,都蘊含著民營企業的創造力,活躍著民營企業家勤奮創業的身影。”城陽區委書記王波說。
提升營商環境吸引民企落地
隨著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各類優化發展環境、提振市場預期的政策利好持續釋放,青島民營企業發展也迎來新的東風。
據了解,山東省近期打出了包括支持民營經濟發展“35條”、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45條”、擴內需補短板促發展“42條”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在此基礎上,青島市提出,要抓住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遇,進一步振興民營經濟,幫助民營企業加快融化市場的“冰山”、削平融資的“高山”、跨過轉型的“火山”。
城陽區最先行動起來。日前,城陽區委書記帶領相關部門、街道、駐區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與29位企業家代表在青特集團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民企負責人逐個直言困難問題,政府相關部門現場辦公,敲定“排憂解難時間表”,尤其是針對民企反映較集中的融資難、降成本難、用地難、人才引進留住難等四大難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三利集團主要從事城市高層建筑供水技術研發,自主研發制造的智能電機和水泵,技術指標、制造工藝超越了歐洲知名品牌。“我們當時提出,本土企業產品存在‘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問題,希望政府幫助再提升一下本地市場知名度。”青島三利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繼紅說,相關部門當即表示將支持本土企業的好產品優先進入政府采購平臺。
為進一步優化城陽區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暢通企業與政府的溝通聯系,城陽區有關部門日前又整合推出了三條渠道——“愛城陽”APP、“城陽政務網”、“陽光熱線”,通過增設書記信箱,為民營企業了解政策、反映問題、表達訴求敞開大門。
“我們就是要堅持‘企業創財富、政府創環境’的理念,完善政商關系‘親’‘清’機制,既當好‘店小二’,又當好‘急郎中’,切實做到換位思考,對企業‘有需必到、無需不擾’。”王波說。
營商環境的持續提升,對民營企業產生了持續吸引力。近日,中商惠民供應鏈總部基地暨物聯網產業園在青島城陽“開倉”,投資總額約50億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快消品供應鏈總部基地,預計3至5年內年交易額將超過300億元。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